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明日立秋|貼 禾火 月票 啦!

W

EATHER

每日天氣

7日至8日, 西北地方東南部、四川盆地、江淮等地有較強降水。 西北地方東南部、四川盆地大部、江漢中北部、河南中南部、安徽中北部、江蘇中西部、黑龍江北部和西藏東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區有中到大雨, 局地伴有雷暴大風等強對流天氣。

8月7日 星期一

15:39

農曆閏六月十六

立秋

立秋

24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

也是秋天的第一個節氣

“秋”, 指暑去涼來

立秋至, 涼風起

此時

天氣由熱轉涼

梧桐樹開始落葉

孟秋時節正式開始!

嫋嫋兮秋風, 洞庭波兮木葉下。

又一個美好的季節要來了

……

早上立了秋, 晚上涼颼颼。

立秋一場雨, 夏衣高捆起。

早立秋冷颼颼, 晚立秋熱死牛。

秋前北風馬上雨, 秋後北風無滴水。

秋前秋後一場雨, 白露前後一場風。

立秋無雨秋幹熱, 立秋有雨秋落落。

立了秋, 扇莫丟, 中午頭上還用著。

立秋反比大暑熱, 中午前後似烤火。

一場秋雨一場寒……

立秋後還會熱嗎?

木蘭圍場 中新社發 盛佳鵬 攝

古人認為“立秋”節氣表示秋天開始。 但從氣象標準來看, 連續5日的平均溫度在22℃以下, 才算真正的秋天的時節。 中國地域遼闊, 雖各地氣候有差別, 但此時大部分地區仍未進入秋天氣候。

俗話說“秋後一伏熱死人”, 即“三伏天”中最熱的“末伏”(即8月11日~8月20日)還在立秋之後,

因此立秋前後中國大部分地區氣溫仍然較高, 尤其是南方部分地區。

不過立秋過後, 天氣雖依然“悶熱”, 但是早晚和午間的溫差會變大, 因此早晚需注意添加衣物。

立秋“三候”

安徽宏村 中新社發 施廣德 攝

一候“涼風至”:颳風時人們會感覺到涼爽, 此時的風已不同於暑天中的熱風;

二候“白露降”:大地上早晨會有霧氣產生;

三候“寒蟬鳴”:秋天感陰而鳴的寒蟬也開始鳴叫。

立秋習俗

孟德龍 攝

啃秋

“啃秋”在有些地方也稱為“咬秋”。 講究在立秋這天吃西瓜或香瓜,

寓意炎炎夏日酷熱難熬, 時逢立秋, 將其咬住。

稱水

舊時, 老百姓分別在立秋前後用同樣大小的容器裝滿水, 然後稱重。 如果立秋前的水重, 就表明伏水重, 那麼秋天雨水就少;如果立秋後的水重, 那麼秋天雨水就多, 有可能形成秋澇。 漁民也有立秋稱水之習, 根據水質輕重, 推測秋水漲落。

吃雞蛋

立秋這天, 一些地區有吃雞蛋、桃子等習俗。 雞蛋不傷脾胃, 嬰幼兒、孕婦、產婦、病人等都適合, 但不宜多吃, 每天1~2個比較合適。

稱人

即在這天以懸秤稱小孩的體重, 和立夏日所秤之數相比來檢驗肥瘦。 如果稱出來的結果是瘦了, 那自然要借著“貼秋膘”的名義大吃大喝了。

貼秋膘

民間有句俗語:立秋到,貼秋膘,冬去春來身體好。說的是天涼以後,人們應該多吃些肉食,補充一下因伏天食欲差、加上流汗而帶來的虧虛,提高免疫力。

附:貼秋膘食物推薦

百合:有補肺、潤肺、清心安神、消除疲勞的效果。

蓮子:能祛余暑,滋補強身。

山藥:適用範圍廣,不論男女老幼、體健體弱,都可食用。

白扁豆:煮粥或煎湯服,可健脾胃、增食欲。

蓮藕:熟藕能健脾開胃,適宜秋天進補。

牛、羊肉:秋天食用牛、羊肉可溫補氣血。

栗子:有健脾養胃、補腎強骨的效果。

紅棗:紅棗能滋陰潤燥、益肺補氣。

小新提醒:立秋後要多吃一些溫熱的水果(如大棗、山楂、金桔、荔枝、龍眼、葡萄、石榴等),以調理脾胃,這樣到了冬天比較不容易感冒、腹瀉或者手腳冰冷等。

謹防“秋老虎”

貴州黔東南 中新社發 王炳真 攝

秋老虎是指立秋以後短期回熱天氣,一般發生在8月至9月之間。

民間有這樣一種說法:如果立秋當天沒有下雨,那麼立秋之後的二十四天,同樣是很熱的,就把這二十四天叫做二十四個秋老虎;如果立秋當天下雨了,哪怕是小雨,則稱為“順秋”。

一場秋雨一場寒,意思就是順秋以後天氣就會變得越來越涼爽宜人。

清熱解暑可繼續

天氣依舊炎熱,清熱解暑類的食品不能一下子從餐桌撤出。平時的綠豆湯、蓮子粥、新鮮蔬果等都可以防暑補液,增進食欲。

寒涼飲食要減少

經過一個炎炎長夏,人體消耗較大,多事之秋反而要小心脾胃虛弱不適。過於寒涼的食材,如冷飲、黃瓜等要開始少吃了!

飲食要適量進補

秋天是進補的好時節。可以適當增加進補的肉類,如鴨肉、海產品等。

立秋後應多吃這些

第一補 山藥

山藥有利於脾胃消化吸收;能有效阻止血脂在血管壁的沉澱,預防心血管疾病;有延年益壽的效果。

最佳吃法:蒸著吃、做湯喝、炒菜均可。蒸著吃,營養損失最小。

最好搭配:枸杞。如果不單獨吃山藥,可以和枸杞搭配來熬枸杞山藥粥,能更好地發揮滋補效果。

第一菜 蓮藕

天氣乾燥,吃些藕能起到養陰清熱、潤燥止渴、清心安神的作用;對治療便秘,促使有害物質排出,十分有益。

最佳吃法:七孔藕澱粉含量較高,水分少,糯而不脆,適宜做湯;九孔藕水分含量高,脆嫩、汁多,涼拌或清炒最為合適。

最好搭配:黑白木耳。搭配銀耳可以滋補肺陰,搭配黑木耳則可以滋補腎陰。

第一堅果 花生

花生對營養不良、食少體弱、燥咳少痰、咯血、皮膚紫斑、產婦乳少及大便燥結等病症都有良好的調節效果。

最佳吃法:新鮮花生最好連殼煮著吃,煮熟後的花生不僅容易消化吸收,而且可以充分利用花生殼和內層紅衣的醫療保健作用。花生紅衣可防治出血性疾病;花生殼有降低血壓、調整膽固醇的作用。

最好搭配:紅棗。搭配紅棗,能補脾益血、止血。對脾虛血少、貧血有一定療效,對女性尤為有益。

第一粥 百合粥

百合味甘微苦,性平。其營養成分豐富,對抑制癌細胞增生有一定的療效。百合有潤肺止咳,清心安神等功效,是秋季食用之上品。

最佳吃法:煮粥。百合可當菜肴吃,如西芹炒百合、百合炒牛肉;也可煮粥吃,如百合與糯米製成百合粥,放上一點冰糖,不僅可口,而且安神,有助於睡眠。

最好搭配:杏仁。杏仁有潤肺止咳,清心安神的功效,搭配百合熬粥適用於病後虛弱、乾咳患者。

第一肉 墨魚

墨魚營養豐富,是一種高蛋白低脂肪滋補食品。

最佳吃法:紅燒、爆炒、溜、燉、涼拌,做湯均可,但為防秋燥,墨魚做湯是比較合適的。

最好搭配:豆腐,一起吃能起到蛋白互補的效果。

第一水果 梨

秋季空氣乾燥,水分較少,若能每天堅持食用一定量的梨,能緩解秋燥,生津潤肺。

最佳吃法:吃生梨能明顯解除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出現的咽喉幹、癢、痛、聲音啞以及便秘、尿赤等症狀;將梨煮熟或蒸熟吃,如冰糖蒸梨可以起到滋陰潤肺、止咳祛痰的作用,對痛風病、風濕病及關節炎有防治功效,同時對治療肺熱咳嗽和喉嚨痛等效果更佳。

最好搭配:蜂蜜。梨加蜂蜜,對患肺熱久咳的病人有明顯療效。

關於秋天,最美的詩詞

雲南東川紅土地 中新社發 濱海之光 攝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王維《山居秋暝》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劉禹錫《秋詞》

三萬里河東入海,五千仞嶽上摩天。——陸遊《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歌》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杜甫《登高》

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杜牧《秋夕》

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曹丕《燕歌行》

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李白《子夜吳歌·秋歌》

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三更歸夢三更後。——徐再思《水仙子·夜雨》

秋風起兮白雲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劉徹《秋風辭》

紅葉黃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晏幾道《思遠人?紅葉黃花秋意晚》

秋來相顧尚飄蓬,未就丹砂愧葛洪。——杜甫《贈李白》

何處秋風至?蕭蕭送雁群。——劉禹錫《秋風引》

昨夜秋風入漢關,朔雲邊月滿西山。——嚴武《軍城早秋》

秋空明月懸,光彩露沾濕。——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懷》

細數十年事,十處過中秋。——范成大《水調歌頭·細數十年事》

日暮秋煙起,蕭蕭楓樹林。——戴叔倫《過三閭廟》

櫚庭多落葉,慨然知已秋。——陶淵明《酬劉柴桑》

只有一枝梧葉,不知多少秋聲。——張炎《清平樂》

你還能想到哪些與“秋天”相關的詩句嗎?

秋天

沒有了初春的乍寒

沒有了盛夏的酷熱

更沒有冬季的冷漠

天氣涼爽,人也清爽

願你的事業像秋季一樣,碩果累累

願你的煩惱像秋葉一樣,一掃而空

立秋快樂!

貼秋膘

民間有句俗語:立秋到,貼秋膘,冬去春來身體好。說的是天涼以後,人們應該多吃些肉食,補充一下因伏天食欲差、加上流汗而帶來的虧虛,提高免疫力。

附:貼秋膘食物推薦

百合:有補肺、潤肺、清心安神、消除疲勞的效果。

蓮子:能祛余暑,滋補強身。

山藥:適用範圍廣,不論男女老幼、體健體弱,都可食用。

白扁豆:煮粥或煎湯服,可健脾胃、增食欲。

蓮藕:熟藕能健脾開胃,適宜秋天進補。

牛、羊肉:秋天食用牛、羊肉可溫補氣血。

栗子:有健脾養胃、補腎強骨的效果。

紅棗:紅棗能滋陰潤燥、益肺補氣。

小新提醒:立秋後要多吃一些溫熱的水果(如大棗、山楂、金桔、荔枝、龍眼、葡萄、石榴等),以調理脾胃,這樣到了冬天比較不容易感冒、腹瀉或者手腳冰冷等。

謹防“秋老虎”

貴州黔東南 中新社發 王炳真 攝

秋老虎是指立秋以後短期回熱天氣,一般發生在8月至9月之間。

民間有這樣一種說法:如果立秋當天沒有下雨,那麼立秋之後的二十四天,同樣是很熱的,就把這二十四天叫做二十四個秋老虎;如果立秋當天下雨了,哪怕是小雨,則稱為“順秋”。

一場秋雨一場寒,意思就是順秋以後天氣就會變得越來越涼爽宜人。

清熱解暑可繼續

天氣依舊炎熱,清熱解暑類的食品不能一下子從餐桌撤出。平時的綠豆湯、蓮子粥、新鮮蔬果等都可以防暑補液,增進食欲。

寒涼飲食要減少

經過一個炎炎長夏,人體消耗較大,多事之秋反而要小心脾胃虛弱不適。過於寒涼的食材,如冷飲、黃瓜等要開始少吃了!

飲食要適量進補

秋天是進補的好時節。可以適當增加進補的肉類,如鴨肉、海產品等。

立秋後應多吃這些

第一補 山藥

山藥有利於脾胃消化吸收;能有效阻止血脂在血管壁的沉澱,預防心血管疾病;有延年益壽的效果。

最佳吃法:蒸著吃、做湯喝、炒菜均可。蒸著吃,營養損失最小。

最好搭配:枸杞。如果不單獨吃山藥,可以和枸杞搭配來熬枸杞山藥粥,能更好地發揮滋補效果。

第一菜 蓮藕

天氣乾燥,吃些藕能起到養陰清熱、潤燥止渴、清心安神的作用;對治療便秘,促使有害物質排出,十分有益。

最佳吃法:七孔藕澱粉含量較高,水分少,糯而不脆,適宜做湯;九孔藕水分含量高,脆嫩、汁多,涼拌或清炒最為合適。

最好搭配:黑白木耳。搭配銀耳可以滋補肺陰,搭配黑木耳則可以滋補腎陰。

第一堅果 花生

花生對營養不良、食少體弱、燥咳少痰、咯血、皮膚紫斑、產婦乳少及大便燥結等病症都有良好的調節效果。

最佳吃法:新鮮花生最好連殼煮著吃,煮熟後的花生不僅容易消化吸收,而且可以充分利用花生殼和內層紅衣的醫療保健作用。花生紅衣可防治出血性疾病;花生殼有降低血壓、調整膽固醇的作用。

最好搭配:紅棗。搭配紅棗,能補脾益血、止血。對脾虛血少、貧血有一定療效,對女性尤為有益。

第一粥 百合粥

百合味甘微苦,性平。其營養成分豐富,對抑制癌細胞增生有一定的療效。百合有潤肺止咳,清心安神等功效,是秋季食用之上品。

最佳吃法:煮粥。百合可當菜肴吃,如西芹炒百合、百合炒牛肉;也可煮粥吃,如百合與糯米製成百合粥,放上一點冰糖,不僅可口,而且安神,有助於睡眠。

最好搭配:杏仁。杏仁有潤肺止咳,清心安神的功效,搭配百合熬粥適用於病後虛弱、乾咳患者。

第一肉 墨魚

墨魚營養豐富,是一種高蛋白低脂肪滋補食品。

最佳吃法:紅燒、爆炒、溜、燉、涼拌,做湯均可,但為防秋燥,墨魚做湯是比較合適的。

最好搭配:豆腐,一起吃能起到蛋白互補的效果。

第一水果 梨

秋季空氣乾燥,水分較少,若能每天堅持食用一定量的梨,能緩解秋燥,生津潤肺。

最佳吃法:吃生梨能明顯解除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出現的咽喉幹、癢、痛、聲音啞以及便秘、尿赤等症狀;將梨煮熟或蒸熟吃,如冰糖蒸梨可以起到滋陰潤肺、止咳祛痰的作用,對痛風病、風濕病及關節炎有防治功效,同時對治療肺熱咳嗽和喉嚨痛等效果更佳。

最好搭配:蜂蜜。梨加蜂蜜,對患肺熱久咳的病人有明顯療效。

關於秋天,最美的詩詞

雲南東川紅土地 中新社發 濱海之光 攝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王維《山居秋暝》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劉禹錫《秋詞》

三萬里河東入海,五千仞嶽上摩天。——陸遊《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歌》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杜甫《登高》

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杜牧《秋夕》

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曹丕《燕歌行》

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李白《子夜吳歌·秋歌》

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三更歸夢三更後。——徐再思《水仙子·夜雨》

秋風起兮白雲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劉徹《秋風辭》

紅葉黃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晏幾道《思遠人?紅葉黃花秋意晚》

秋來相顧尚飄蓬,未就丹砂愧葛洪。——杜甫《贈李白》

何處秋風至?蕭蕭送雁群。——劉禹錫《秋風引》

昨夜秋風入漢關,朔雲邊月滿西山。——嚴武《軍城早秋》

秋空明月懸,光彩露沾濕。——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懷》

細數十年事,十處過中秋。——范成大《水調歌頭·細數十年事》

日暮秋煙起,蕭蕭楓樹林。——戴叔倫《過三閭廟》

櫚庭多落葉,慨然知已秋。——陶淵明《酬劉柴桑》

只有一枝梧葉,不知多少秋聲。——張炎《清平樂》

你還能想到哪些與“秋天”相關的詩句嗎?

秋天

沒有了初春的乍寒

沒有了盛夏的酷熱

更沒有冬季的冷漠

天氣涼爽,人也清爽

願你的事業像秋季一樣,碩果累累

願你的煩惱像秋葉一樣,一掃而空

立秋快樂!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