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拖延症患者,父母如何拯救?(上)

從事家庭教育行業這些年來, 我長接到父母的諮詢, 我的孩子磨磨蹭蹭, 不知道怎麼辦?

孩子做事情喜歡拖延, 散漫, 我知道是每個當父母的都十分頭疼的事情,

因為拖延症一不注意可引發孩子心理上產生一些疾病, 如負罪感、焦慮症, 自閉症等。 改變孩子的拖延的習慣, 對其一生起著不可小視的作用。 今天我們就來談談孩子拖延這點小毛病。

首先, 我們要學會區分兩個概念——慢與拖延。 孩子是動作比較慢, 還是做事這麼拖延, 是需要我們家長學會區分。 慢與拖延是兩回事。 有的孩子做事確實很慢, 孩子越小越慢, 但這並非是毛病, 若父母嫌棄孩子動作慢, 過多催促, 或者乾脆包辦, 那麼問題真得來了, 一個真正的拖延患者出現了。 如何去區分呢, 最重要的是看孩子的態度, 如果孩子是認真對待, 說明孩子可能天生性子就是比較慢熱的, 或者尚未找到正確處理問題的技巧,

如果孩子態度是敷衍的, 說明孩子確實是有拖延的“潛質”!

那麼拖延的孩子, 父母如何拯救?

1、孩子找不到學習的興趣點

當說到孩子拖延的事情家長, 常常是因為孩子做作業太磨蹭而引起注意的, 比如說, 孩子作業需要父母催促, 寫作業其實只要一個小時而孩子常常要寫兩三個小時。

孩子對學習是否感興趣?孩子是否覺得學習是一件苦逼的事情?這是我建議父母要反思的點。 對學習有感到壓力的孩子, 常常覺得是作業像一座大山壓在自己身上, 寸步難行, 自然會容易轉移注意力或者尋找藉口逃脫, 能一時快活就快活。

父母對策:生活中保護孩子的探索欲, 探索的精神不可丟失;注意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

增加學習的趣味性, 改變孩子對學習的認知態度。

2、家長長期暗示的結果

有些孩子的磨蹭其實是父母催促出來的。 性子比較急的父母常常會產出兩種類型的孩子。

一種是自我投射的結果:實際孩子不拖延, 但是父母卻認為是拖延。 孩子基於自身動作比較慢、經驗等緣由顯得比較慢, 著急的家長怎麼看孩子都像是在拖延。

一種是孩子一開始動作慢, 父母開始給孩子貼上“拖延”的標籤評價孩子, 久而久之, 孩子的自我認知多了一條——我就是一個拖拉的孩子, 或者父母採取包辦的策略, 幫助孩子完成本身該他自己完成的任務, 孩子什麼也沒有學會, 大一點的時候想要學習自然要費力多了。

父母對策:對症下藥。

改變父母的態度, 想培養出高效率的孩子, 需要父母多用積極正向的言語鼓勵孩子, 當孩子一開始依然保持現狀, 也不急於插手處理, 讓孩子自己進行自我教育, 提升自我。

3、與父母的消極對抗

爸爸媽媽, 你愛的是我, 還是我的學習、成績?——這是很多孩子心裡常打的問號!回到家裡, 父母關心的不是人而是事“今天作業做完了沒有?”, 或者節假日週末像安排機器一樣給孩子安排滿滿的學習計畫。 一方面對父母的愛產生懷疑的孩子, 常常會故意犯錯來引起父母的注意;一方面心中感受不到愛的孩子, 自然對生活沒有任何激情。

父母對策:先關心人再關心事, 狐狸的尾巴晚一點露出來, 進門先關心孩子的感受, 再說些相關的事情;學習計畫,

與孩子一起協商制定, 在雙方協同的基礎上監督執行。

4、缺乏時間觀念

孩子對效率、對時間沒有概念, 父母從小沒有對孩子有此方面的引導, 大多數是憑藉主觀的感受來要求孩子。

父母對策:制定時間觀念訓練的計畫, 限制一定的時間完成一定事情, 從小處著手, 慢慢改善。

未完待續~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