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這個德國武器在西方不被待見,卻在中國找到歸宿

在戰亂中的舊中國 駁殼槍成為一種商標

上個世紀初, 從19世紀70年代開始, 幾乎全世界生產的輕武器, 在中國都可以找到。 但是在各種輕武器中, 恐怕沒有什麼槍能象德國毛瑟手槍那樣裝備如此之多, 發揮那麼大的優勢, 受到那麼的青睞, 富有神奇的傳奇色彩了。 好像人只要一看到左輪手槍, 就會想到西部電影, 一看到毛瑟槍就自然想到, 20世紀初期的大中國。

當年的毛瑟手槍被俗稱為“大肚匣子”、“盒子炮”、“駁殼槍”、“二十響快慢機”、“自來得”, 在各種軍閥手中已經成為了標配。

中國抗戰有三寶“匣槍, 迫炮, 捷克式”。 81和82毫米迫擊炮, 7.9毫米捷克造輕機槍及駁殼槍就是中國抗戰武器三大主力。 當年, 中國人以普通手槍數倍的價格, 將全世界70%的駁殼槍都買回中國。

外國人為什麼不喜歡駁殼槍呢?對外國人來說, 價格太貴, 重量太大, 外形龐大。 比手槍威力大, 比步槍威力小,

如同雞肋。 但是世紀初毛瑟手槍傳入中國後, 很快受到國人喜愛。 佩戴德國造駁殼槍, 已經成為身份象徵, 中國人為什麼喜歡駁殼槍呢?那那個年代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當時的中國, 長達近半個世紀的戰亂。 軍閥都面臨著嚴重缺乏自動武器和火炮的情況, 另一方面, 士兵不是受過嚴格訓練的壯丁, 而是各種農民, 賭博的, 煙鬼, 二流子。 他們只是為了在軍隊混口飯吃, 拿點餉銀吃喝, 領取部隊配發的一點劣質煙土, 戰鬥頑強更是不肯。

在這種情況下, 駁殼槍的威力就顯露出來了。 軍閥士兵作戰意志相對較差, 步槍射擊效果更差, 破步槍再搭配粗制子彈。 其有效射程並不比加上槍托的駁殼槍遠多少, 所以, 手槍隊才可以與步槍兵輕鬆對射。 綜合來看, 當時一支由精銳士兵組成的突擊隊手持駁殼槍, 不顧一切的發起衝鋒, 會在戰場上取得優秀的成果。

同時當時駁殼槍是高級將領最後的防身武器, 駁殼槍在中國還廣泛的用於特種作戰。 抗戰時期, 對於活動在敵後的我各抗日遊擊隊來說,

便於攜帶, 又有單兵來說強火力的毛瑟手槍, 就更是遊擊隊的必備利器。 左輪手槍對於美國西部牛仔一樣, 毛瑟手槍也已成為遊擊隊的最明顯的標誌了。

遊擊戰最主要的作戰樣式就是;化裝奇襲、伏擊、村落戰、地道戰、挑簾戰等小部隊的作戰行動是敵後遊擊戰的主要戰法,

在重武器與自動火器嚴重不足和高速機動的遊擊隊中, 毛瑟手槍便成了遊擊隊員得心應手的最好夥伴。

當然隨著時代的發展, 駁殼槍也逐漸沒落, 雖然駁殼槍在敵後戰場還能發揮出非常大的作用。 但是在正面戰場, 駁殼槍的作用卻在迅速下降。 裝備駁殼槍和大刀為主的, 軍閥混戰時代的精銳部隊, 手槍團, 手槍旅手槍單位, 開始迅速消失。 於是, 毛瑟手槍開始逐漸的退出正面戰場, 但在解放戰爭的敵後遊擊戰場和一直持續到解放初期的剿匪戰鬥中, 毛瑟手槍仍舊在大顯身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