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推動福建省企業主動進行綠色轉型

產業綠色轉型是一個系統工程, 它是以經濟結構轉型為主題、以企業為主體, 以生態環境為依託, 以技術和工藝綠色化為支撐、以資源迴圈高效利用、產業節能減排為標誌、以社會體制為保障的綜合產業系統, 其最終目的是產業的持續增長不依賴于資源環境投入的增加, 即實現產業發展與資源環境脫鉤。

一、影響企業轉型的因素

部分企業作為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的大戶, 迫切需要以綠色發展的理念逐步優化生產工藝, 提高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 加快推動企業轉型升級。

企業綠色轉型積極性是由其收益和成本決定。

從目前市場機制條件來看, 強調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綠色轉型, 但對於企業利潤的提升可能不明顯, 甚至會使企業成本上升, 中小型企業和私營企業缺乏參與綠色轉型的實力和勇氣。 從福建省的實際來看, 我省企業在綠色轉型升級方面, 存在以下影響因素:

一是生產要素價格中缺乏環境成本, 致使企業缺乏綠色轉型的動力, 但如果要素價格上漲過快, 也會使一些企業因在短時間內難以消化價格上漲壓力, 失去參與綠色轉型的能力。 有的企業尚未實行綠色增長核算體系。 目前我省還沒有出臺綠色考核政策工具, 造成環境治理成本長期低估, 節能減排設備投資的減稅政策不配套。

二是綠色技術創新、轉讓和應用方面優勢不足, 目前福建企業同先進省市比, 在綠色技術研發投入、基礎研究積累、智慧財產權保護體系、人才供給等方面不具備競爭優勢。

三是市場需求對企業綠色升級傳導動力不足。 目前我國市場對產品節能環保、社會責任等的關注較弱, “價廉”仍是消費者選擇的首要因素。 因此, 依靠低成本支撐的低技術含量產品仍有較大的市場需求空間, 造成企業綠色產品銷路不暢、效益不好。

四是“微利生存”模式難以承受綠色化改造的壓力。 現階段, 我省一些企業獲取利潤仍主要依靠廉價資源和低成本勞動力, 處於“微利生存”狀態。 如果綠色化改造的投入較大, 且成本收回週期較長,

這給本來就“盤小利微”企業的生存帶來了壓力, 使企業陷於“不轉等死, 一轉就死”的兩難境地。

二、增強企業轉型動力

企業綠色轉型應該通過內在利益的驅動和外部壓力促使其實現。 這就是通過制定規範嚴格的技術標準, 通過法律的“保護”和“制裁”以及市場化的利益誘導, 實現企業的綠色轉型。

開拓綠色產品市場。 開展綠色設計示範試點活動, 以點帶面, 加快開發具有無害化、節能、環保、低耗、高可靠性、長壽命和易回收等特性的綠色產品。 積極推進綠色產品協力廠商評價和認證, 發佈工業綠色產品目錄。 説明企業通過媒體, 推廣產品綠色資訊, 示範產品的綠色功能, 樹立企業的綠色形象, 指導綠色消費。

構建綠色金融體系。

積極推動綠色金融創新, 出臺福建省綠色金融制度體系方案, 鼓勵金融機構加大綠色信貸發放力度, 探索建立財政貼息、助保金等綠色信貸扶持機制。 支援金融機構和企業發行綠色債券, 鼓勵綠色信貸資產證券化。 大力發展綠色租賃、綠色信託, 支持設立各類綠色發展基金並實行市場化運作。

完善綠色市場機制。 進一步深入推行用能權、用水權、碳排放權、排汙權交易等制度。 加快推進用能權交易系統、測量與核准體系建設, 建立用能權初始分配制度和用能權交易平臺, 規範用能權出讓方式, 推動開展跨區域用能權交易。 深化碳排放權交易試點, 擴大參與碳排放權交易行業範圍, 建立碳排放資訊報告和核查、碳排放權配額管理和分配、碳排放權交易運行等主要制度體系,

擴大與全國碳排放權交易。 推行排汙權有償使用和交易試點經驗, 逐步擴大試點範圍, 完善儲備制度, 建立排汙權儲備體系, 在全省所有工業排汙企業全面推行排汙權交易制度。

構建工業綠色轉型服務體系 。 在省級和市級建立工業綠色轉型服務體系, 為企業綠色轉型提供保障服務。 鼓勵企業與高校、科研機構、服務機構共建研發中心、實驗室、中試基地等科技創新載體, 推進建設綠色創新示範企業和企業綠色技術中心, 開展產學研用協同創新, 完善綠色製造人才培訓、諮詢、資訊等綠色促進服務體系。

增強綠色技術供給。 建立福建省綠色技術儲備和推廣聯盟,設立綠色“成果庫”、“專家庫”, 實施綠色技術共用機制,促進綠色共性技術的研發、創新和擴散。加大綠色設計技術、環保材料、綠色工藝與裝備、廢舊產品回收資源化與再製造等領域共性技術研發力度。

強化綠色標準約束。針對企業綠色發展需求,圍繞綠色產品、綠色工廠、綠色園區和綠色供應鏈構建綠色製造標準體系,按照節能、節水、節地、節材指標及計量要求,嚴格執行能耗、水耗、碳排放、清潔生產等標準,完善產品從設計、製造、使用、回收到再製造的全生命週期綠色標準。

建立綠色工業園區 。加強省級和市級綠色工業園區規劃,著力推進生態產業園區建設,按照“產業入圈、企業入園”的規劃,以企業集聚化發展、產業生態連結、服務平臺建設為重點,引導產業集約和生產集聚,選擇示範企業根據迴圈經濟理念,以產品生態設計、迴圈利用、清潔生產等措施節能減排,建立工業共生和代謝生態鏈關係,構築綠色經濟微觀基礎。

優化綠色財稅政策。通過制定引導性的財政和價格政策,建立清潔產業技術研發支援基金與風險投資基金,引導企業走清潔生產和迴圈經濟之路。通過調整生產要素價格,促進企業採取資源節約型的生產工藝,激勵按照環境友好的理念設計與生產產品。

實施政府綠色採購。研究出臺福建《關於環境標誌產品政府採購實施的意見》及“綠色採購清單”——環境標誌產品政府採購清單(年度目錄),實施優先採購與禁止採購等政策措施,直接促使企業綠色轉型,同時營造綠色氛圍和帶動綠色消費。

加強工業綠色轉型管理。加強頂層設計,在省級和市級政府成立“綠色評建辦公室”,統籌綠色轉型方面的規劃、品質監督、標準、資訊化、統計、技術創新、認證等方面的職能,為企業提供綠色轉型的管理和資訊。

實施綠色技術共用機制,促進綠色共性技術的研發、創新和擴散。加大綠色設計技術、環保材料、綠色工藝與裝備、廢舊產品回收資源化與再製造等領域共性技術研發力度。

強化綠色標準約束。針對企業綠色發展需求,圍繞綠色產品、綠色工廠、綠色園區和綠色供應鏈構建綠色製造標準體系,按照節能、節水、節地、節材指標及計量要求,嚴格執行能耗、水耗、碳排放、清潔生產等標準,完善產品從設計、製造、使用、回收到再製造的全生命週期綠色標準。

建立綠色工業園區 。加強省級和市級綠色工業園區規劃,著力推進生態產業園區建設,按照“產業入圈、企業入園”的規劃,以企業集聚化發展、產業生態連結、服務平臺建設為重點,引導產業集約和生產集聚,選擇示範企業根據迴圈經濟理念,以產品生態設計、迴圈利用、清潔生產等措施節能減排,建立工業共生和代謝生態鏈關係,構築綠色經濟微觀基礎。

優化綠色財稅政策。通過制定引導性的財政和價格政策,建立清潔產業技術研發支援基金與風險投資基金,引導企業走清潔生產和迴圈經濟之路。通過調整生產要素價格,促進企業採取資源節約型的生產工藝,激勵按照環境友好的理念設計與生產產品。

實施政府綠色採購。研究出臺福建《關於環境標誌產品政府採購實施的意見》及“綠色採購清單”——環境標誌產品政府採購清單(年度目錄),實施優先採購與禁止採購等政策措施,直接促使企業綠色轉型,同時營造綠色氛圍和帶動綠色消費。

加強工業綠色轉型管理。加強頂層設計,在省級和市級政府成立“綠色評建辦公室”,統籌綠色轉型方面的規劃、品質監督、標準、資訊化、統計、技術創新、認證等方面的職能,為企業提供綠色轉型的管理和資訊。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