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星球· 景點|茜茜公主的墓葬之謎

很多人對維也納的印象, 除了“音樂之都”外, 最容易聯想起的大概就是“世界上最美麗的皇后”茜茜公主了。

但奧地利不是茜茜的故鄉,

茜茜也不是灰姑娘的出身, 這位巴伐利亞國王的外孫女生來就自帶女公爵的光環。 15歲的茜茜在奧地利的度假村與弗朗茨·約瑟夫相遇並不是一場上天安排的邂逅, 而是一個精心佈局的套路, 只是中間的陰差陽錯, 讓本來故事的主人公, 茜茜的姐姐海倫淡出了人們的視線, 而把茜茜推到了世人的面前。

弗朗茨·約瑟夫以奧匈帝國皇帝的身份把茜茜帶回維也納, 娶她做了皇后。 這個曾經一度把腰圍維持在1尺5(20英寸), 喜歡騎馬會寫詩的女子以她的美貌和魅力征服了整個歐洲。

但皇室婚姻中同樣暴露出和平民婚姻中一樣的婆媳關係的尷尬,

哪怕婆婆和兒媳本是嫡親的姨媽和外甥女關係。 本來就憂鬱而多愁善感的性格特質, 加上摩羯座天生的驕傲, 茜茜在哈布斯堡王朝宮廷裡的生活越來越讓她始料不及, 從小享受自然的教育生活方式的茜茜和丈夫之間也因為志趣相異而漸漸疏離。 所以她的一生如同其在電影和戲劇中的形象, 被認為是一位在自由精神和傳統宮廷規矩間徘徊的悲劇人物。

雖然這位出生于平安夜的女子生命最後的結局死於非命, 但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樣都以為茜茜遇刺身亡是年輕的生命香消玉殞。 其實不然, 時年的茜茜已經花甲, 44年的時間也讓她成為奧地利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后。

好了, 茜茜公主的故事講到這裡, 問題來了:大家知道茜茜公主最後是被安葬在哪裡的嗎?

答案是:茜茜公主身後被分屍三處安葬在了三個不同的教堂!

聖奧古斯丁教堂

聖奧古斯丁教堂外觀並不起眼, 位於霍夫堡皇宮旁邊的約瑟夫廣場上,

是霍夫堡皇宮的一部分, 所以不難理解這裡是哈布斯堡王朝的宮廷教堂, 皇家的婚喪大典多在此舉行。

除了弗朗茨·約瑟夫和茜茜的婚禮, 你大概不會猜到拿破崙的婚禮也是在這裡。

這座教堂以兩台巨大的管風琴聞名。

在21世紀的今天,仍以經常舉辦高品質的宗教音樂會而著稱,但很少有人會記得弗朗茨·舒伯特曾在此指揮他創作的彌撒曲。

在聖奧古斯丁教堂主祭壇的右側洛雷托小禮拜堂,禮拜堂裡有一扇黑色的門通向一個小小的房間。

這裡銀甕裡安放著包括茜茜和她的夫君在內,哈布斯堡王朝54位皇室成員的心臟。

聖斯德望主教座堂

聖斯德望主教座堂通常被大家習慣稱為聖斯蒂芬大教堂,和聖奧古斯丁教堂比起來,這裡明顯華美壯觀得多。

所以除了這裡是天主教維也納總教區的主教座堂的地位外,也是人們來到維也納多會前往的城市地標。

這座世界第三高的教堂的大門和左右兩側的門牆是留存下來的最老的建築構成,還保留著羅馬建築風格。而之後擴建的南塔則是哥特式建築風格,再後來的北塔,則呈現了文藝復興式的風格。

聖斯德望主教座堂塔樓上的銅鐘重達二十噸。1683年,維也納人戰勝了奧斯曼帝國的侵略,把繳獲的槍炮鑄成了這座銅鐘。

第二次大戰後,人們把在大火中燒毀的殘片收集起來,重鑄了這口大鐘。如今,在跨年夜,成千上萬的人在維也納聖斯德望主教座堂前的廣場上聆聽著鐘聲,相互慶賀新年。

不過,我們今天的話題沒有這麼喜慶,還是回到墓葬上來。聖斯德望主教座堂所在的位置原來是一片墓地,在當初廢除墓地建造教堂的時候把清理出來的成千上萬具骸骨都安置在了教堂地下龐大的墓穴中。

這個終年幽暗不見天日的墓穴除了是無名黎庶的歸宿,也是哈布斯堡王朝皇室成員除了心臟以外的其他內臟的存放地。

嘉布遣會教堂

哈布斯堡皇室成員的五臟六腑有了安魂之所,但最終收納骨肉皮囊的卻是這所座落於霍夫堡皇宮東面不遠處新集市廣場的嘉布遣會教堂(也有翻譯成“卡普蒂娜教堂”)的“皇家墓室”。

自1633年起,這裡一直是哈布斯堡王朝家族成員的主要安葬地。這裡一共存有143位皇室成員的屍體,加上另外一些盛放在容器裡的心臟或者骨灰。

雖然這裡是維也納最熱門的旅遊景點之一,但茜茜和弗朗茨·約瑟夫以及他們的兒子魯道夫的墓顯然更受歡迎,在全部的104個金屬或者石質的棺槨群中擁有最高的人氣。

不過,在清教徒式的樸素類型和奢華的洛可哥式的不同風格中,同樣在聖奧古斯丁教堂舉行過婚禮的瑪利亞·特蕾莎女大公(哈布斯堡王朝史上唯一女性統治者)和她的丈夫神聖羅馬皇帝弗朗茨一世打造得像床一樣的雙石棺更是不可多得的藝術精品。

當然,瑪利亞·特蕾莎的老爹查理六世石棺上頭頂皇冠的骷髏雕像也吸引了眾多遊客的目光。

話題再回到茜茜公主,60歲高齡的茜茜在瑞士日內瓦被義大利無政府主義者盧伊季·盧切尼用一把磨尖的銼刀刺入心臟的那刻,總讓我莫名腦補金庸在《越女劍》中所寫的“西施捧心”。

但是,我想茜茜最心痛的一刻或許是其兒子魯道夫的死亡懸案,從此以後的茜茜只穿黑色衣服,打著一把皮制陽傘,用一把棕色扇子遮面。

茜茜遇刺身亡的同年,年輕時也同樣遇刺過的弗朗茨·約瑟夫在喪妻的陰影下,舉辦登基50周年慶典,對皇后的不幸罹難表達了沉痛的哀悼,民眾對皇帝情重而發的悲痛表示同情。

本來弗朗茨·約瑟夫的繼任者是他三弟的長子弗朗茨·斐迪南,可惜這位皇儲和他的妻子在塞拉耶佛的遇刺引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最後在弗朗茨·約瑟夫駕崩之後繼位奧匈帝國皇帝的是弗朗茨·斐迪南的侄兒卡爾。

當然,在1900年加入八國聯軍入侵中國的奧匈帝國還是在弗朗茨·約瑟夫統治下,茜茜公主去世後。

- END -

藝術人文 | 興趣旅行 | 品質生活

* 投稿:hi@artvoi.com

* 商務合作:bd@artvoi.com

長按下圖二維碼關注 “ artplanet藝術星球 ”

這座教堂以兩台巨大的管風琴聞名。

在21世紀的今天,仍以經常舉辦高品質的宗教音樂會而著稱,但很少有人會記得弗朗茨·舒伯特曾在此指揮他創作的彌撒曲。

在聖奧古斯丁教堂主祭壇的右側洛雷托小禮拜堂,禮拜堂裡有一扇黑色的門通向一個小小的房間。

這裡銀甕裡安放著包括茜茜和她的夫君在內,哈布斯堡王朝54位皇室成員的心臟。

聖斯德望主教座堂

聖斯德望主教座堂通常被大家習慣稱為聖斯蒂芬大教堂,和聖奧古斯丁教堂比起來,這裡明顯華美壯觀得多。

所以除了這裡是天主教維也納總教區的主教座堂的地位外,也是人們來到維也納多會前往的城市地標。

這座世界第三高的教堂的大門和左右兩側的門牆是留存下來的最老的建築構成,還保留著羅馬建築風格。而之後擴建的南塔則是哥特式建築風格,再後來的北塔,則呈現了文藝復興式的風格。

聖斯德望主教座堂塔樓上的銅鐘重達二十噸。1683年,維也納人戰勝了奧斯曼帝國的侵略,把繳獲的槍炮鑄成了這座銅鐘。

第二次大戰後,人們把在大火中燒毀的殘片收集起來,重鑄了這口大鐘。如今,在跨年夜,成千上萬的人在維也納聖斯德望主教座堂前的廣場上聆聽著鐘聲,相互慶賀新年。

不過,我們今天的話題沒有這麼喜慶,還是回到墓葬上來。聖斯德望主教座堂所在的位置原來是一片墓地,在當初廢除墓地建造教堂的時候把清理出來的成千上萬具骸骨都安置在了教堂地下龐大的墓穴中。

這個終年幽暗不見天日的墓穴除了是無名黎庶的歸宿,也是哈布斯堡王朝皇室成員除了心臟以外的其他內臟的存放地。

嘉布遣會教堂

哈布斯堡皇室成員的五臟六腑有了安魂之所,但最終收納骨肉皮囊的卻是這所座落於霍夫堡皇宮東面不遠處新集市廣場的嘉布遣會教堂(也有翻譯成“卡普蒂娜教堂”)的“皇家墓室”。

自1633年起,這裡一直是哈布斯堡王朝家族成員的主要安葬地。這裡一共存有143位皇室成員的屍體,加上另外一些盛放在容器裡的心臟或者骨灰。

雖然這裡是維也納最熱門的旅遊景點之一,但茜茜和弗朗茨·約瑟夫以及他們的兒子魯道夫的墓顯然更受歡迎,在全部的104個金屬或者石質的棺槨群中擁有最高的人氣。

不過,在清教徒式的樸素類型和奢華的洛可哥式的不同風格中,同樣在聖奧古斯丁教堂舉行過婚禮的瑪利亞·特蕾莎女大公(哈布斯堡王朝史上唯一女性統治者)和她的丈夫神聖羅馬皇帝弗朗茨一世打造得像床一樣的雙石棺更是不可多得的藝術精品。

當然,瑪利亞·特蕾莎的老爹查理六世石棺上頭頂皇冠的骷髏雕像也吸引了眾多遊客的目光。

話題再回到茜茜公主,60歲高齡的茜茜在瑞士日內瓦被義大利無政府主義者盧伊季·盧切尼用一把磨尖的銼刀刺入心臟的那刻,總讓我莫名腦補金庸在《越女劍》中所寫的“西施捧心”。

但是,我想茜茜最心痛的一刻或許是其兒子魯道夫的死亡懸案,從此以後的茜茜只穿黑色衣服,打著一把皮制陽傘,用一把棕色扇子遮面。

茜茜遇刺身亡的同年,年輕時也同樣遇刺過的弗朗茨·約瑟夫在喪妻的陰影下,舉辦登基50周年慶典,對皇后的不幸罹難表達了沉痛的哀悼,民眾對皇帝情重而發的悲痛表示同情。

本來弗朗茨·約瑟夫的繼任者是他三弟的長子弗朗茨·斐迪南,可惜這位皇儲和他的妻子在塞拉耶佛的遇刺引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最後在弗朗茨·約瑟夫駕崩之後繼位奧匈帝國皇帝的是弗朗茨·斐迪南的侄兒卡爾。

當然,在1900年加入八國聯軍入侵中國的奧匈帝國還是在弗朗茨·約瑟夫統治下,茜茜公主去世後。

- END -

藝術人文 | 興趣旅行 | 品質生活

* 投稿:hi@artvoi.com

* 商務合作:bd@artvoi.com

長按下圖二維碼關注 “ artplanet藝術星球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