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心,在哪裡安放?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阮小籍

1、《洛陽城裡見秋風》

洛陽城裡見秋風。

想起了《世說新語》裡那個叫張季鷹的, 蘇州人, 愛喝酒, 在洛陽城看到碧雲天、黃葉地,

洛浦秋風起, 就想念江南的菰菜和鱸魚, 放著“東曹掾”不做, 走人了。

東曹掾, 相當於現在的市政府秘書長, 哇塞, 正處級幹部耶!古來利與名, 俱在洛陽城, 西晉時候的洛陽, 京畿之地, 混個政府秘書長, 該是件多麼光宗耀祖、揚眉吐氣的事情!富貴不歸故鄉, 如錦衣夜行, 可人家小張偏不——人生貴得適意爾, 何能羈宦數千里以要名爵乎?

《晉書•文苑列傳•張翰》裡的解釋是, 蘇州的菰菜羹和鱸魚膾很好吃, 饞得小張“官”也不要了。

菰菜, 其實就是茭白, 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 生在淺水裡, 嫩莖稱“茭白”、果實稱“菰米, 在洛陽的夾河(伊、洛河之間偃師的佃莊、翟鎮、嶽灘)一帶, 河畔塘邊, 是很常見的。 赤腳隨便在水裡一撈, 三下兩下扯去外面的綠衣, 就露出裡面白白的竹筍一樣東西了,

咬在嘴裡, 水靈靈、脆生生, 不難吃, 但也不覺得有多好吃。

洛河邊長大的孩子, 捉魚、摸蝦帶狗刨, 對洛河的熟悉, 就仿佛自己的左手摸右手。 吃過洛河的鯉魚、草魚, 以清蒸最好, 尤其是揭籠的那一刹, 撲鼻的青香, 清水出芙蓉般的誘人;吃過洛河的河蚌、螺螄, 以醃制最佳, 配上九月剛出土的花生, 滿口都是肥而不膩的鹹香, 是秋天不可多得的美味;也吃過洛河的泥鰍、黃鱔, 以紅燒最妙, 鬥地主“鬥”到半夜, 一盤鱔斷兒, 滿嘴流油, 吃得那叫一個“饞”啊……

伊河的鮮藕、洛浦的鯉魚、邙山的柿子、東山的核桃, 洛陽的秋天, 不缺吃的, 更不缺好吃的, 哪一樣也都不比蘇州的鱸魚膾差。 鱸魚的做法不外乎清蒸、紅燒和燉湯,

那年去蘇州旅遊, 在觀前街的碧鳳坊特意點了一道清蒸鱸魚, 據說是張季鷹的口味, 吃起來松鬆軟軟的, 覺得也不過爾爾。

曾在洛陽的報紙上讀到過一篇文字, 說, 擇一城, 與之生死相依, 這裡的“城”, 指的就是生於斯、長於斯、歌於斯、哭於斯、愛於斯、恨於斯的我的洛陽城、我們的洛陽城。 美不美家鄉水, 親不親故鄉人, 說到底, 人, 還是故土難離。

十年蹤跡走紅塵, 回首青山入夢頻, 換成洛陽的你身在蘇州, 當秋風起時, 江楓漁火愁得你睡不著覺, 夜半鐘聲敲得你浮想聯翩, 你會不會想起洛陽的種種好來?人民西路迎賓館南側的東關牛肉湯、爽明街老洛一高邊上的陳記驢肉湯、洛八辦隔壁的南關雜肝湯……答案是確定一定以及肯定的,

還是洛陽好, 心若沒有棲息的地方, 到哪裡, 也都是流浪。

張恨水先生說, 洛陽是個很男人的地方。 大男人你就打一片江山, 小男人你就買房子養老婆哄孩子, 就為了菰菜羹和鱸魚膾而放棄錦繡前程, 總覺得張季鷹不夠男人。 但我卻理解小張的做法——人生一世, 草木一秋, 神馬都是浮雲, 有什麼還能比故鄉的一碗燴面、一碗羊雜湯更讓人理解人生的酣暢淋漓和真實具體呢?

待閑看, 秋風洛水清波, 老城西大街的高記丸子湯不錯, 突然間, 很想請張季鷹去撮一頓……

2、《洛陽的秋》

洛陽近日多雨。

一場秋雨一場寒。 先是收起了床上的竹席, 白露過後, 夜雨敲窗, 不得不又取出了薄被。 早晨上班, 雨點落在在臉上, 如絲綢拂面, 有了秋涼的感覺。 秋分、寒露、霜降, 秋, 深了又深, 再深, 就是立冬和小雪了。

周作人說, 雨天只有兩種人最喜歡:第一是小孩們, 因為可以成群結隊的“趟河”;第二種便是蛤蟆。 洛陽新區多水, 蛙聲很少聽到, 但小橋流水、煙雨迷蒙, 很是有幾分江南的韻致。

一個人, 燃一支煙、撐一把傘, 沿開元路往西,經王城大道向北,順古城路右拐,經過桃花莊園,雜眼的功夫就到隋唐遺址公園了。落雨的日子裡,很喜歡一個人在這裡什麼都不想,也什麼都想,滴翠湖畔、野趣園邊,殘荷可聽雨、鳥鳴人更幽。寂天寞地間,我,就是那不早朝的君王,一切的花花草草、一切的翠竹鳴禽,便都是我的臣民了。

大才女李清照的爸爸李格非在《洛陽名園記》裡說:“以北望,則隋唐宮闕樓殿千門萬戶,延亙十餘裡。”當年,李老先生想必就是站在如今的滴翠湖邊北望的。

大唐盛世、東都洛陽,一個多麼詩意的名字啊!

咱洛陽的一個老鄉,在蘇州打工的時候,很想念家鄉,說,天上的大雁啊,何時才能把我的思念捎回家鄉呢?他叫王灣,一句“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清絕迷茫,打濕了多少洛陽人的青衫;有個山西人,在南京做縣令,有朋友要回洛陽,他說,你給洛陽的哥們兒帶個話,咱們的感情冰清玉潔,那可是杠杠的。他叫王昌齡,一句“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簡直是神來之筆,溫暖了多少洛陽人的心坎;還有個叫韋莊的陝西人,在咱洛陽生活了幾年,後來四處流浪,一輩子念念不忘洛陽的好,一句“洛陽城裡春光好,洛陽才子他鄉老”黯然銷魂,憔悴了多少洛陽人的思念。

在隋唐城遺址,洛陽的秋色是厚重的,厚重裡又不失清靈,有絕句的規整,更有律詩的灑脫。

從公園出來,穿過宜人路,經開元路,沿龍門大道一直南行,也就30分鐘的車程,就到龍門了。

青山兩岸,伊水中流,第見風帆沙鳥、煙雲竹樹,洛陽的秋色,當然以龍門為最了。對於土生土長的洛陽人而言,難免會相習而相忘,說不出龍門的美來。今生最憶是江南的白居易,晚年竟選擇了龍門的東山,足見龍門風光的旖旎,樂天先生這樣描寫龍門的秋色:

“東岸菊叢西岸柳,

柳陰煙合菊花開。.

一條秋水琉璃色,

闊狹才容小舫回 ”

千年之後,秋雨之中,從香山寺下西望,依舊如煙的還是唐朝的那抹柳色,依舊如玉的還是唐朝的那泓秋水,依舊淡定的還是盧舍那大佛的微笑,遙想當年,樂天先生就是在這裡“俯視遊魚,仰數浮雲”的。我非樂天,自然不知道樂天之樂,樂天非我,又怎知我之樂?

龍門不墨千秋畫,伊水無弦萬古琴,欣賞龍門之美,宜淡霧的清晨、宜落日的黃昏、宜飛雪的冬季、宜飄雨的秋日,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當然,也可以什麼都不。

半卷紗簾望故園,別後經年幾度寒,每每在我最開心的時候,抑或在我最失意的時候,常常獨自一人,東山西望,盧舍那大佛仿佛慈祥的母親,對我說,一切的一切你都會擁有,一切的一切也都會過去。

龍門山水間,洛陽的秋色是雅致的,工筆刻佛、寫意山水,如墨又如畫。

閑愛孤雲靜愛僧,在洛陽的秋日裡,白馬寺你也是一定要去的。山是邙山、水是洛水,山南水北間,白馬寺大德高僧在等你停下匆忙的腳步。不必刻意地去燒香許願,一瓢洛河水、一支邙山菊,半壺秋水薦黃花,佛已經很開心了。牆外是310國道的萬丈紅塵,牆內是青燈黃卷的無限清涼,放下貪嗔癡,清淨自在心,還有什麼是自己不能釋懷的?少年時喜歡白馬寺的金剛怒目、菩薩低眉,僅僅是覺得好玩,到如今40漸近,人到中年,依舊放不下的還是白馬寺的晨鐘悠揚、暮鼓低回,但已經是完全不同的心境了。仿佛明人張潮在《幽夢影》裡說的:“少年讀書,如隙中窺月;中年讀書,如庭中望月;老年讀書,如臺上玩月。皆以閱歷之深淺,為所得之深淺耳”,白馬寺這本書,中年再讀,竟有了秋天的味道。

不為參禪到古刹,因了這千年的白馬寺,洛陽的秋色,就平添了幾分通達和圓融。

依舊記得父親星期天帶我去白馬寺的情景,那時我大概七八歲,騎騎寺院門前的石馬,你就會成為厲害的唐僧,讓大本事的孫悟空也乖乖聽你的話;站在齊雲塔前拍拍手,塔頂會傳出一連串的蛙聲,據說聽了塔里的 “青蛙叫”,小孩子都能考上青蛙(清華)大學……

最憶青春眉黛淺,其實心底已蒼涼,想起了宋人章良能的《小重山》:舊遊無處不堪尋,無尋處,唯有少年心。

3、《且插梅花醉洛陽》

余秋雨先生曾在《陽關雪》裡說,詩文的魔力,竟能把偌大一個世界的生僻角落,變成人人心中的故鄉。比如勸君更進一杯酒的陽關,比如煙波江上使人愁的黃鶴樓,比如夜半鐘聲到客船的寒山寺……

洛陽,就是這樣的一個地方。一句“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讓洛陽成了多少男人心頭的故鄉。

酒色財氣一把刀,名韁利鎖催人老,君不見,多少同林鳥,已成了分飛燕?多少男子漢,一怒為紅顏?佛家三苦——得不到、不想要、已失去,人到中年、體味尤深。

萬家燈火夜雨敲窗時候,一句“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讓多少滄桑的心靈望峰息心、讓多少孤寂的情懷心生暖意、讓多少難言的苦澀冰消瓦解!

何意百煉鋼,化為繞指柔,要知道,紅塵俗世裡,銀碗盛雪、玉壺冰心,從來都是一種的人生的極致。

張籍說,洛陽城裡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李白說,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韋莊說,洛陽城裡春光好,洛陽才子他鄉老……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洛陽,從來都是男人落魄時的解語花,富貴時的忘憂草。

先說那個叫阿斗的後主劉禪,國破家亡後寄居洛陽,西晉皇帝司馬昭問他,你想念成都嗎?劉禪卻說,在洛陽我很快樂,由此還產生了“樂不思蜀”的典故。雖說是夢裡不知身是客的一晌貪歡,也足見洛陽之于成都,對劉禪那絕對不是一般的“給力”,在小劉的潛意識裡,洛陽未嘗不是他人生的故鄉。刀鈍刃乏恩斷義絕夢方破,說什麼刀光劍影,管什麼鼓角爭鳴,小劉說,我實在太累了,我只是想把一顆傷痕累累的心安頓在洛陽。

再說那個叫詩聖的杜工部,八年離亂、萍漂天涯,忽然聽說官兵在洛陽打敗了叛軍,喜極而泣,歸心似箭,多少的辛酸無奈、多少的淒苦迷茫、多少的日思夜盼,都化作心頭的狂喜——縱酒吧、放歌吧、蹬舟吧,回洛陽吧。清人浦起龍在《讀杜心解》裡說,《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是“杜老生平第一首快詩”,真的是所言非虛,要知道,洛陽,那是老杜的家啊。

還有那個口是心非的白居易,山寺月中尋桂、郡亭枕上看潮,一憶二憶三憶的都是江南,六十七歲時,又寫下膾炙人口的《憶江南》詞三首,字裡行間,溢滿了對江南的相思之苦。但晚年白卻選擇了洛陽的龍門香山,而不是杏花煙雨的江南,這足見洛陽在香山居士心頭的分量。言不由衷的官場,背後使絆的江湖,還是洛陽好,攜取舊書歸舊隱,落花啼鳥一般春,老白終於在洛陽停下了漂泊的腳步。

劉禪、杜甫、白居易,代表了男人的三種境界——帝王將相、達官顯貴、落魄文人,不論身份如何懸殊,不論地位如何迥異,都莫不把洛陽作為心靈的故鄉,何也?“包容”二字。

洛陽地脈花最宜,牡丹尤為天下奇,說的是洛陽的花,名都多妖女,京洛出少年,說的卻是洛陽的人。一方水土一方人,想想看,洛陽北有邙山逶迤,南有洛水潺潺,中間是白馬寺的晨鐘暮鼓……既不乏漫天雪飛的北國風光,也不缺杏花煙雨的江南春色,仗劍天涯的英雄好漢也好、一地雞毛的販夫走卒也罷,都可以植物一樣,在洛陽自然地生長。玉樹臨風、讓女人意亂情迷的小帥哥潘安,才高八斗,寫《洛神賦》的情書高手曹植,富甲天下、一擲千金的鑽石王老五石崇,還有賈誼、左思、李賀、韓愈、元稹、劉禹錫……洛陽,的確是個適合男人這種動物生長的城市,所以,張恨水說,洛陽是個很男人的地方。

洛陽城東西,長作經時別。昔去雪如花,今來花似雪……如果你胸懷天下,就來洛陽打一片江山;如果你學富五車,就來洛陽寫出洛陽紙貴的文章;如果你居家過日子,就來洛陽柴米油鹽醬醋茶……

心,在哪裡安放?

玉樓金闕慵歸去,且插梅花醉洛陽。

阮小籍文字——

1、軟煙羅、南塘秋、天淨沙、怕採蓮、小桃紅,秋日裡最美的7件事

2、都是些70後熟悉的往事,忘也忘不掉回也回不去,想起來心就疼

3、說老不老說小不小,40歲,愛不能恨不能,想鳳凰涅槃必須脫層皮

4、一葉落而知秋,天不老情難絕,心似雙絲網,中年千千結

5、相濡以沫卻厭倦終老,相忘江湖卻懷念到哭,人到中年,誰不是左右為難?

6、畢竟都是泛過苦海的菩薩,風花雪月終究抵不過柴米油鹽,40歲不談愛情

沿開元路往西,經王城大道向北,順古城路右拐,經過桃花莊園,雜眼的功夫就到隋唐遺址公園了。落雨的日子裡,很喜歡一個人在這裡什麼都不想,也什麼都想,滴翠湖畔、野趣園邊,殘荷可聽雨、鳥鳴人更幽。寂天寞地間,我,就是那不早朝的君王,一切的花花草草、一切的翠竹鳴禽,便都是我的臣民了。

大才女李清照的爸爸李格非在《洛陽名園記》裡說:“以北望,則隋唐宮闕樓殿千門萬戶,延亙十餘裡。”當年,李老先生想必就是站在如今的滴翠湖邊北望的。

大唐盛世、東都洛陽,一個多麼詩意的名字啊!

咱洛陽的一個老鄉,在蘇州打工的時候,很想念家鄉,說,天上的大雁啊,何時才能把我的思念捎回家鄉呢?他叫王灣,一句“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清絕迷茫,打濕了多少洛陽人的青衫;有個山西人,在南京做縣令,有朋友要回洛陽,他說,你給洛陽的哥們兒帶個話,咱們的感情冰清玉潔,那可是杠杠的。他叫王昌齡,一句“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簡直是神來之筆,溫暖了多少洛陽人的心坎;還有個叫韋莊的陝西人,在咱洛陽生活了幾年,後來四處流浪,一輩子念念不忘洛陽的好,一句“洛陽城裡春光好,洛陽才子他鄉老”黯然銷魂,憔悴了多少洛陽人的思念。

在隋唐城遺址,洛陽的秋色是厚重的,厚重裡又不失清靈,有絕句的規整,更有律詩的灑脫。

從公園出來,穿過宜人路,經開元路,沿龍門大道一直南行,也就30分鐘的車程,就到龍門了。

青山兩岸,伊水中流,第見風帆沙鳥、煙雲竹樹,洛陽的秋色,當然以龍門為最了。對於土生土長的洛陽人而言,難免會相習而相忘,說不出龍門的美來。今生最憶是江南的白居易,晚年竟選擇了龍門的東山,足見龍門風光的旖旎,樂天先生這樣描寫龍門的秋色:

“東岸菊叢西岸柳,

柳陰煙合菊花開。.

一條秋水琉璃色,

闊狹才容小舫回 ”

千年之後,秋雨之中,從香山寺下西望,依舊如煙的還是唐朝的那抹柳色,依舊如玉的還是唐朝的那泓秋水,依舊淡定的還是盧舍那大佛的微笑,遙想當年,樂天先生就是在這裡“俯視遊魚,仰數浮雲”的。我非樂天,自然不知道樂天之樂,樂天非我,又怎知我之樂?

龍門不墨千秋畫,伊水無弦萬古琴,欣賞龍門之美,宜淡霧的清晨、宜落日的黃昏、宜飛雪的冬季、宜飄雨的秋日,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當然,也可以什麼都不。

半卷紗簾望故園,別後經年幾度寒,每每在我最開心的時候,抑或在我最失意的時候,常常獨自一人,東山西望,盧舍那大佛仿佛慈祥的母親,對我說,一切的一切你都會擁有,一切的一切也都會過去。

龍門山水間,洛陽的秋色是雅致的,工筆刻佛、寫意山水,如墨又如畫。

閑愛孤雲靜愛僧,在洛陽的秋日裡,白馬寺你也是一定要去的。山是邙山、水是洛水,山南水北間,白馬寺大德高僧在等你停下匆忙的腳步。不必刻意地去燒香許願,一瓢洛河水、一支邙山菊,半壺秋水薦黃花,佛已經很開心了。牆外是310國道的萬丈紅塵,牆內是青燈黃卷的無限清涼,放下貪嗔癡,清淨自在心,還有什麼是自己不能釋懷的?少年時喜歡白馬寺的金剛怒目、菩薩低眉,僅僅是覺得好玩,到如今40漸近,人到中年,依舊放不下的還是白馬寺的晨鐘悠揚、暮鼓低回,但已經是完全不同的心境了。仿佛明人張潮在《幽夢影》裡說的:“少年讀書,如隙中窺月;中年讀書,如庭中望月;老年讀書,如臺上玩月。皆以閱歷之深淺,為所得之深淺耳”,白馬寺這本書,中年再讀,竟有了秋天的味道。

不為參禪到古刹,因了這千年的白馬寺,洛陽的秋色,就平添了幾分通達和圓融。

依舊記得父親星期天帶我去白馬寺的情景,那時我大概七八歲,騎騎寺院門前的石馬,你就會成為厲害的唐僧,讓大本事的孫悟空也乖乖聽你的話;站在齊雲塔前拍拍手,塔頂會傳出一連串的蛙聲,據說聽了塔里的 “青蛙叫”,小孩子都能考上青蛙(清華)大學……

最憶青春眉黛淺,其實心底已蒼涼,想起了宋人章良能的《小重山》:舊遊無處不堪尋,無尋處,唯有少年心。

3、《且插梅花醉洛陽》

余秋雨先生曾在《陽關雪》裡說,詩文的魔力,竟能把偌大一個世界的生僻角落,變成人人心中的故鄉。比如勸君更進一杯酒的陽關,比如煙波江上使人愁的黃鶴樓,比如夜半鐘聲到客船的寒山寺……

洛陽,就是這樣的一個地方。一句“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讓洛陽成了多少男人心頭的故鄉。

酒色財氣一把刀,名韁利鎖催人老,君不見,多少同林鳥,已成了分飛燕?多少男子漢,一怒為紅顏?佛家三苦——得不到、不想要、已失去,人到中年、體味尤深。

萬家燈火夜雨敲窗時候,一句“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讓多少滄桑的心靈望峰息心、讓多少孤寂的情懷心生暖意、讓多少難言的苦澀冰消瓦解!

何意百煉鋼,化為繞指柔,要知道,紅塵俗世裡,銀碗盛雪、玉壺冰心,從來都是一種的人生的極致。

張籍說,洛陽城裡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李白說,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韋莊說,洛陽城裡春光好,洛陽才子他鄉老……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洛陽,從來都是男人落魄時的解語花,富貴時的忘憂草。

先說那個叫阿斗的後主劉禪,國破家亡後寄居洛陽,西晉皇帝司馬昭問他,你想念成都嗎?劉禪卻說,在洛陽我很快樂,由此還產生了“樂不思蜀”的典故。雖說是夢裡不知身是客的一晌貪歡,也足見洛陽之于成都,對劉禪那絕對不是一般的“給力”,在小劉的潛意識裡,洛陽未嘗不是他人生的故鄉。刀鈍刃乏恩斷義絕夢方破,說什麼刀光劍影,管什麼鼓角爭鳴,小劉說,我實在太累了,我只是想把一顆傷痕累累的心安頓在洛陽。

再說那個叫詩聖的杜工部,八年離亂、萍漂天涯,忽然聽說官兵在洛陽打敗了叛軍,喜極而泣,歸心似箭,多少的辛酸無奈、多少的淒苦迷茫、多少的日思夜盼,都化作心頭的狂喜——縱酒吧、放歌吧、蹬舟吧,回洛陽吧。清人浦起龍在《讀杜心解》裡說,《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是“杜老生平第一首快詩”,真的是所言非虛,要知道,洛陽,那是老杜的家啊。

還有那個口是心非的白居易,山寺月中尋桂、郡亭枕上看潮,一憶二憶三憶的都是江南,六十七歲時,又寫下膾炙人口的《憶江南》詞三首,字裡行間,溢滿了對江南的相思之苦。但晚年白卻選擇了洛陽的龍門香山,而不是杏花煙雨的江南,這足見洛陽在香山居士心頭的分量。言不由衷的官場,背後使絆的江湖,還是洛陽好,攜取舊書歸舊隱,落花啼鳥一般春,老白終於在洛陽停下了漂泊的腳步。

劉禪、杜甫、白居易,代表了男人的三種境界——帝王將相、達官顯貴、落魄文人,不論身份如何懸殊,不論地位如何迥異,都莫不把洛陽作為心靈的故鄉,何也?“包容”二字。

洛陽地脈花最宜,牡丹尤為天下奇,說的是洛陽的花,名都多妖女,京洛出少年,說的卻是洛陽的人。一方水土一方人,想想看,洛陽北有邙山逶迤,南有洛水潺潺,中間是白馬寺的晨鐘暮鼓……既不乏漫天雪飛的北國風光,也不缺杏花煙雨的江南春色,仗劍天涯的英雄好漢也好、一地雞毛的販夫走卒也罷,都可以植物一樣,在洛陽自然地生長。玉樹臨風、讓女人意亂情迷的小帥哥潘安,才高八斗,寫《洛神賦》的情書高手曹植,富甲天下、一擲千金的鑽石王老五石崇,還有賈誼、左思、李賀、韓愈、元稹、劉禹錫……洛陽,的確是個適合男人這種動物生長的城市,所以,張恨水說,洛陽是個很男人的地方。

洛陽城東西,長作經時別。昔去雪如花,今來花似雪……如果你胸懷天下,就來洛陽打一片江山;如果你學富五車,就來洛陽寫出洛陽紙貴的文章;如果你居家過日子,就來洛陽柴米油鹽醬醋茶……

心,在哪裡安放?

玉樓金闕慵歸去,且插梅花醉洛陽。

阮小籍文字——

1、軟煙羅、南塘秋、天淨沙、怕採蓮、小桃紅,秋日裡最美的7件事

2、都是些70後熟悉的往事,忘也忘不掉回也回不去,想起來心就疼

3、說老不老說小不小,40歲,愛不能恨不能,想鳳凰涅槃必須脫層皮

4、一葉落而知秋,天不老情難絕,心似雙絲網,中年千千結

5、相濡以沫卻厭倦終老,相忘江湖卻懷念到哭,人到中年,誰不是左右為難?

6、畢竟都是泛過苦海的菩薩,風花雪月終究抵不過柴米油鹽,40歲不談愛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