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急性中耳炎有西藥,也有中藥可治,好幾種呢 自己選擇治療方案

本病是指中耳黏膜因急性致病菌感染而引起的化膿性病變。 急性化膿性中耳炎好發于兒童, 以上呼吸道感染後病菌經耳咽管進入中耳的病因較常見。

也有部分是由於急性傳染性疾病後期, 經血行感染所致, 此種多可使骨質破壞, 併發症機會亦多。

臨床表現

化膿前期:由於感染, 鼓室、咽鼓管黏膜充血腫脹而阻塞, 鼓室內炎性分泌物不能排出, 其臨床表現如下:

(l)全身症狀:全身不適並有發炎,

在小兒則常出現突然高熱, 哭鬧不安, 甚或出現抽搐, 頗似腦膜炎, 有的出現急性腸胃炎症狀。

(2)聽力減退:化膿前期鼓膜輕度充血時即覺耳悶, 待鼓膜充血顯著或向外膨隆時, 則聽力明顯減退, 呈傳音性聾。

化膿期:滲出物增加, 鼓室內壓增高, 鼓膜穿孔, 膿液外流。 流膿後疼痛驟減。 此期亦可發生乳突炎。 其主要表現為:

(l)發熱不退, 一旦鼓膜穿孔, 體溫多很快下降, 全身情況大為改善。

(2)耳深部疼痛加劇, 呈跳動性, 不能入睡;小兒則不能很好吃奶, 或不時搖頭, 用手搔抓病耳。 如病變波及乳突則耳後部分有明顯壓痛或紅腫。

(3)鼓膜表現為充血、外突, 穿孔小者可見搏動的亮點, 聽力明顯下降。

中醫療法

中醫認為急性化膿性中耳炎早期為肝膽火盛, 邪熱外侵。

治法:清瀉肝膽, 疏散風熱。

方藥:龍膽草10克, 澤瀉12克, 車前子(包煎)15克, 木通6克, 梔子10克, 蔓荊子10克, 黃芩10克, 生甘草6克。

中醫認為化膿期, 熱毒灼傷血絡成膿。

治法:清熱解毒, 活血排膿。

方藥:穿山甲、天花粉、乳香、白芷、赤芍、皂刺、金銀花、陳皮各10克,

公英、黃芩各15克, 生甘草、防風各6克。

西醫療法

1、化膿前期

應用青黴素、先鋒、紅黴素等抗菌素。 耳力疼痛者可滴用2%酚甘油, 有消炎止痛作用。 鼻內滴1%麻黃素, 以減輕耳咽管口黏膜的腫脹。

2、化膿初期

化膿期如鼓膜尚未穿孔, 則疼痛劇烈, 鼓膜充血明顯且隆起,

此時應做鼓膜切開, 使膿得以流出。 如已穿孔, 則疼痛減輕, 有膿汁流出時用3%雙氧水清洗外耳道後, 點抗菌素滴耳液。 滴入藥液後應將頭偏向健側, 以手指壓患耳耳屏數次, 促使藥液進入中耳。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