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這始終是一頭來自內蒙古大草原的牛

內蒙古大草原, 田野蒼茫, 葳蕤草地之間。

有這樣一頭牛, 它彎角堅硬如峰, 它堅韌勤勞, 有這樣一家企業, 積極向上、穩健奮進。

18年前, 它喊出的第一個口號是:為內蒙古喝彩;

18年間, 它用自己的行動“為內蒙古添彩”;

而未來, 它要讓內蒙古更精彩。

從為草原品牌提氣, 到為民族工業爭氣。

這就是:蒙牛

藍天白雲牛羊成群的內蒙古大草原, 是企業發展的資本。 內蒙古擁有得天獨厚的乳業資源, 而牛奶則是強壯民族的原動力。 利用好區位優勢, 大力發展乳產業, 既符合“健康強國”的基本國策, 又能帶動全區農牧業水準更快更好發展。

18年過去了, 蒙牛的血脈已經深深烙上了內蒙古印記。 今天的蒙牛已經是一個年銷售額538億元, 進入世界乳企前十強的乳業巨頭, 每天為超過8000萬消費者提供健康安全的乳製品。

蒙牛, 用一杯奶, 將世界與內蒙古連接。 一盒牛奶的背後是一條複雜的產業鏈, 這其中每一個環節的提升和改善, 都需要精益求精的態度。 越是和人們的日常健康相關, 越要精雕細琢、專注無誤, 而這種精雕、這種專注, 正是“工匠精神”的精髓。

延伸蒙牛的根在內蒙古大草原 文 | 盧敏放

八月, 內蒙古自治區將迎來她成立70周年的慶典。 在這個千萬草原兒女歡欣鼓舞的時刻, 作為一家出生在內蒙古、成長在內蒙古、有幸伴隨著這片北疆沃土一同創造出輝煌的企業,

蒙牛和她的4萬名員工更有一番特殊的情感, 這其中有創業的艱難、成功的喜悅、成長的激動, 而最多的是感恩。

蒙牛集團CEO盧敏放

兩個月前, 在接受一家國外財經媒體訪問的時候, 我和對方曾經探討過一個話題:中國為什麼會有“蒙牛”?其實,

這也是很多和我一樣走進蒙牛時間不長的新一代蒙牛人經常對自己的提問。

蒙牛工業旅遊景區六期外景

答案有很多, 是機遇、是眼界、是精神、是氣魄, 而一切之初, 是血脈。 1998年, 當以牛根生先生為代表的第一代蒙牛人用“蒙”字和“牛”字命名了這家起步於一間53平方米民房的小公司的時候,

蒙牛的血脈裡就已經烙上了深深的內蒙古印記:無論她跑得多快、走得多遠, 這始終是一頭來自內蒙古大草原的牛。

18年過去了, 今天的蒙牛已經是一個年銷售額538億元, 進入世界乳企前十強的乳業巨頭, 每天為超過8000萬消費者提供健康安全的乳製品。 從股本結構上, 她已經不是一家民營企業。 2009年, 中糧集團成為蒙牛第一大股東, 隨後, 世界乳業排名第二、第七的法國達能集團、丹麥阿拉福茲集團分別成為蒙牛的第二、第三大戰略股東。

參觀大廳

面對中國乳業市場激烈的競爭, 蒙牛之所以能從國內上千家乳企中脫穎而出, 跑出火箭的速度, 我們的資本, 是藍天白雲牛羊成群的內蒙古大草原, 而我們的底氣, 則是自治區領導的關懷、自治區人民的關愛。 蒙牛成立以來, 自治區領導曾多次來到蒙牛工廠考察, 為我們打氣, 給我們指明發展方向。 去年9月20日, 自治區黨委書記、人大常委會主任李紀恒到蒙牛調研時, 對蒙牛的國際化合作水準給予高度贊許。 對蒙牛的發展充滿期待,並叮囑我們持續專注乳業,加強消費者消費意識培育,帶動產業鏈上下游產業一起更好、更快發展。

近年來,党和國家領導人十分重視扶貧開發工作,提出了“精准扶貧、精准脫貧”等重大戰略思想,自治區領導也對推進精准扶貧作出了一系列指示。作為內蒙古龍頭乳企,蒙牛積極回應號召,爭做精准扶貧攻堅中的主要力量。2016年一年,蒙牛在內蒙古地區的日收奶量達3500噸,直接和間接扶助了超過40萬農牧民。蒙牛還積極採取授人以漁的方式,説明牧民提高養殖水準。“牧場主大學”“奶牛金鑰匙”等技術服務專案,為全區農牧民奶牛養殖水準的升級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援。截至2017年上半年,這所沒有校園的大學已累計開展120餘場次,僅在區內就已輻射近2500人次;奶牛“金鑰匙”技術示範專場共開展13期活動,累計幫扶牧場降本增效、提升效益5億多元。

楊利偉頒發蒙牛“中國航太事業戰略合作夥伴”榮譽證書

此外,蒙牛還推出了“蒙牛愛心井”大型民生工程。近6年裡,我們在全區共打出72眼深水愛心井,受益農牧民達20萬人次。

18年前,成立之初的蒙牛喊出的第一個口號是:為內蒙古喝彩;18年間,蒙牛用自己的行動做到了“為內蒙古添彩”;而未來,當接力棒交到我們這一代蒙牛人手中的時候,我們要做的,是讓內蒙古更精彩。

內蒙古擁有得天獨厚的乳業資源,而牛奶則是強壯民族的原動力。利用好區位優勢,大力發展乳產業,既符合“健康強國”的基本國策,又能帶動全區農牧業水準更快更好發展。

一盒牛奶的背後是一條複雜的產業鏈,這其中每一個環節的提升和改善,都需要精益求精的態度。越是和人們的日常健康相關,越要精雕細琢、專注無誤,而這種精雕、這種專注,正是“工匠精神”的精髓。

生產車間流水線

2009年8月25日,習近平同志在考察蒙牛時提出,在原有的“民以食為天,食以奶為先”口號之後再加一句:“奶以安為要”。過去8年間,這句囑託已經被每一位蒙牛員工表於言、踐於行、植於心、融於血。我們堅持產品不妥協、品質不妥協、價值觀不妥協、執行力不妥協,我們堅持把品質作為企業的核心價值觀,把創新作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把國際標準作為發展新常態。唯有此,才能為公司“百年蒙牛”的願景打下牢固基石。

在扎實打造好品質的同時,我們也開啟了自己國際化的征程。如果說過去20年,是世界知名乳企完成他們全球佈局的時代,那麼未來20年甚至更遠,將是以蒙牛為代表的中國乳企走向世界的時代。

800年前,成吉思汗和他的蒙古鐵騎用勇力打出了一個幅員遼闊的蒙古帝國。而今天的蒙牛,不僅擁有著當年成吉思汗走向世界的雄心、彎弓射雕的氣勢,更有著成吉思汗不曾擁有的國際化的股東治理結構、國際化的牧場管理標準、國際化的研發體系、國際化的生產佈局與管理、國際化的品牌合作、國際化的人力團隊,最重要的是,我們擁有“一帶一路”這樣的國家策略。近年來,蒙牛穩健地進行著在國際化棋盤上的佈局,我們引進了優秀的股東,引進了先進的技術,我們在紐西蘭建立了工廠,在澳洲收購了牧場,我們的產品已經遠銷新加坡、香港、澳門、蒙古、緬甸等多個國家和地區。穩定的品質、創新的產品,為一個中國品牌的世界之路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蒙牛總裁盧敏放(左數第三)出席“工匠精神:把‘製造’做到極致”分論壇

走向世界的蒙牛,不僅輸出產品,也要傳遞文化。不久前,在外交部舉行的內蒙古全球推介活動中,自治區黨委副書記、自治區主席布小林說,“內蒙古草原天高地闊,身在其中,心會飛翔。草原上的人從小仰望星空,崇尚自由勇敢、開放包容、誠信友善。”作為一家來自內蒙古的企業,我們有義務、有能力也更願意向全世界傳遞這份內蒙古獨有的氣質,為這片養育我們的草原贏得更多的美譽、獲得更多的關注。

在蒙牛的4萬員工中,有近三成家鄉在內蒙古。為了事業,他們離開了故土,只有春節回到家鄉才能吃上一頓母親包的餃子。在外打拼的歲月裡,當遇到挫折、遭遇不公、思念家鄉的時候,他們最愛唱一支歌是:我也是高原的孩子啊,心裡有一首歌,歌裡有我父親的草原,母親的河。在慶祝自治區成立70周年的喜慶日子裡,這首歌裡又會增添新的感受,那就是喜悅和自豪!

在此,請允許我代表蒙牛、代表4萬蒙牛員工,向全區2500多萬父老鄉親致以節日的問候。讓我們凝心聚力,用我們的開放包容,用我們的誠信友善,打好資源牌,開拓創新路,為正在崛起的綠色內蒙古、為我們美麗的家鄉創造新的輝煌!(作者系蒙牛集團CEO)

對蒙牛的發展充滿期待,並叮囑我們持續專注乳業,加強消費者消費意識培育,帶動產業鏈上下游產業一起更好、更快發展。

近年來,党和國家領導人十分重視扶貧開發工作,提出了“精准扶貧、精准脫貧”等重大戰略思想,自治區領導也對推進精准扶貧作出了一系列指示。作為內蒙古龍頭乳企,蒙牛積極回應號召,爭做精准扶貧攻堅中的主要力量。2016年一年,蒙牛在內蒙古地區的日收奶量達3500噸,直接和間接扶助了超過40萬農牧民。蒙牛還積極採取授人以漁的方式,説明牧民提高養殖水準。“牧場主大學”“奶牛金鑰匙”等技術服務專案,為全區農牧民奶牛養殖水準的升級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援。截至2017年上半年,這所沒有校園的大學已累計開展120餘場次,僅在區內就已輻射近2500人次;奶牛“金鑰匙”技術示範專場共開展13期活動,累計幫扶牧場降本增效、提升效益5億多元。

楊利偉頒發蒙牛“中國航太事業戰略合作夥伴”榮譽證書

此外,蒙牛還推出了“蒙牛愛心井”大型民生工程。近6年裡,我們在全區共打出72眼深水愛心井,受益農牧民達20萬人次。

18年前,成立之初的蒙牛喊出的第一個口號是:為內蒙古喝彩;18年間,蒙牛用自己的行動做到了“為內蒙古添彩”;而未來,當接力棒交到我們這一代蒙牛人手中的時候,我們要做的,是讓內蒙古更精彩。

內蒙古擁有得天獨厚的乳業資源,而牛奶則是強壯民族的原動力。利用好區位優勢,大力發展乳產業,既符合“健康強國”的基本國策,又能帶動全區農牧業水準更快更好發展。

一盒牛奶的背後是一條複雜的產業鏈,這其中每一個環節的提升和改善,都需要精益求精的態度。越是和人們的日常健康相關,越要精雕細琢、專注無誤,而這種精雕、這種專注,正是“工匠精神”的精髓。

生產車間流水線

2009年8月25日,習近平同志在考察蒙牛時提出,在原有的“民以食為天,食以奶為先”口號之後再加一句:“奶以安為要”。過去8年間,這句囑託已經被每一位蒙牛員工表於言、踐於行、植於心、融於血。我們堅持產品不妥協、品質不妥協、價值觀不妥協、執行力不妥協,我們堅持把品質作為企業的核心價值觀,把創新作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把國際標準作為發展新常態。唯有此,才能為公司“百年蒙牛”的願景打下牢固基石。

在扎實打造好品質的同時,我們也開啟了自己國際化的征程。如果說過去20年,是世界知名乳企完成他們全球佈局的時代,那麼未來20年甚至更遠,將是以蒙牛為代表的中國乳企走向世界的時代。

800年前,成吉思汗和他的蒙古鐵騎用勇力打出了一個幅員遼闊的蒙古帝國。而今天的蒙牛,不僅擁有著當年成吉思汗走向世界的雄心、彎弓射雕的氣勢,更有著成吉思汗不曾擁有的國際化的股東治理結構、國際化的牧場管理標準、國際化的研發體系、國際化的生產佈局與管理、國際化的品牌合作、國際化的人力團隊,最重要的是,我們擁有“一帶一路”這樣的國家策略。近年來,蒙牛穩健地進行著在國際化棋盤上的佈局,我們引進了優秀的股東,引進了先進的技術,我們在紐西蘭建立了工廠,在澳洲收購了牧場,我們的產品已經遠銷新加坡、香港、澳門、蒙古、緬甸等多個國家和地區。穩定的品質、創新的產品,為一個中國品牌的世界之路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蒙牛總裁盧敏放(左數第三)出席“工匠精神:把‘製造’做到極致”分論壇

走向世界的蒙牛,不僅輸出產品,也要傳遞文化。不久前,在外交部舉行的內蒙古全球推介活動中,自治區黨委副書記、自治區主席布小林說,“內蒙古草原天高地闊,身在其中,心會飛翔。草原上的人從小仰望星空,崇尚自由勇敢、開放包容、誠信友善。”作為一家來自內蒙古的企業,我們有義務、有能力也更願意向全世界傳遞這份內蒙古獨有的氣質,為這片養育我們的草原贏得更多的美譽、獲得更多的關注。

在蒙牛的4萬員工中,有近三成家鄉在內蒙古。為了事業,他們離開了故土,只有春節回到家鄉才能吃上一頓母親包的餃子。在外打拼的歲月裡,當遇到挫折、遭遇不公、思念家鄉的時候,他們最愛唱一支歌是:我也是高原的孩子啊,心裡有一首歌,歌裡有我父親的草原,母親的河。在慶祝自治區成立70周年的喜慶日子裡,這首歌裡又會增添新的感受,那就是喜悅和自豪!

在此,請允許我代表蒙牛、代表4萬蒙牛員工,向全區2500多萬父老鄉親致以節日的問候。讓我們凝心聚力,用我們的開放包容,用我們的誠信友善,打好資源牌,開拓創新路,為正在崛起的綠色內蒙古、為我們美麗的家鄉創造新的輝煌!(作者系蒙牛集團CEO)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