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昨日,《新華每日電訊》《人民日報》在頭版頭條等重要位置重重表揚了衢江……

點擊上方“衢江發佈” 可以訂閱哦!

昨日, 《新華每日電訊》《人民日報》兩家央媒在頭版頭條等重要位置好好表揚了衢江一番, 現將兩篇文章全文轉載, 以餮讀者。

迴圈農業:“兩山理論”的衢州實踐

“跑道”也能養魚?豬糞賣出豬肉價?這是怎麼做到的?

在浙江省衢州市龍和漁業公司,占地50畝的魚塘中央,用水泥澆築了8條長22米、寬5米的封閉水槽。 水槽一端用水泵推動塘水24小時流動,另一端的吸汙裝置,時刻收集魚糞殘餌,為周邊綠植源源不斷輸送上好肥料。 放眼望去,密密麻麻的魚群,好像擠在8條激流中拼命爭奪好名次。

“8條‘跑道’年產魚24萬公斤,相當於每立方塘水產150公斤。 這個數字是原先50畝魚塘產量的4倍。 ”公司負責人說。

“過去處置豬糞,每年花費八九十萬,現在賣豬糞反賺100多萬。 ”在衢州市衢江區蓮花鎮,農場主秦唐勇欣喜地說,利用納米膜技術將豬糞發酵產生的沼液進行過濾,經過濃縮做成“營養素”,統一配送給附近農業園區的家庭農場;幹豬糞發酵做成有機肥,賣給果蔬種植戶;過濾液變成需氧量小於50的中水,用於豬圈清洗或種樹種地。 豬糞,就這樣成了“金餑餑”。

衢州發展生態迴圈農業的精彩案例還在不斷湧現——

在柯城區,山村農戶原來自產自食的有機果蔬,現在直供滬杭人家,山坳裡一小塊潔淨的土地,每年產值上萬元;在開化縣,“圍著豬場開茶山”成為一種現象,豬糞發酵產生的沼液通過管道連接茶園,名茶“開化龍頂”減少了農殘,增加了效益;在衢江區,4種食材特供G20杭州峰會餐桌,向世界展現了當地農產品的優良品質……

這些案例都離不開一個“水”字。 作為三奪治水“大禹鼎”的城市,衢州出境水水質常年優質,是浙江唯一一個水環境品質考核不失分的地級市。 而大力發展生態迴圈農業,則為衢州保持優質的生態環境提供了保障。

地處錢塘江源頭的衢州,生豬年飼養量曾高達760萬頭。 高密度、小散亂的飼養模式,使得豬糞一度成為主要污染源,嚴重影響水質。

如今每天清晨,龍游縣開啟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8台全密閉運輸車,到全縣60多家規模生豬養殖場去收集豬糞。 曾經讓群眾和政府異常頭痛的養殖廢棄物,變成了用來發電的沼氣,以及價格不菲的固態有機肥和液態配方肥。

每天將全縣豬糞“吸幹榨盡”的公司老闆朱有標,如今開始擔心豬糞不夠用,正在積極尋找替代原料。

除了開啟模式,衢州還發展推廣以單個家庭農場為單位,形成和種養規模匹配、排泄物就地消納的吉祥模式;規模養殖場+農村沼氣+農業園區的箬塘模式、大公模式等。

這些迴圈模式的運用,讓發源於浙西大竹海的衢江支流靈山江——昔日因養豬變得發黑發臭,再現清澈見底的優美景象;讓一度受到農業面源污染的石樑溪,重回金庸筆下的世外桃源;曾被上百家豬場圍困的橫渡溪,徹底擺脫了糞汙直排,又迎來涓涓潺流。

為了讓生態迴圈農業發展“底氣更足”,衢州陸續出臺相關政策為其“保駕護航”。 根據衢州市生態迴圈農業發展規劃(2014-2023),市里每年專項安排1500萬元,市、縣每年統籌整合不少於1億元,用於整建制推進現代生態迴圈農業建設。

事實上,衢州在2003年便在浙江省率先提出生態市建設,2010年提出成為全國生態文明建設先行區和示範區,2015年出臺關於加快現代生態迴圈農業發展意見……體現了“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任接著一任幹”發展自覺。

久久為功,這道浙西生態屏障,用生態迴圈的方式,打開了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的轉化通道。

衢州出口到日本的茭白,批發價17元一斤;在杭州上海的大型超市,衢州產的牡丹籽油,1500元一斤;衢州產的紅心火龍果,20元一個。良好的生態環境還為衢州帶來300億元的涉水產業,伊利、娃哈哈等知名企業先後落戶。

致力於打造現代田園城市的衢州,在生態迴圈農業的風景線上,將一個個家庭農場、現代農業園“串珠成線”,讓生態“盆景”變風景,讓田園風光連成片,讓“美麗經濟”成為增收新亮點。

衢州還用嚴謹的標準、嚴格的監管、嚴厲的處罰來保障舌尖上的安全,力求讓生態迴圈放心農產品成為標誌性品牌。

540只老母雞、2250只老鴨、38880枚雞蛋、2690公斤高山生薑——2016年,衢州共有11家企業、8個基地共運送16個品種的食材,成為杭州G20峰會除杭州本地外供應食材品種最多、數量最大的地區。

兩個茄子,一把青蔥,幾個獼猴桃——在衢州,只要用手機掃一掃二維碼,就能檢測手中的農產品是否做到“管理有人員、生產有台賬、操作有規程、檢測有記錄、去向可追蹤、品質可追溯”。

截至目前,衢州4000多家家庭農場,95%以上實現了二維碼覆蓋。2016年,僅衢江區全區農產品檢測合格率就達到100%,當地群眾自信地說,吃這裡的農產品,請把心放在肚子裡。

“生態是加快衢州轉型升級的最大資本和潛力所在。”衢州市委書記陳新說,將以更高標準護好綠水青山,更高水準做大金山銀山,讓綠色成為衢州最鮮明的特徵、最靚麗的名片。(參與採訪:藍晨)

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區蓮花鎮推進農旅融合

種好產品 賣好風景

絢爛的燈光秀,歡樂的田園晚會,此起彼伏的嬉戲聲,鄉村盛夏的夜晚格外熱鬧。在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區蓮花鎮,首屆仲夏狂歡節正如火如荼地舉辦。家庭農場負責人陳建海說:“前來採摘觀光的遊客絡繹不絕,不少遊客專程從杭州、上海等大城市趕來,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蓮花鎮曾是生豬養殖重地,糞便亂排亂放,環境污染嚴重,外地人來了都待不住。近些年,蓮花鎮推動農業結構調整,一方面推進生豬養殖整治,大力改善生態環境;另一方面,打造放心農業,促進農旅結合。如今,村子的顏值高了,農民的口袋也鼓了。

制定生產規範,打造“放心”牌農產品

在陳建海的家庭農場,客人可第一時間把採摘的瓜果蔬菜送到檢測室,讓其接受品質考驗;也可用手機掃一掃二維碼,什麼時候種的、化肥農藥用了多少等資訊即刻能夠查到;在市區的直銷店裡,消費者通過電腦監控,能即時看到作物生長情況。“農場制定了生產規範,嚴格把控農產品品質安全的風險點,讓生產過程更透明,讓消費者更放心。”陳建海說。

“過去種地不科學,地力不足了,施肥;有蟲了,噴藥。產量上去了,品質卻容易出問題,增產不一定能增收。”從成立家庭農場之初,陳建海就致力於生產放心農產品,實現農藥化肥精准科學定制。農產品價格賣上去了,紅心火龍果20元一個,軟籽石榴300元一個……

蓮花鎮黨委書記杜衛榮介紹,好山好水才能產好果,自2014年起,鎮上以“五水共治”為抓手,治汙、治髒、治亂,清退生豬養殖,實現了水清土淨。在此基礎上,成立現代農業產業園,吸引20多家新型經營主體入駐,發展水稻、草莓、西瓜、花卉等特色產業。

放心農業是管出來的。杜衛榮說:“一些種地老習慣已經不適應市場新需求,必須建立現代農業生產體系。蓮花鎮探索建立產地環境保護體系、農業標準生產體系、產品品質檢測體系等,實現農產品管理有人員、生產有台賬、操作有流程、檢測有記錄、品質可追溯。”

創新多樣農旅產品,拓寬增收管道

蓮花鎮開展生豬養殖整治的時候,不少養殖戶擔憂今後的生計。西山下村支部書記余建軍說,要實現“減豬不減收”,關鍵要為農民尋找一條新的致富道路。

這條路就是發展鄉村旅遊。余建軍帶頭拆除了300餘平方米的豬欄,帶領10余戶農戶利用五色蓮花塘開辦起農家樂,開發與“荷”有關的菜品,吸引了一大批遊客,農家樂日均收入超千元,村裡的豬官改吃“旅遊飯”。

在蓮花鎮,越來越多的鄉間田野變成了觀光休閒好去處。當地大力推動農旅融合,拓展農業產業功能,提升農業附加值。農民創業幹事的熱情被激發,家庭農場各顯神通,開發出了週末直通車、自助柴火灶、農事體驗中心等農業旅遊產品,三月看桃花、五月品玫瑰、夏日賞荷花、秋季玩植物迷宮花海、冬季遊亞熱帶植物風情園,一年四季風景不斷。2016年蓮花鎮現代農業產業園累計接待遊客50多萬人,實現旅遊收入7000多萬元,同比增長27.3%。

發展三產融合,關鍵要讓農民受益,當地形成了“新型經營主體+農民”的緊密利益聯結機制。農民通過流轉土地、入股、就業等參與到產業中。

從賣產品到賣風景,蓮花鎮傳統農業找到新出路。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14年的15067元上升至2016年的18182元,年均增幅達10.4%。

END

文字丨新華每日電訊 人民日報

圖片丨衢江發佈圖片庫

編輯丨史葉青

事實上,衢州在2003年便在浙江省率先提出生態市建設,2010年提出成為全國生態文明建設先行區和示範區,2015年出臺關於加快現代生態迴圈農業發展意見……體現了“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任接著一任幹”發展自覺。

久久為功,這道浙西生態屏障,用生態迴圈的方式,打開了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的轉化通道。

衢州出口到日本的茭白,批發價17元一斤;在杭州上海的大型超市,衢州產的牡丹籽油,1500元一斤;衢州產的紅心火龍果,20元一個。良好的生態環境還為衢州帶來300億元的涉水產業,伊利、娃哈哈等知名企業先後落戶。

致力於打造現代田園城市的衢州,在生態迴圈農業的風景線上,將一個個家庭農場、現代農業園“串珠成線”,讓生態“盆景”變風景,讓田園風光連成片,讓“美麗經濟”成為增收新亮點。

衢州還用嚴謹的標準、嚴格的監管、嚴厲的處罰來保障舌尖上的安全,力求讓生態迴圈放心農產品成為標誌性品牌。

540只老母雞、2250只老鴨、38880枚雞蛋、2690公斤高山生薑——2016年,衢州共有11家企業、8個基地共運送16個品種的食材,成為杭州G20峰會除杭州本地外供應食材品種最多、數量最大的地區。

兩個茄子,一把青蔥,幾個獼猴桃——在衢州,只要用手機掃一掃二維碼,就能檢測手中的農產品是否做到“管理有人員、生產有台賬、操作有規程、檢測有記錄、去向可追蹤、品質可追溯”。

截至目前,衢州4000多家家庭農場,95%以上實現了二維碼覆蓋。2016年,僅衢江區全區農產品檢測合格率就達到100%,當地群眾自信地說,吃這裡的農產品,請把心放在肚子裡。

“生態是加快衢州轉型升級的最大資本和潛力所在。”衢州市委書記陳新說,將以更高標準護好綠水青山,更高水準做大金山銀山,讓綠色成為衢州最鮮明的特徵、最靚麗的名片。(參與採訪:藍晨)

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區蓮花鎮推進農旅融合

種好產品 賣好風景

絢爛的燈光秀,歡樂的田園晚會,此起彼伏的嬉戲聲,鄉村盛夏的夜晚格外熱鬧。在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區蓮花鎮,首屆仲夏狂歡節正如火如荼地舉辦。家庭農場負責人陳建海說:“前來採摘觀光的遊客絡繹不絕,不少遊客專程從杭州、上海等大城市趕來,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蓮花鎮曾是生豬養殖重地,糞便亂排亂放,環境污染嚴重,外地人來了都待不住。近些年,蓮花鎮推動農業結構調整,一方面推進生豬養殖整治,大力改善生態環境;另一方面,打造放心農業,促進農旅結合。如今,村子的顏值高了,農民的口袋也鼓了。

制定生產規範,打造“放心”牌農產品

在陳建海的家庭農場,客人可第一時間把採摘的瓜果蔬菜送到檢測室,讓其接受品質考驗;也可用手機掃一掃二維碼,什麼時候種的、化肥農藥用了多少等資訊即刻能夠查到;在市區的直銷店裡,消費者通過電腦監控,能即時看到作物生長情況。“農場制定了生產規範,嚴格把控農產品品質安全的風險點,讓生產過程更透明,讓消費者更放心。”陳建海說。

“過去種地不科學,地力不足了,施肥;有蟲了,噴藥。產量上去了,品質卻容易出問題,增產不一定能增收。”從成立家庭農場之初,陳建海就致力於生產放心農產品,實現農藥化肥精准科學定制。農產品價格賣上去了,紅心火龍果20元一個,軟籽石榴300元一個……

蓮花鎮黨委書記杜衛榮介紹,好山好水才能產好果,自2014年起,鎮上以“五水共治”為抓手,治汙、治髒、治亂,清退生豬養殖,實現了水清土淨。在此基礎上,成立現代農業產業園,吸引20多家新型經營主體入駐,發展水稻、草莓、西瓜、花卉等特色產業。

放心農業是管出來的。杜衛榮說:“一些種地老習慣已經不適應市場新需求,必須建立現代農業生產體系。蓮花鎮探索建立產地環境保護體系、農業標準生產體系、產品品質檢測體系等,實現農產品管理有人員、生產有台賬、操作有流程、檢測有記錄、品質可追溯。”

創新多樣農旅產品,拓寬增收管道

蓮花鎮開展生豬養殖整治的時候,不少養殖戶擔憂今後的生計。西山下村支部書記余建軍說,要實現“減豬不減收”,關鍵要為農民尋找一條新的致富道路。

這條路就是發展鄉村旅遊。余建軍帶頭拆除了300餘平方米的豬欄,帶領10余戶農戶利用五色蓮花塘開辦起農家樂,開發與“荷”有關的菜品,吸引了一大批遊客,農家樂日均收入超千元,村裡的豬官改吃“旅遊飯”。

在蓮花鎮,越來越多的鄉間田野變成了觀光休閒好去處。當地大力推動農旅融合,拓展農業產業功能,提升農業附加值。農民創業幹事的熱情被激發,家庭農場各顯神通,開發出了週末直通車、自助柴火灶、農事體驗中心等農業旅遊產品,三月看桃花、五月品玫瑰、夏日賞荷花、秋季玩植物迷宮花海、冬季遊亞熱帶植物風情園,一年四季風景不斷。2016年蓮花鎮現代農業產業園累計接待遊客50多萬人,實現旅遊收入7000多萬元,同比增長27.3%。

發展三產融合,關鍵要讓農民受益,當地形成了“新型經營主體+農民”的緊密利益聯結機制。農民通過流轉土地、入股、就業等參與到產業中。

從賣產品到賣風景,蓮花鎮傳統農業找到新出路。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14年的15067元上升至2016年的18182元,年均增幅達10.4%。

END

文字丨新華每日電訊 人民日報

圖片丨衢江發佈圖片庫

編輯丨史葉青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