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母親之河”重生記

“母親之河”重生記

——塔里木河流域生態治理調查

因昔日塔里木河下游斷流而廢棄的村落

自生態輸水以來, 塔里木河下游地下水得到有效補給, 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

這是一條與上千萬人生命息息相關的大河!幾乎整個南疆的人類文明皆仰仗於此, 是南疆人民的“母親之河”。 144條河流構成的塔里木河水系, 流域總面積102萬平方公里, 超過整個新疆總面積的60%。 截至2014年, 1204萬人在因塔河水系萌生的綠洲內繁衍生息。

這是一條正在涅槃重生的大河!最近幾十年, 塔河流域內的氣候以及人類的生產生活方式, 經歷了數千年來最激烈的變化。 漠視、破壞、妥協、保衛、修復、珍惜, 這些字眼構成了塔河自上世紀50年代至今與人類關係的全部歷史。

如今的塔里木河流域, 一系列治理工程讓其逐步恢復生機, 台特瑪湖數百平方公里碧波蕩漾的水面, 顯示著人類敬奉自然的誠意。 然而道路依舊漫長, 當你的目光落在這行字上時, 保護塔河流域的行動依然在繼續。

綠色屏障重現生機

億萬年間, 塔里木盆地周邊萬壑千峰中的雪水涓滴而下, 終成洪流。 阿克蘇河、葉爾羌河、和田河、開都—孔雀河等各自從四面八方蜿蜒流淌,

最後彙聚成浩蕩奔騰的塔里木河。

倘若從太空中俯瞰塔里木盆地, 就會發現一條鬱鬱蔥蔥的“巨龍”橫臥在盆地北部, “龍尾”垂向盆地東南水光瀲灩的台特瑪湖。 這條“巨龍”便是依託塔里木河水系而生的1500余萬畝胡楊林, 它佔據整個中國胡楊林面積的90%以上。

川流不息的河水, 連綿不絕的胡楊林, 遍佈沙丘的紅柳、梭梭等植被, 共同構成了塔克拉瑪幹沙漠不可逾越的綠色屏障。 塔河生態系統“鎖”住了沙漠的蔓延, 給綠洲帶來了盎然生機。

然而這只是今日所見。 從上世紀50年代以來, 受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影響, 塔里木河多條源流相繼脫離幹流。 加之水資源的無序開發和低效利用, 源流向幹流輸送的水量逐年減少,

致使下游近400公里河道斷流。 曾經擁有9條水系的塔里木河, 如今只剩下葉爾羌河、阿克蘇河等4條河流匯入, 形成了“四源一干”的格局。

年復一年, 塔河流域, 尤其是中下游地下水位不斷下降, 地下水礦化度持續上升。 尾閭台特瑪湖因此乾涸, 大片胡楊林死亡, 218國道多處路段經常被流沙掩埋, 下游綠色走廊瀕臨毀滅。

極度惡化的生態環境已成為制約流域經濟社會和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的主要因素。 1991年, 塔里木河流域管理局(以下簡稱“塔管局”)成立, 標誌著政府層面開始對塔里木河流域生態治理展開行動。

環境惡化一旦開始, 就如山頂滾下的巨石, 絕不可能戛然而止。 2001年, 周強離開了位於塔河下游的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二師三十一團,

在異鄉開始了十年之久的漂泊生活。

自那時起, 越來越多的人被迫離開家鄉, 2006年, 原有職工2000多人的三十一團, 只剩下500人還留在當地。 “活不下去了!”7月21日, 周強說, “南疆人誰都知道胡楊‘一千年不死’, 但我們團場週邊的好多胡楊都死了, 沒水!”當周強坐上離鄉的班車時, 路的另一端, 近300公里外, 譚建軍已經在若羌的公路系統工作了11年。 自從調至218國道K959至K1120路段負責養護工作後, 他和同事最頻繁的任務就是清理掩埋路面的流沙, 但這項工作越來越難做了。

“那時, 沙子一年比一年多, 沙塵一起, 對面是誰根本看不見, 一場沙塵暴過後, 活全白乾了。 ”7月21日, 譚建軍指著水鳥飛舞的台特瑪湖說, “那時候哪兒有湖呢, 一滴水都沒有, 全是鹽鹼殼子!當時聽老人說五六十年代可以從尉犁划船到若羌, 我根本想像不出來。”

曾經有段時間,譚建軍覺得自己的飯碗快保不住了。庫魯克塔格和塔克拉瑪幹兩大沙漠虎視眈眈,自北向南夾在中間的218國道就像一條細細的線,胡楊一片片死去,沙漠一步步進逼。在二三十年時間裡,兩邊的沙漠分別從南北方向推進了360公里。而在塔河下游的塔里木墾區,棉花因大風而重播、絕收已經成了司空見慣的事。

但如今譚建軍的工作重點已經由防沙改成了防洪。經過18次生態輸水,台特瑪湖已是一片浩渺。周強也於2011年初重返家鄉,他承包了400畝棉田,生活蒸蒸日上。“現在水情好了,可以掙到錢嘛!家在這裡,能過好生活,為什麼要遠行?”他開始在自己的田地裡看到狐狸、黃羊、野豬。

國家支持和體制改革是治理成功的關鍵

經過18年的努力,塔河下游連續30年斷流的河道恢復了常年流水的狀態,水頭13次到達尾閭台特瑪湖。今年6月6日,第18次生態輸水水頭僅10天便到達台特瑪湖,創造了18年來生態輸水最快到達尾閭的記錄。

截至目前,塔里木河下游累計下泄生態水量59.66億立方米。平均每年下泄生態水3.51億立方米。自2011年至2016年,平均每年下泄生態水5.25億立方米。

18年來的監測資料顯示,塔河幹流下游距主河道1公里處的地下水埋深由9.8米—10.1米回升到2.1米—5.3米;地下水礦化度由5.3克/升—7.8克/升降至1.1克/升—3.0克/升。這意味著塔河沿線以胡楊為代表的植被可以重新汲取到健康的水分。

正因如此,據中科院監測,如今塔河下游植被恢復和改善面積達2285平方公里,其中新增植被覆蓋面積達到362平方公里;沙地面積減少854平方公里;植物種類由17種增加到46種。台特瑪湖水面一度達到492平方公里,由於常年有水,湖面周邊形成了223平方公里的濕地。

“塔河治理能夠取得這樣的成績,與國家的大力支持和管理體制的持續改革密不可分。”塔管局副局長吾買爾江·吾布力說,“從解放初到2000年,中央對新疆水利的投入是40億元,但自2000年起至今,僅塔里木河流域

近期綜合治理一個項目,國家就投資107.39億元,涵蓋南疆29個縣(市)和18個團場。”

巨大的投資被運用到灌區節水改造、平原水庫節水改造、地下水開發利用、河道治理、博斯騰湖輸水系統、生態建設保護、山區控制性水利樞紐、流域水資源統一調度管理、前期工作和科學研究等九大類工程與非工程措施中去。

僅塔里木河流域近期綜合治理專案內,塔河沿線就修建了7173公里的防滲管道,改造平原水庫8座,攔河樞紐4座。治理後,流域內源流干支兩級渠系防滲率由37.4%提高到51.4%,它們和其他工程節省下來的水共計為26.6億立方米,通過69座生態閘,源源不斷地重播到了塔里木河的河道中。

能達到這個成績,關鍵因素之一是流域水資源管理的法制化以及管理體系的變革。《塔里木河流域水資源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自1997年頒佈實施,並於2005年、2014年兩次修訂。作為全國首部地方性流域水資源管理法規,《條例》為流域依法治水、依法行政提供了法治依據和保障。

與此同時,流域水資源管理體制改革不斷深入。2000年,自治區成立塔里木河流域水利委員會,2011年,進一步將現有源流管理機構整建制移交塔管局。

這是一次關鍵的歷史性變革,自那時起,整個塔里木河流域水資源統一管理、調配力度明顯加強,為全面實施流域水資源合理配置、高效利用打下了堅實基礎。

“九龍治水的局面得到了極大緩解。按照‘統一調度,總量控制,分級管理,分級負責’的原則,我們有效控制了用水總量。”吾買爾江說,“從2016年開始,新疆全面貫徹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塔河流域水量分配方案轉到了‘三條紅線’用水總量控制指標上來。”

這是塔河流域水資源管理制度的第二次關鍵變革。就在當年,塔河上游三源流向幹流輸水63.15億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同期增加51.9%。源源不斷的流水持續來到塔河下游的大西海子水庫。作為塔里木河幹流上最後一座控制性工程,大西海子水庫已經由原來的農業灌溉水庫徹底轉化為純生態水庫。

“這應該是目前全國唯一的生態水庫,所有庫容全部用來向下游輸送生態水。”塔里木河流域幹流管理局水量調度資訊科副科長陳長青說,“2016年,大西海子水庫下泄生態水6.76億立方米,幾乎超出了規定指標的一倍。”

治理行動向更遠的空間擴展

7月18日,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一師沙井子灌區勝利渠第48號分水閘前,人們盯著緩緩提升的閘門。總量3000萬立方米的生態水噴湧而出,很快就將乾涸的河道填滿,一路奔騰而下,朝日漸萎縮的艾西曼湖而去。得知此消息,阿瓦提縣第16屆人大代表阿斯亞木·賽麥特喜形於色:“3000萬立方米啊,相當於兩個西湖,遠處的胡楊有救了!”

在沙雅縣第二國營牧場,沙漠公路兩旁,兩萬餘畝枯死的胡楊林形態怪異猙獰。“老百姓把這裡叫‘魔鬼林’,由於塔河改道,這裡已經至少有50年沒有來過水了。”沙雅縣水利局黨組書記蘇來曼·卡地爾說:“今年這裡很快會來水,更多瀕死的胡楊將緩過來。目前管道已經疏浚好,我們打算和林業部門一起,把這片‘魔鬼林’改成警示園。”

讓阿斯亞木和蘇來曼高興的是同一件事。隨著塔河幹流沿線生態的逐步恢復,新疆開始逐步拯救那些距離主河道更遠的胡楊。自治區於去年啟動了“塔里木河流域胡楊林生態保護專項行動”,對胡楊林重點保護區實施生態應急補水。2017年,計畫應急補水10.15億立方米。

“應急”意味著權宜之計。更根本的解決方式是流域內河、湖、水庫的連通,以完成網狀水系的構建。“這部分工作已經列入了《南疆水資源利用和水利工程建設規劃》,爭取在2020年前完成。”吾買爾江說。

長達18年的塔河治理,不僅拯救了下游的生態系統,更促使了當地生產方式的變革和對自然界的尊重。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一師,95%以上的耕地都已經實施了高效節水。

“如今人們的生態意識都已經很高了。從2000年開始,農業灌溉用水指標就不再增加,很多地方甚至將農業用水的一部分拿出來用於生態。”在沙雅縣亞森斯拉木分水口,塔里木河流域幹流管理局局長艾克熱木·阿布拉指著身後的管道說:“我們在塔河幹流上修建了69個生態閘,但是生態管道的疏浚,都是由各縣市完成的。”

18年時間,塔河生態治理實現了“水流到台特瑪湖,塔里木河幹流上中游林草植被得到有效保護和恢復,下游生態環境得到初步改善”的規劃目標。而伴隨著《南疆水資源利用和水利工程建設規劃》編制的完成,塔河生態治理已經翻開了新的篇章。(劉東萊)

-End-

責任編輯 / 孟根傲德

主 編 / 劉 博

我根本想像不出來。”

曾經有段時間,譚建軍覺得自己的飯碗快保不住了。庫魯克塔格和塔克拉瑪幹兩大沙漠虎視眈眈,自北向南夾在中間的218國道就像一條細細的線,胡楊一片片死去,沙漠一步步進逼。在二三十年時間裡,兩邊的沙漠分別從南北方向推進了360公里。而在塔河下游的塔里木墾區,棉花因大風而重播、絕收已經成了司空見慣的事。

但如今譚建軍的工作重點已經由防沙改成了防洪。經過18次生態輸水,台特瑪湖已是一片浩渺。周強也於2011年初重返家鄉,他承包了400畝棉田,生活蒸蒸日上。“現在水情好了,可以掙到錢嘛!家在這裡,能過好生活,為什麼要遠行?”他開始在自己的田地裡看到狐狸、黃羊、野豬。

國家支持和體制改革是治理成功的關鍵

經過18年的努力,塔河下游連續30年斷流的河道恢復了常年流水的狀態,水頭13次到達尾閭台特瑪湖。今年6月6日,第18次生態輸水水頭僅10天便到達台特瑪湖,創造了18年來生態輸水最快到達尾閭的記錄。

截至目前,塔里木河下游累計下泄生態水量59.66億立方米。平均每年下泄生態水3.51億立方米。自2011年至2016年,平均每年下泄生態水5.25億立方米。

18年來的監測資料顯示,塔河幹流下游距主河道1公里處的地下水埋深由9.8米—10.1米回升到2.1米—5.3米;地下水礦化度由5.3克/升—7.8克/升降至1.1克/升—3.0克/升。這意味著塔河沿線以胡楊為代表的植被可以重新汲取到健康的水分。

正因如此,據中科院監測,如今塔河下游植被恢復和改善面積達2285平方公里,其中新增植被覆蓋面積達到362平方公里;沙地面積減少854平方公里;植物種類由17種增加到46種。台特瑪湖水面一度達到492平方公里,由於常年有水,湖面周邊形成了223平方公里的濕地。

“塔河治理能夠取得這樣的成績,與國家的大力支持和管理體制的持續改革密不可分。”塔管局副局長吾買爾江·吾布力說,“從解放初到2000年,中央對新疆水利的投入是40億元,但自2000年起至今,僅塔里木河流域

近期綜合治理一個項目,國家就投資107.39億元,涵蓋南疆29個縣(市)和18個團場。”

巨大的投資被運用到灌區節水改造、平原水庫節水改造、地下水開發利用、河道治理、博斯騰湖輸水系統、生態建設保護、山區控制性水利樞紐、流域水資源統一調度管理、前期工作和科學研究等九大類工程與非工程措施中去。

僅塔里木河流域近期綜合治理專案內,塔河沿線就修建了7173公里的防滲管道,改造平原水庫8座,攔河樞紐4座。治理後,流域內源流干支兩級渠系防滲率由37.4%提高到51.4%,它們和其他工程節省下來的水共計為26.6億立方米,通過69座生態閘,源源不斷地重播到了塔里木河的河道中。

能達到這個成績,關鍵因素之一是流域水資源管理的法制化以及管理體系的變革。《塔里木河流域水資源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自1997年頒佈實施,並於2005年、2014年兩次修訂。作為全國首部地方性流域水資源管理法規,《條例》為流域依法治水、依法行政提供了法治依據和保障。

與此同時,流域水資源管理體制改革不斷深入。2000年,自治區成立塔里木河流域水利委員會,2011年,進一步將現有源流管理機構整建制移交塔管局。

這是一次關鍵的歷史性變革,自那時起,整個塔里木河流域水資源統一管理、調配力度明顯加強,為全面實施流域水資源合理配置、高效利用打下了堅實基礎。

“九龍治水的局面得到了極大緩解。按照‘統一調度,總量控制,分級管理,分級負責’的原則,我們有效控制了用水總量。”吾買爾江說,“從2016年開始,新疆全面貫徹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塔河流域水量分配方案轉到了‘三條紅線’用水總量控制指標上來。”

這是塔河流域水資源管理制度的第二次關鍵變革。就在當年,塔河上游三源流向幹流輸水63.15億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同期增加51.9%。源源不斷的流水持續來到塔河下游的大西海子水庫。作為塔里木河幹流上最後一座控制性工程,大西海子水庫已經由原來的農業灌溉水庫徹底轉化為純生態水庫。

“這應該是目前全國唯一的生態水庫,所有庫容全部用來向下游輸送生態水。”塔里木河流域幹流管理局水量調度資訊科副科長陳長青說,“2016年,大西海子水庫下泄生態水6.76億立方米,幾乎超出了規定指標的一倍。”

治理行動向更遠的空間擴展

7月18日,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一師沙井子灌區勝利渠第48號分水閘前,人們盯著緩緩提升的閘門。總量3000萬立方米的生態水噴湧而出,很快就將乾涸的河道填滿,一路奔騰而下,朝日漸萎縮的艾西曼湖而去。得知此消息,阿瓦提縣第16屆人大代表阿斯亞木·賽麥特喜形於色:“3000萬立方米啊,相當於兩個西湖,遠處的胡楊有救了!”

在沙雅縣第二國營牧場,沙漠公路兩旁,兩萬餘畝枯死的胡楊林形態怪異猙獰。“老百姓把這裡叫‘魔鬼林’,由於塔河改道,這裡已經至少有50年沒有來過水了。”沙雅縣水利局黨組書記蘇來曼·卡地爾說:“今年這裡很快會來水,更多瀕死的胡楊將緩過來。目前管道已經疏浚好,我們打算和林業部門一起,把這片‘魔鬼林’改成警示園。”

讓阿斯亞木和蘇來曼高興的是同一件事。隨著塔河幹流沿線生態的逐步恢復,新疆開始逐步拯救那些距離主河道更遠的胡楊。自治區於去年啟動了“塔里木河流域胡楊林生態保護專項行動”,對胡楊林重點保護區實施生態應急補水。2017年,計畫應急補水10.15億立方米。

“應急”意味著權宜之計。更根本的解決方式是流域內河、湖、水庫的連通,以完成網狀水系的構建。“這部分工作已經列入了《南疆水資源利用和水利工程建設規劃》,爭取在2020年前完成。”吾買爾江說。

長達18年的塔河治理,不僅拯救了下游的生態系統,更促使了當地生產方式的變革和對自然界的尊重。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一師,95%以上的耕地都已經實施了高效節水。

“如今人們的生態意識都已經很高了。從2000年開始,農業灌溉用水指標就不再增加,很多地方甚至將農業用水的一部分拿出來用於生態。”在沙雅縣亞森斯拉木分水口,塔里木河流域幹流管理局局長艾克熱木·阿布拉指著身後的管道說:“我們在塔河幹流上修建了69個生態閘,但是生態管道的疏浚,都是由各縣市完成的。”

18年時間,塔河生態治理實現了“水流到台特瑪湖,塔里木河幹流上中游林草植被得到有效保護和恢復,下游生態環境得到初步改善”的規劃目標。而伴隨著《南疆水資源利用和水利工程建設規劃》編制的完成,塔河生態治理已經翻開了新的篇章。(劉東萊)

-End-

責任編輯 / 孟根傲德

主 編 / 劉 博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