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上海外灘源——古典與現代的完美結合!

作者:shinestone(旅行家)

“外灘源”, 其實就是外灘後面的一條小馬路——圓明園路, 其地處蘇州河和黃浦江交匯處, 處於外灘歷史文化風貌區核心區域, 這裡建成於1873年的原英國領事館建築, 是外灘“萬國建築博覽會”的源頭, 圓明園路現存14幢老洋房, 依然保留了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建築的式樣。 這裡集聚了一批洋行、公寓、教堂、領事館、博物館等特色老建築, 風格多樣、流派紛呈, 最早可上溯到1873年, 集中體現了外灘地區建築中西文化交融的風格, 是上海最具代表性的建築群之一。

現在的圓明園路得以整體開發, 這些老洋房絢爛轉身為奢侈品的展示中心,
而那幢著名的前英國領事館以及花園成為連接外灘的綠地, 路面路面鋪設了深色九龍清花崗岩, 成為了一條步行街。

從外灘走進33號院子(原英國領事館), “英國領事館”修葺一新, 像一位精神矍鑠的老人, 這幢老房子在斜陽下顯得滄桑而又深沉, 它緩緩地述說著過去的歲月……從面對黃浦江的正門一直走到圓明園路後門, 沒有了密實高大的圍牆, 代之以淺色的透空柵欄, “破牆透綠”, 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過來, 都可以盡覽“英國領事館”最迷人的姿容。 圍繞這“英國領事館”, 鬱鬱蔥蔥, 大面積的草地, 原先並不起眼的20多棵參天古樹, 展現在了眼前, 這些平均年齡超過100歲、最老250歲的古樹, 在我們眼前舒展開了身子。

鄰近英國領事館, 曾經的新天安堂(又名聯合禮拜堂)如今僅存一個空殼子。 雖然如此, 它卻是外灘唯一沒有改建或重建的原汁原味的建築遺跡。 據記載, 英國領事館遷出老城廂後, 1866年教會又在南蘇州路處建造了一個教堂, 名為新天安堂。 老照片上的聯合禮拜堂是一幢由青磚和紅磚相間砌築而成的美麗小教堂, 外形特徵十分鮮明, 其瓦楞板屋面和一個八字形尖塔, 成為當時船隻和路人的指向標。

在圓明園路的東側, 大約有一排7、8幢老洋房矗立, 很是壯觀, 如此老洋房如此密集, 這在上海也是非常少見的。 其中北京路口的益豐洋行大樓最有看頭, 這幢1911年建成的大樓共有5層, 平面近似矩形, 立面沿北京東路直線展開,

長達124米, 頂部三角形山花作間斷分隔。 清水紅磚, 白色拱門, 西北角入口和東北角穹頂等裝飾為巴羅克符號, 異域風情撲面而來。

走在整修一新的圓明園路, 就像一本厚重的舊書被拂去了塵灰, 外灘萬國建築博覽群的起點就此展開, 猶如發黃記憶的上海往事滄桑一點一滴地蔓延……

今天我到從小生長的地方, 有童年情節的老土地外灘, 由於受親戚邀請, 來到離圓明園路附近十分鐘的新居兩幢, 要600多萬人民幣呢。 對面新造的開盤價要六萬1平米了, 這裡是外灘的源頭, 是我熱愛的故土;我來到這圓明園路攝影已是第二次了,今天是2013年2月11日, 大年初二, 發此博客照片已作紀念;今天是我和家人來親戚家欣賞新房的,
呵呵, 新房裡從窗外看出去, 能欣賞到外灘黃浦江和東方明珠;坐在家中,能聆聽到外灘鐘聲,幸福生活從這裡繼續,甜蜜感覺從這裡蔓延.....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