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香港恐怕有世界上最囉嗦的黃色馬路

每個去香港旅行的人, 都拍過香港的馬路。 密集的樓宇、交錯的招牌和霓虹間, 一條條路都是香港電影的家。

在樓間跳動的黃

香港濕漉漉的空氣和擁擠街道, 和他的暖色調相得益彰。 雖然路是窄的, 可每一根線條都寬的要跳出來。

玩手帳的人一定愛香港。 不僅因為它明豔的色彩, 又亂又可愛。 還有香港隨處可見對於明黃色線條的運用, 街角的地基線、斑馬線和禁止泊車區, 到處都是黃色的線條。 像一塊華夫餅, 上面有無數個美味的小格子。

另外香港的車牌也是黃色的。 確切的說是前白後黃。 但更特別的是車牌號。

一個辛辛苦苦搖號五年的帝都人, 看到香港車牌應該會哭。

在我們用數字排列組合都不能嫌棄是“74”還是“47”的時候, 香港的車牌竟敢如此招搖而有趣。

香港在2006年開始實施一個叫做『自訂車輛登記號碼計劃』的政策根據這個計畫, 所謂『自訂車輛登記號碼』的形式規定有:

由英文字母或數位組成, 總數不得超過8個;

不能使用字母I 、O 、 Q ;

可以有空格但字母間不能有連續空格, 空格算字數;

可以排成單排或雙排;

每一排不能有四個或以上同樣字元。

這確定不是早年間的“個性簽名”!?大多香港車牌還是比較正常的,但行政長官專用車輛沒有任何登記號碼,而以香港特別行政區區徽表示。

圖via Cheung Michael

為何如此黃

寸土寸金的香港高樓林立,也更早的面臨擁堵問題。而香港人的治堵方法簡單直接,讓所有出行的人直接看到,哪裡在堵車。

從高樓上往下看,地面的道路盡收眼底,狹窄又彎彎曲曲的路,就像這座城市的脈絡。

更重要的是,一眼想看到哪裡在堵車,就需要足夠鮮豔,足夠大塊的顏色。一旦發生擁堵,馬上可以選擇另外的道路。另外,在道路上行駛的車輛看到最多的是大巴、小巴和出租的士,很少看到排成長龍的私家車輛,所以香港的整個交通很少有堵塞的時候。

也只有黃色能從色彩斑斕的香港中跳出來,讓人在無數色塊中注意到。

在鬧市街頭與你喊話

香港的馬路可能是全世界上最“吵”的,隨時隨地用特大字型大小與你喊話:

到了公交站停車區域,提示字就開啟刷屏模式,感覺能重複到世界的盡頭,好的,我知道了這裡是[巴士站]。

這樣“囉嗦”的香港馬路,使得香港的人車分離很到位。司機、行人各行其道,把交通素質從眼睛無休止的灌輸到腦子裡。道路複雜又狹窄多陡坡,但交通擁堵現象很少發生。

為何如此多話

香港是當今世界道路交通密度最高的城市之一,概覽香港交通佈局宛如蜘蛛結網,道路使用率位居世界前列。擁有2000多公里道路及1000多座道路構築物、三條沉管式越海隧道和九條過山行車隧道及三條跨海大橋。鐵路全長240公里(由地鐵、輕鐵、機場快線等行車網路構成),地鐵總長91公里,車輛總數約60萬輛,其中私家車數量約為35萬輛,公務車6350輛(占機動車總量的1.1%)。

從這個資料看香港不堵車簡直沒天理了。但相比北上廣一堵就寸步難移的JPG格式來看,香港的堵車至少是個GIF。

除了私家車貴,建設了大量公共交通設施,對交通違法的罰款很高之外。香港不堵,也多虧它“話多”的馬路。

香港的交通規則與內地不同,遵循“左行右立”,所以過馬路看的方向也與我們是相反的。

不一樣就不一樣吧,它一定要讓你看到它。一定要讓你,確實的遵守。如同堅韌有力的諾基亞,即使是進水了,摔下5層樓,也要用1.45寸的螢幕告訴你:

在這樣的堅持下,過馬路再不看路,可能會被人認為是殘障人士了。香港人路面上畫的巨大的中英文對照文字標記,距離很遠就可以看到,也讓駕駛人行車時一目了然。

超大字型大小加上無限重複。讓人再也沒有理由無視交通規則。所以香港人說,“只要你認識字,永遠也不會迷路。”

這確定不是早年間的“個性簽名”!?大多香港車牌還是比較正常的,但行政長官專用車輛沒有任何登記號碼,而以香港特別行政區區徽表示。

圖via Cheung Michael

為何如此黃

寸土寸金的香港高樓林立,也更早的面臨擁堵問題。而香港人的治堵方法簡單直接,讓所有出行的人直接看到,哪裡在堵車。

從高樓上往下看,地面的道路盡收眼底,狹窄又彎彎曲曲的路,就像這座城市的脈絡。

更重要的是,一眼想看到哪裡在堵車,就需要足夠鮮豔,足夠大塊的顏色。一旦發生擁堵,馬上可以選擇另外的道路。另外,在道路上行駛的車輛看到最多的是大巴、小巴和出租的士,很少看到排成長龍的私家車輛,所以香港的整個交通很少有堵塞的時候。

也只有黃色能從色彩斑斕的香港中跳出來,讓人在無數色塊中注意到。

在鬧市街頭與你喊話

香港的馬路可能是全世界上最“吵”的,隨時隨地用特大字型大小與你喊話:

到了公交站停車區域,提示字就開啟刷屏模式,感覺能重複到世界的盡頭,好的,我知道了這裡是[巴士站]。

這樣“囉嗦”的香港馬路,使得香港的人車分離很到位。司機、行人各行其道,把交通素質從眼睛無休止的灌輸到腦子裡。道路複雜又狹窄多陡坡,但交通擁堵現象很少發生。

為何如此多話

香港是當今世界道路交通密度最高的城市之一,概覽香港交通佈局宛如蜘蛛結網,道路使用率位居世界前列。擁有2000多公里道路及1000多座道路構築物、三條沉管式越海隧道和九條過山行車隧道及三條跨海大橋。鐵路全長240公里(由地鐵、輕鐵、機場快線等行車網路構成),地鐵總長91公里,車輛總數約60萬輛,其中私家車數量約為35萬輛,公務車6350輛(占機動車總量的1.1%)。

從這個資料看香港不堵車簡直沒天理了。但相比北上廣一堵就寸步難移的JPG格式來看,香港的堵車至少是個GIF。

除了私家車貴,建設了大量公共交通設施,對交通違法的罰款很高之外。香港不堵,也多虧它“話多”的馬路。

香港的交通規則與內地不同,遵循“左行右立”,所以過馬路看的方向也與我們是相反的。

不一樣就不一樣吧,它一定要讓你看到它。一定要讓你,確實的遵守。如同堅韌有力的諾基亞,即使是進水了,摔下5層樓,也要用1.45寸的螢幕告訴你:

在這樣的堅持下,過馬路再不看路,可能會被人認為是殘障人士了。香港人路面上畫的巨大的中英文對照文字標記,距離很遠就可以看到,也讓駕駛人行車時一目了然。

超大字型大小加上無限重複。讓人再也沒有理由無視交通規則。所以香港人說,“只要你認識字,永遠也不會迷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