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玩火!這裡是全國唯一一個可以正當玩火的地方

作者 | 潘頂頂

編輯、排版 | 潘頂頂

本文為西部旅遊原創文章

如需轉載, 請標明出處

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涼山非彝人, 很慚愧的說, 我已經有些年沒參加西昌的火把節了。 從去年的西昌國際火把節, 到今年開展的30余項活動, 摸著良心說, 不是不好, 而是總覺得缺了點當年的韻味, 讓人提不起興致。 今天, 我翻開回憶, 只為了給你還原一個我記憶中最真實的涼山彝族火把節。

▲圍在篝火旁跳舞的人們

八十年代, 西昌每年火把節會舉辦大型展銷會, 從服裝、食品再到日用雜貨, 幾乎到了應有盡有的地步。 那時候, 人們處在物質匱乏的年代, 活下去就是最樸實的願望, 火把節這樣精神文化反倒成了人們物質生活的狂歡。

▲1986年火把節展銷會

▲1995年西昌人民廣場涼山建州40周年

九十年代, 中國開始步入社會轉型時期, 人們的生活品質開始漸漸提高, 火把節中的展銷會也漸漸退出歷史舞臺, 取而代之的, 是追尋傳統的精神訴求的同時讓火把節面向世界。 94年西昌第一次舉辦國際火把節的時候, 也正是開始湧進大量外地遊客的時候。

▲1994年首屆國際火把節開幕

▲1998年西昌人民廣場達體舞

▲火把節鬥牛項目

小時候得益于父親, 我曾在涼山州的村落待過, 恰好趕上那年火把節。 火把節第三天, 村落中的一戶彝人家中, 阿婆坐在院落裡用細細的樹枝編著火把。 她把枝條捋得柔順, 用塑膠繩綁在一起, 嘴裡還不停地和家人講著笑話, 綻開滿臉的皺紋和沒剩幾顆牙的嘴巴。

眼看火把就要完工了, 阿婆把頂上的一束散開, 從面前的柴堆裡揀出樹枝加進去。 火把越來越長, 阿婆卻沒有停手。 如果她把火把從膝蓋上舉起來, 已經能戳到在院子另一邊玩耍的小孩子了。

長大後,隨著工業的不斷發展,如今已經很少有阿婆這樣細心編織火把的人了,火把大多是流水線中的產物,幾塊錢就能買到。但回頭再看,唯有當年拿到阿婆編織的火把最令人開心。

▲做火把的阿婆

小時候參加火把節,人們早早吃過晚飯,從四面八方打著熊熊燃燒的火把集中到廣場。互不相識的人會手牽手圍在篝火前跳達體舞,而三岔口、塑像、人民廣場、民族體育館都曾擺放過主火堆。

身邊會偶然走過些許參加選美的彝族姑娘,戴著碩大的銀冠,穿著鑲銀的長裙。銀色垂珠的後面,女人巧笑倩倩,美目流轉,嬌小的臉上總是掛著一抹高原紅,雖有銀冠重壓,卻無減芳容。每每走過一個姑娘,便會引得周遭的男士瞪直了雙眼。

長大後,為了遊客的安全,篝火的主放點慢慢由市中心往外推移,也很少見得當年城區裡人滿滿當當的景象了。選美也大多只能在選秀臺上看見,火把節當天,多是穿著彝服的遊客自娛自樂。

▲人滿為患的街道

▲圍在篝火旁的人們

以前的火把節,多是走街串巷,今天我吃你家的坨坨肉,明天你喝我家的杆杆酒,喝至興起來個525(一整瓶啤酒,先喝的人不管喝多少,剩下的另一人喝),狂歡後勾肩搭背的回家。

現在的火把節,活動越來越多,但多是外地遊客的狂歡,十輛汽車八輛外地牌照,穿彝服的不一定是彝人,打著火把多是為了拍照,一晚狂歡後留下滿地碎屑。

時至今日,除卻當地的鄉村,很難再見到如此純粹的文化底蘊了。

▲圍在篝火旁的人們

生為涼山人,我依舊對火把節有著難以割捨的情感,雖然好些年未能參加,但也時時關注著它。今年的火把節,讓我找到了些許曾經的情感。

文字:潘頂頂

圖片:源自網路

已經能戳到在院子另一邊玩耍的小孩子了。

長大後,隨著工業的不斷發展,如今已經很少有阿婆這樣細心編織火把的人了,火把大多是流水線中的產物,幾塊錢就能買到。但回頭再看,唯有當年拿到阿婆編織的火把最令人開心。

▲做火把的阿婆

小時候參加火把節,人們早早吃過晚飯,從四面八方打著熊熊燃燒的火把集中到廣場。互不相識的人會手牽手圍在篝火前跳達體舞,而三岔口、塑像、人民廣場、民族體育館都曾擺放過主火堆。

身邊會偶然走過些許參加選美的彝族姑娘,戴著碩大的銀冠,穿著鑲銀的長裙。銀色垂珠的後面,女人巧笑倩倩,美目流轉,嬌小的臉上總是掛著一抹高原紅,雖有銀冠重壓,卻無減芳容。每每走過一個姑娘,便會引得周遭的男士瞪直了雙眼。

長大後,為了遊客的安全,篝火的主放點慢慢由市中心往外推移,也很少見得當年城區裡人滿滿當當的景象了。選美也大多只能在選秀臺上看見,火把節當天,多是穿著彝服的遊客自娛自樂。

▲人滿為患的街道

▲圍在篝火旁的人們

以前的火把節,多是走街串巷,今天我吃你家的坨坨肉,明天你喝我家的杆杆酒,喝至興起來個525(一整瓶啤酒,先喝的人不管喝多少,剩下的另一人喝),狂歡後勾肩搭背的回家。

現在的火把節,活動越來越多,但多是外地遊客的狂歡,十輛汽車八輛外地牌照,穿彝服的不一定是彝人,打著火把多是為了拍照,一晚狂歡後留下滿地碎屑。

時至今日,除卻當地的鄉村,很難再見到如此純粹的文化底蘊了。

▲圍在篝火旁的人們

生為涼山人,我依舊對火把節有著難以割捨的情感,雖然好些年未能參加,但也時時關注著它。今年的火把節,讓我找到了些許曾經的情感。

文字:潘頂頂

圖片:源自網路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