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週末養眼|他的照片太震撼!把人們手裡的手機都變不見了

點擊上方申江服務導報, 跟著小申吃喝玩樂逛上海

美國攝影師 Eric Pickersgill 拍攝了一組作品《remove》, 他p掉了照片裡人們手中的手機等電子設備,

真實反映了高科技對於現代人際關係的影響。

高科技, 讓我們比過去任何時代的人更容易聯繫到彼此。 也是高科技讓“面對面”變得如此虛弱不堪, 不管是朋友還是情侶約會, 你所有的回憶都會變成:你在我身邊, 你在看手機。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

不是生與死的距離, 而是我站在你面前, 你卻在玩手機。

每天早上起來第一時間

先看看有沒有人消息你

一看就是半小時

把昨夜今晨的資訊讀取完畢

生怕錯過了什麼“大事”

難得的親子時光

你一直期待的

和表兄弟們的玩耍

就是這樣的嗎?

姐妹們的聚會

每次都叫囂著多久沒見的你們

除了開始時的自拍

熱鬧的“讓手機先吃”

接下去就是無盡的沉默

p圖發朋友圈

然後與“手機裡的朋友們”

點贊回復

這樣低品質的社交

是否仍要繼續?

手機

成了我們“最親密”的伴侶

一天24小時

與之形影不離

恨不得要融為一體。

那沒有手機的我們

又會變成什麼模樣?

攝影師p掉照片裡的手機

每個人的眼神都顯得寂寞空洞

像一具行屍走肉

定格了這個姿勢

就是真實生活裡的你我

“我並不是要告訴人們

怎樣安排自己的時間

而是希望人們專注當下。”

攝影師 Eric Pickersgill

Eric說起為何拍攝這組照片的緣由:

“那天我坐在咖啡館,無意間抬頭看見隔壁桌的一家人,看起來丈夫、妻子,幾個孩子圍在桌前非常和諧,但又顯得那麼隔離,爸媽都在自顧自地玩手機,幾個孩子人手一個Ipad,媽媽偶爾抬頭望向窗外,身邊都是最親最愛的人,卻為何如此悲傷孤獨?”

是啊

智慧手機的發明

使卻人類變得不那麼“聰明”

它控制著我們的生活

束縛在這一方螢幕裡

說好的詩和遠方呢

這小小的盒子

有無限的魔力

我們的頭越來越低

走路、騎車

開車的間隙都不肯放下它

某家居品牌曾推出一支廣告

呼籲人們回歸真實的相處

放下手機回到餐桌上

與家人共用天倫

更多的藝術家和創意者

正在關注這一社會問題

湊巧的是攝影師 Andrea Taschin

拍攝的另一組作品《iPhonopatia》

同樣諷刺了人們對手機的依賴。

最後要用手機來續命

我們忘了

沒有手機的那些歲月

我們依然過得很好

所以感受當下

放下手機,從我做起!

撰文、編輯、設計:錢超

本文部分圖片出自網路

如有版權問題 請聯繫 申江服務導報社

轉載文章 請聯繫後臺授權

手機

成了我們“最親密”的伴侶

一天24小時

與之形影不離

恨不得要融為一體。

那沒有手機的我們

又會變成什麼模樣?

攝影師p掉照片裡的手機

每個人的眼神都顯得寂寞空洞

像一具行屍走肉

定格了這個姿勢

就是真實生活裡的你我

“我並不是要告訴人們

怎樣安排自己的時間

而是希望人們專注當下。”

攝影師 Eric Pickersgill

Eric說起為何拍攝這組照片的緣由:

“那天我坐在咖啡館,無意間抬頭看見隔壁桌的一家人,看起來丈夫、妻子,幾個孩子圍在桌前非常和諧,但又顯得那麼隔離,爸媽都在自顧自地玩手機,幾個孩子人手一個Ipad,媽媽偶爾抬頭望向窗外,身邊都是最親最愛的人,卻為何如此悲傷孤獨?”

是啊

智慧手機的發明

使卻人類變得不那麼“聰明”

它控制著我們的生活

束縛在這一方螢幕裡

說好的詩和遠方呢

這小小的盒子

有無限的魔力

我們的頭越來越低

走路、騎車

開車的間隙都不肯放下它

某家居品牌曾推出一支廣告

呼籲人們回歸真實的相處

放下手機回到餐桌上

與家人共用天倫

更多的藝術家和創意者

正在關注這一社會問題

湊巧的是攝影師 Andrea Taschin

拍攝的另一組作品《iPhonopatia》

同樣諷刺了人們對手機的依賴。

最後要用手機來續命

我們忘了

沒有手機的那些歲月

我們依然過得很好

所以感受當下

放下手機,從我做起!

撰文、編輯、設計:錢超

本文部分圖片出自網路

如有版權問題 請聯繫 申江服務導報社

轉載文章 請聯繫後臺授權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