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踢開“新衙門作風”這塊絆腳石

党的作風建設一直在路上, 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 抓好黨政幹部的工作作風問題尤為重要。 以前人民群眾到政府機關辦事, “門難進, 臉難看, 事難辦”, 現在“門好進”了, “臉好看”了, 說明我們的服務型政府建設取得了一定的實效, 在態度上、語言上不再擺官架、打官腔, 但“事卻依然難辦”, 這是因為很多政府工作人員並沒有從根本上牢記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轉而出現了不積極、不作為的“新衙門作風”。 庸官懶政是比腐敗還要可怕的, 極大地影響了政府在人民群眾心中的地位, 是我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路上的絆腳石。

筆者認為要轉變這種“新衙門作風”, 要做到以下三點:

第一, 加強黨政幹部的思想教育。 作為黨政幹部更要克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 將人民群眾的事真正放在心間, 想群眾所想, 急群眾所急, 出實招, 幹實事, 才能見實效。 要嚴格落實“三會一課”制度, 定期開展民主生活會, 在批評與自我批評中發揮黨員幹部的先鋒堡壘作用;做好政府工作人員的思想教育工作, 將講授、參觀和實踐結合起來, 定期做好思想彙報, 樹立積極作為的表率。

第二, 嚴格獎優懲劣的管理制度。 作風問題從主觀上是黨政幹部的思想問題, 從客觀上來說就是管理制度的問題。 長期以來, 獎優懲劣的管理制度沒有落到實處, 幹好幹壞都一樣,

這樣助長了不作為的風氣, 打擊了想幹事幹部的積極性。 要建立積極有效的管理制度, 對有作為、幹實事的幹部給予獎勵, 對不做實事, 甚至工作中出現紕漏、問題的幹部進行問責和懲罰。 要建立黨政幹部的責任清單, 將群眾路線執行與否, 是否做了實事、出了實效細化成每一項看得見、摸得著的考核清單, 對黨政幹部們進行打分。 此外, 要建立容錯機制, 突破和創新一定會面臨風險, 要盡可能幫助想幹實事的黨政幹部規避這種風險, 激勵更多的幹部開拓創新, 積極作為。

第三, 建立高效創新的辦事流程。 有些時候, 不是黨政幹部的思想態度出了問題, 而是政府的辦事流程不夠優化和順暢。 這些繁瑣流程降低了政府工作人員的工作效率,

影響了群眾的辦事效果。 在今年政府報告中, 簡政放權依然是重頭戲, 要將更多的自主權交還給市場主體, 激發出更大的活力。 同時, 在互聯網大資料的大背景下, 政府要充分利用這種紅利, 將政務與互聯網結合起來, 將互聯網運用到決策、執行的方方面面, 廣開言路, 切實提高工作品質和效率。

(中華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