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株洲千畝荷塘現鄉村壁畫,歷史場景喚起多數人的記憶

【瞭解更多湖南旅遊精彩內容, 敬請關注並訂閱《三湘旅遊》頭條號;歡迎投送原創旅遊元素稿件;如有喜歡的內容, 歡迎收藏並分享給您的親友】

六七十年代出生的親們, 以及你們的父輩們, 還記得下面這幅鄉村壁畫表現的是什麼場景嗎?

(▲ 生產隊裡開大會)

這是“生產隊裡正在開大會”, 大叔大嬸一邊忙著編制農具, 一邊傾聽隊長做報告, 窗外還隱約傳來偉人的語錄歌。 壁畫立於醴陵市北部的板杉鎮八步橋村上千畝荷塘, 距醴陵市區18公里, 離株洲市中心也只有20多公里 。

客到板杉不知夏, 風過荷塘頻讀詩。 如果說春天是百花盛開的季節, 那麼夏天便是荷花的海洋。 你看那滿眼爭奇鬥豔的荷花, 或不勝嬌羞、搖曳生姿;或粉面含春、顧盼多情。

(▲ 荷開板杉鎮八步橋)

接天荷葉無窮碧, 映日荷葉別樣紅。 7月8日, “為荷而來”為主題的醴陵市首屆鄉村旅遊節在這裡開幕。 隨後, 精彩絕倫的十五大主題活動輪番上演, 吸引了大批本地及周邊的遊客前來休憩采風。

(▲ 八步橋千畝荷塘)

(▲ 美女與美景最搭配)

在7月8日—8月31日活動期間, 還有醴陵市首屆原生態花鼓戲邀請賽、北鄉廣場舞大賽、“為荷而來.暢想板杉”發展論壇、“花海姻緣會”相親活動、仲夏夜露營音樂節等眾多豐富多彩的主題文化活動舉行。

(▲ 主題活動輪番上演)

夏日炎炎, 在田間地頭體會清爽鄉風、漫漫荷香,

享受一段簡單愜意的悠閒時光, 美哉樂哉!

(▲ 遊客前來休憩采風)

板杉鎮為什麼有如此強大的吸引力, 難道僅僅是因為荷花?不, 不止於此!那麼, 你究竟為何而來?也許, 這一幅幅生動的壁畫藝術可以給你答案。

為這一方的傳統文化聖地而來。 吳獵,擂鼓橋人,在這裡操練隊伍,以一介書生統帥鄉勇,揮師解襄陽、定陵之圍,可謂挽南宋于金兵困擾;東萊子,浙江金華人,在這裡結廬講學,一路走成宋明理學的代言人、走進了現代中小學教科書;王芃生,七裡山人,在這裡望著天邊的丫朱嶺苦苦冥思:如果...萬一...。作為日本問題專家,他要做到的就是預測那個如果,預防那個極端不情願的萬一。他做到了,最終預測日本人必定在1937年間發動侵華戰爭,那個時候距離盧溝橋事變還有整整一年。

(▲ 吳獵進諫圖)

(▲ 擂鼓救襄陽)

為先夫賢子所說的“愛蓮”而來。呂夫子本就是撰寫千古名篇那個周夫子的門人。夫子坡廣場上萊山書院那副對聯就是明證“麗澤千秋分片席、籍溪一脈本通家”。呂夫子本來繼承的就是周夫子的學問,畢生傳播和完善的也是湖湘正學。所以清正、廉潔、友愛、寬容就是呂夫子的門風。作為呂夫子學術的首善之地,八步橋人種蓮、愛蓮,那就是從骨子裡迸發出來的對廉潔、剛正的崇尚和頂禮膜拜。

(▲ 愛蓮說)

(▲ 東萊講學圖)

為那個年代紅彤彤的記憶而來。那是一個熱火朝天的年代:“生產隊裡正在開大會”,“實現農業機械化”和“家在荷塘邊上住”,與其說是復古的壁畫,還不如說是老家在農村、年近五十這一代人腦海中沉澱最深的情景記憶。

(▲ 擂鼓綻蓮)

(▲ 實現農業機械化)

在這裡的每一個場景中,你都能夠找到自己的位置:你可以是收割機的駕駛員,也可以是跟在收割機後面撿拾稻穗或者鱔魚的光屁股小孩;或者你還要稱呼這位從荷塘深處騎著自行車搖搖晃晃、逶迤而來的羊角辮女孩為姑母或姨娘。

(▲ 家在荷塘邊上住)

(▲ 人民公社)

其實,在進入景區的門樓上,“你為何而來”就已經給出了答案:於蓮有愛,為荷而來。因為愛蓮,所以來看荷,因為蓮花中通外直、出污泥而不染,所以因蓮而來。

(▲ 八步橋景區的門樓)

(▲ 於蓮有愛,為荷而來)

那,你到底為何而來?其實,無需理由,僅僅是剛好你盛開,而我有空;僅僅是因為我想你,所以我來了!

(撰稿:李茂春 素材:根據醴陵電視臺和醴陵旅遊官微綜合整理)

【發佈:三湘旅遊/頭條號】

(旅遊原創作品,歡迎分享和轉發;歡迎訂閱“三湘旅遊”;歡迎轉摘,請注明來源和圖文作者;風景攝影作品,嚴禁盜圖)

吳獵,擂鼓橋人,在這裡操練隊伍,以一介書生統帥鄉勇,揮師解襄陽、定陵之圍,可謂挽南宋于金兵困擾;東萊子,浙江金華人,在這裡結廬講學,一路走成宋明理學的代言人、走進了現代中小學教科書;王芃生,七裡山人,在這裡望著天邊的丫朱嶺苦苦冥思:如果...萬一...。作為日本問題專家,他要做到的就是預測那個如果,預防那個極端不情願的萬一。他做到了,最終預測日本人必定在1937年間發動侵華戰爭,那個時候距離盧溝橋事變還有整整一年。

(▲ 吳獵進諫圖)

(▲ 擂鼓救襄陽)

為先夫賢子所說的“愛蓮”而來。呂夫子本就是撰寫千古名篇那個周夫子的門人。夫子坡廣場上萊山書院那副對聯就是明證“麗澤千秋分片席、籍溪一脈本通家”。呂夫子本來繼承的就是周夫子的學問,畢生傳播和完善的也是湖湘正學。所以清正、廉潔、友愛、寬容就是呂夫子的門風。作為呂夫子學術的首善之地,八步橋人種蓮、愛蓮,那就是從骨子裡迸發出來的對廉潔、剛正的崇尚和頂禮膜拜。

(▲ 愛蓮說)

(▲ 東萊講學圖)

為那個年代紅彤彤的記憶而來。那是一個熱火朝天的年代:“生產隊裡正在開大會”,“實現農業機械化”和“家在荷塘邊上住”,與其說是復古的壁畫,還不如說是老家在農村、年近五十這一代人腦海中沉澱最深的情景記憶。

(▲ 擂鼓綻蓮)

(▲ 實現農業機械化)

在這裡的每一個場景中,你都能夠找到自己的位置:你可以是收割機的駕駛員,也可以是跟在收割機後面撿拾稻穗或者鱔魚的光屁股小孩;或者你還要稱呼這位從荷塘深處騎著自行車搖搖晃晃、逶迤而來的羊角辮女孩為姑母或姨娘。

(▲ 家在荷塘邊上住)

(▲ 人民公社)

其實,在進入景區的門樓上,“你為何而來”就已經給出了答案:於蓮有愛,為荷而來。因為愛蓮,所以來看荷,因為蓮花中通外直、出污泥而不染,所以因蓮而來。

(▲ 八步橋景區的門樓)

(▲ 於蓮有愛,為荷而來)

那,你到底為何而來?其實,無需理由,僅僅是剛好你盛開,而我有空;僅僅是因為我想你,所以我來了!

(撰稿:李茂春 素材:根據醴陵電視臺和醴陵旅遊官微綜合整理)

【發佈:三湘旅遊/頭條號】

(旅遊原創作品,歡迎分享和轉發;歡迎訂閱“三湘旅遊”;歡迎轉摘,請注明來源和圖文作者;風景攝影作品,嚴禁盜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