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互聯網+精准扶貧:電商扶貧新模式

精准式扶貧是指幫助低收入者提高收入。 在貧困地區農民的傳統收入中, 農產品的生產性收入一般佔據了絕大部分比重, 隨著國家政策的大力傾斜, 大多數貧困地區獲得了一定的財政補貼, 但精准式扶貧不是精准式救濟, 只有以財政補貼為契機, 把貧困地區的收入模式從生產性收入轉到經營性收入, 才能達到扶貧增收的效果。

一次偶然的機會, 筆者接觸到一個名為“輕鬆籌”的應用, 這是一個帶有慈善性質的籌款平臺, 值得注意的是應用裡有一個“嘗鮮預售”模組, 慈善專案發起人通過售賣土特產之類的商品來達到籌款的目的,

一舉兩得。 這種“慈善+銷售”的電商模式也可以推廣到扶貧脫貧中, 助力貧困地區打造“特產+銷售”的經營模式, 發展區域經濟, 增加農民的經營性收入, 幫助農民摘掉貧困的帽子。

電商扶貧, 一是難在“平臺經營”, 要建立長效經營機制, 減少“一錘子買賣”, 開設一個合法統一的銷售平臺, 比如阿裡巴巴全面發展農村淘寶, 參與四川扶貧工作, 目前已經覆蓋到四川24個縣。 弱化電商銷售的慈善性質, 完善電商平臺的運營機制, 做好針對潛在消費者的宣傳, 打響平臺知名度, 收穫穩定的消費客戶群體。

二是貴在“精品服務”, 要加強配套服務的建設, 比如物流服務、售後服務和品牌包裝服務等, 做好上下游之間的銜接工作,

形成一條完整的產業鏈。 同時還可以發展產業周邊, 通過簡單的技能培訓把當地富餘勞動力轉化為生產力, 創造就業崗位的同時增加農民的勞務性收入, 實現農民收入的雙重增長。

三是重在“特色產品”, 要有的放矢, 根據當地區域經濟特點, 有針對性地選擇銷售產品, 挖掘出產品的核心賣點, 做好產品的商業化包裝, 走出一條特色化之路, 增強電商扶貧在眾多電商平臺中的競爭力。 同時拓展銷售模式, 開展多樣化合作, 比如選擇和生鮮銷售類初創公司合作, 達到雙贏的目的。

電商扶貧, 可以開發出貧困地區自身的創收潛質, 精准增加貧困地區的經營性收入和勞務性收入, 開啟農村脫貧新模式。

正如“耶魯村官”秦玥飛所說, “輸血並非最可持續的鄉村發展模式, 轉變模式用造血建設鄉村, 通過創業創新為當地創造可持續發展動力”。

(中華網)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