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習俗」立秋習俗這麼多,你卻只知道“貼秋膘”

立秋, 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 更是秋天的第一個節氣, 標誌著孟秋時節的正式開始;“秋”就是指暑去涼來。

到了立秋, 梧桐樹開始落葉, 因此有“落葉知秋”的成語。 秋季是天氣由熱轉涼, 再由涼轉寒的過渡性季節。

今日立秋, 民間有句俗語:

立秋到, 貼秋膘, 冬去春來身體好。

說的是天涼以後, 人們應該多吃些肉食,

補充一下因伏天食欲差、

加上流汗而帶來的虧虛, 提高免疫力。

來, 吃起來!

吃餃子

在東北有句俗語:坐子不如躺著, 好吃不如餃子。 東北立秋一般是吃餃子或者包子, 習慣叫“搶秋膘”!

食秋桃

立秋時大人孩子都要吃秋桃, 每人一個。

吃清涼糕

吃清涼糕也是一種傳統習俗。 何為清涼糕?就是用番薯澱粉熬成羹狀, 倒在碗裡。 待第二天早上, 結成一整塊。 遠看似一塊圓潤剔透的白玉, 然後切成小塊, 撒上白糖、醋、薄荷, 清涼爽口、酸甜開胃。

除了除了這些,

秋天吃還是有很多講究的!

多吃酸性食物

多吃些酸味食物, 以補肝氣, 如:蘋果、石榴、葡萄、芒果、櫻桃、柚子、檸檬、山楂、番茄、荸薺等。 如蘋果、橘子、山楂、獼猴桃等, 可收斂肺氣。

不吃或少吃辛辣燒烤

注意不吃或少吃辛辣燒烤食品, 如辣椒、花椒、桂皮、生薑、蔥及酒等, 特別是生薑。

多吃魚

秋天是需要進補的季節, 但很多人都害怕大量進補導致肥胖, 不妨吃點魚肉, 魚肉脂肪含量低, 其中的脂肪酸被證實有降糖、護心和防癌的作用。

多吃滋陰潤燥的食物

秋季氣候乾燥, 很容易傷及肺陰, 使人患鼻幹喉痛、咳嗽胸痛等呼 吸疾病, 所以飲食應注意養肺。 特別是在霧霾的不好的天氣下, 要多吃些滋陰潤燥的食物, 如銀耳、甘蔗、燕窩、梨、芝麻、藕、菠菜、鱉肉、烏骨雞等。

這些都記住了嗎?

接下來看看適合秋天吃的水果~

柑桔

生津止咳、潤肺化痰、適用於身體虛弱、熱病後津液不足口渴、傷酒煩渴等症。

葡萄

具有補肝腎、益氣血、生津液、利小便等功效。 經常食用, 對神經衰弱和過度疲勞均有補益。 葡萄制幹後, 鐵和糖的含量相對增加, 是兒童、婦女和體弱貧血者的滋補佳品。

大棗

養胃和脾、益氣生津, 有潤心肺、調營衛、滋脾土、補五臟、療腸癖、治虛損等功效。

有清熱解毒,潤肺生津、止咳化痰等功效,對肺熱咳嗽、麻疹及老年咳嗽、支氣管炎等症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石榴

性溫味甘酸,有生津液、止煩渴作用。凡津液不足、口燥咽幹、煩渴不休者,可作食療佳品。

吃飽喝足該學習了~

關於“立秋”的習俗你知道多少?

祭祀、蓐收

早在周代,逢立秋那日,天子親率三公九卿諸侯大夫到西郊迎秋,舉行祭祀、蓐收等儀式。漢代沿承此俗,並殺獸以祭,表示秋來揚武之意。

煎香薷(rú)飲

香薷飲是中醫的一個古方,具有消除暑濕、預防感冒的作用。所以人們在立秋前便紛紛買好這些藥,煎好後露宿一夜,次日立秋之時涼飲。

秋忙會

秋忙會一般在農曆七八月份舉行,是為了迎接秋忙而做準備的經營貿易大會。其目的是為了交流生產工具,變賣牲口,交換糧食以及生活用品等。

曬秋

曬秋是一種典型的農俗現象,具有極強的地域特色。這種村民晾曬農作物的特殊生活方式和場景,逐步成了畫家、攝影家追逐創造的素材,並塑造出詩意般的“曬秋”稱呼。

摸秋

秋天是成熟的季節,各種瓜果在田野裡飄香。立秋這天夜晚人們在瓜園中摸回各種瓜果,俗稱“摸秋”。

相傳元末,淮河流域出現了一支農民起義軍,這支隊伍紀律嚴明。一天這支起義軍轉移到淮河岸邊,深夜不便打擾百姓,便曠野露天宿營。少數戰士饑餓難忍,在田間摘了一些瓜果充饑。此事被主帥發覺,天明便準備將其治罪。村民們得知後,紛紛向主帥求情。有一老者隨口說道:“八月摸秋不為偷。”那幾戰士因此話而獲赦免。那天正好是立秋節,從此留下了“摸秋”的習俗。

啃秋

“啃秋”在有些地方也稱為“咬秋”。啃秋抒發的是一種豐收的喜悅。

主編:方東昇

編輯:劉曉瑞 錢曉伶

實習生:陳蓉

有清熱解毒,潤肺生津、止咳化痰等功效,對肺熱咳嗽、麻疹及老年咳嗽、支氣管炎等症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石榴

性溫味甘酸,有生津液、止煩渴作用。凡津液不足、口燥咽幹、煩渴不休者,可作食療佳品。

吃飽喝足該學習了~

關於“立秋”的習俗你知道多少?

祭祀、蓐收

早在周代,逢立秋那日,天子親率三公九卿諸侯大夫到西郊迎秋,舉行祭祀、蓐收等儀式。漢代沿承此俗,並殺獸以祭,表示秋來揚武之意。

煎香薷(rú)飲

香薷飲是中醫的一個古方,具有消除暑濕、預防感冒的作用。所以人們在立秋前便紛紛買好這些藥,煎好後露宿一夜,次日立秋之時涼飲。

秋忙會

秋忙會一般在農曆七八月份舉行,是為了迎接秋忙而做準備的經營貿易大會。其目的是為了交流生產工具,變賣牲口,交換糧食以及生活用品等。

曬秋

曬秋是一種典型的農俗現象,具有極強的地域特色。這種村民晾曬農作物的特殊生活方式和場景,逐步成了畫家、攝影家追逐創造的素材,並塑造出詩意般的“曬秋”稱呼。

摸秋

秋天是成熟的季節,各種瓜果在田野裡飄香。立秋這天夜晚人們在瓜園中摸回各種瓜果,俗稱“摸秋”。

相傳元末,淮河流域出現了一支農民起義軍,這支隊伍紀律嚴明。一天這支起義軍轉移到淮河岸邊,深夜不便打擾百姓,便曠野露天宿營。少數戰士饑餓難忍,在田間摘了一些瓜果充饑。此事被主帥發覺,天明便準備將其治罪。村民們得知後,紛紛向主帥求情。有一老者隨口說道:“八月摸秋不為偷。”那幾戰士因此話而獲赦免。那天正好是立秋節,從此留下了“摸秋”的習俗。

啃秋

“啃秋”在有些地方也稱為“咬秋”。啃秋抒發的是一種豐收的喜悅。

主編:方東昇

編輯:劉曉瑞 錢曉伶

實習生:陳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