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聚焦兩會,基層官兵說變化

“我家在貴州織金的一個小山村, 多虧了中央精准扶貧的好政策, 村裡人才邁上了富裕路……”3月5日, 陸軍第21集團軍某機步旅道橋連學習室內,

一場題為“兩會大家談, 家鄉新變化”的小演講如期舉行, 該連土家族戰士席濤結合自身經歷, 聲情並茂地講述了家鄉在精准扶貧政策下逐步走向富裕的歷程。 席濤的故事還沒講完, 台下官兵便議論紛紛。

“過去一年的變化太大了。 ”大學生士兵張鐵剛不禁感歎, 道出全連官兵的心聲。

“昨天俺爸打電話說家裡剛搬進了新房!”戰士胡小龍接過話茬。 他家在安徽宣城, 去年家鄉發洪災, 房屋被淹、農作物歉收, 家庭主要經濟來源沒了著落。 讓人想不到的是, 災後不久, 國家為他們家發放了救助金, 還撥款鼓勵他家飼養牲畜。 如今, 家鄉大部分人家都像他家一樣, 重新過上了幸福美滿的生活。 “爸媽說讓我在這裡好好服役,

爭取套士官。 ”小龍說著, 臉上洋溢著幸福。

“是啊, 就在昨天, 我們市的地鐵開通了, 以後出行更方便了……”

官兵們你一言我一語, 越聊越興奮, 越聊越深入。 有的說村裡搭上了精准扶貧的順風車, 有的說合作醫療給家裡帶來了實惠, 還有的直呼“word天!這還是我的家鄉麼!”

“家鄉在變, 咱部隊也在變。 ”官兵們正聊得起勁, 指導員周瑜的一句話把大家的焦點引到了身邊。 他這麼做是有所考慮的。 前不久學兵選送, 汽車駕駛和工程機械操作手成了熱門, 而橋車等履帶裝備卻鮮有人問津。 有的戰士坦言, “當兵無非為了考學入黨, 再不行學個技術留好後路”。 “冷”與“熱”的背後折射出的是官兵職業認同感的缺失、建功軍營意識不強。 這幾天, 他打算結合“兩會”精神學習,

與官兵好好聊一聊。

“是啊!軍人的社會地位提高了!軍屬的利益也有了保障。 ”四級軍士長翟東東很有感觸。 前段時間, 他休假回家給孩子上戶口, 民政局的同志一聽他是軍人, 當即開了“綠色通道”。

聽到老班長這麼說, 不少戰士頻頻點頭, 信心大增。 但他們也明白, 待遇的提高、部隊的發展也對軍人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特級駕駛員王道安快人快語:“當前部隊需要的是打仗的人才, 只要本領過得硬, 走到哪裡都吃香。 ”

連士官長強建剛也走上前現身說法, 現在的部隊風清氣正, 尤其是士官長制度實行後, 戰士的發展空間更大了, 有能力就不怕沒舞臺。

“我要爭取評上優秀士兵!把喜報送回家!”展望未來, 連隊官兵個個幹勁十足,

熱情高漲。

“說到底, 要擼起袖子加油幹。 ”見時候不早了, 周瑜總結道。 他鼓舞大家, 部隊永遠是官兵們成長成才的沃土, 把根紮深才能走得更遠!

作者:馬振平 靳贊贊

本期編審:楊彪

投稿郵箱:xbzqfs@163.com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