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全世界的星空都集中到這裡了!“同一個世界 同一片星空”佘山開展

如果我們乘坐一艘名叫地球的飛船, 凝視我們的宇宙, 將會領略到一個完全不同的意境……

燦爛的星空並不只存在於天文學家的實驗室中, 而是我們生活著的這個星球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但在現代世界日益嚴重的光污染之下, 自然靜謐的夜空已成為了一種遙遠的記憶。

就在今天, 一個名為“同一個世界 同一片星空”的攝影展, 在位於佘山的上海天文博物館開幕。 彙聚了來自世界各地的40多張星空攝影精品, 通過獨特的視角, 展示出遠離人類光污染的夜空所具有的震撼人心的魅力。

這次展覽的攝影作品由全球頂尖星空攝影師發起的項目——夜空下的世界(TWAN)提供。

從高懸在撒哈拉沙漠上空的壯麗銀河, 到照亮喜馬拉雅山脈的熠熠星光, 再到舞動在北極上空的曼妙極光, 這群攝影師的足跡遍佈全球140多個國家, 走到南北兩極、跨越290多個經度。 他們拍攝下的, 不僅僅是壯美的星空, 更是人類對於自然的感悟與反思。

也許, 你從來沒有想到過, 每天東升西落的太陽, 竟然會在天空中跳一場一年一圈的“八字舞”。

這是全世界唯一一幅含有日全食的日行跡作品, 拍攝於土耳其的西戴古城。 如果在每天的同一時間都拍攝下一張照片, 一周拍一次, 堅持一年, 就可以觀察記錄下太陽在天球上的移動狀況。 這種8字形的軌跡,

被稱為日行跡的影像。 這幅合成影像從2005年開始拍攝, 到2006年結束, 總共由20多幅照片合成。 最高點代表夏至, 而最低點則拍攝於冬至, 當中空缺的部分則可能是碰上了連續的陰雨天。 很巧的是, 在2006年6月6日, 那裡正好發生了日全食。 於是, 這張世界唯一的日行跡照片, 就這樣誕生了。 在圖像的右下方, 你還可以看到在低空閃耀著的金星。

這幅名為“來自遠古的訪客”的影像拍攝於1997年, 月亮、金牛座、昴星團、英仙座與壯觀的海爾-波普彗星, 同時出現在了著名的吉薩金字塔的上方。

海爾-波普彗星4000年才回歸地球一次。 1997年是照相術發明之後, 人類第一次拍攝下它的影像。 彗星的上一次回歸, 古老的埃及文明有觀測到它嗎?作者約翰·戈登史密斯說,

觀測彗星從金字塔的上方的彗星激發了我的好奇心, 古人也看到過這顆彗星嗎?天文現象會如何影響古代文明?我們能從中學到些什麼?我很榮幸能夠記錄下這顆出現在世界遺產上方的大彗星, 這是我永生難忘的經歷。

有沒有聯想到李白的“今人不見古時月, 今月曾經照古人”?

地球燈光的增速每年在6%以上, 緊鄰的開羅市區燈光, 已經影響到這裡的夜空。 即使彗星再現, 可能也拍不到如此效果的照片了。

這幅“伴隨燈光消失的”的照片有兩幅圖像拼合而成, 上方拍攝于阿爾伯茲山脈的壯觀銀河, 與下方德黑蘭市區灰霾無星的天空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這兩個地方相距僅僅65公里。 這樣的差別實在是令人難以置信,

這正是我們在浪費能源的同時所失去的景象。

現今, 大部分的城市的天空中, 已經很難看到星星了。 光污染掩蓋了熠熠星光, 干擾了天文觀測, 也擾亂了正常的生態系統, 並會對人類的健康產生影響。 就像2008年《美國國家地理》上一篇文章中提到的:在人類絕大部分的歷史中, 光污染這個單詞是沒有意義的。

但現在, 絕大多數的人類生活在大氣層折射與反射的人造燈光之下。 這些燈光包括了城市與近郊的過度照明, 高速公路上飛馳的汽車與不停生產產品的工廠。

就在今天晚上, 世界自然基金會倡議的“地球一小時”活動, 將在8點半到9點半, 號召大家關閉不必要的燈光, 節約能源, 減少光污染。

在尋求地球上最黑暗的地方的過程中,

兩名攝影師合作, 產生了這幅“跨越南北半球的黃道光”的有趣的全景圖像。

它由分別拍攝於北半球加那利群島帕爾馬島與南半球阿塔卡瑪沙漠的兩幅全天影像相拼接, 並將來自南半球的圖像上下翻轉, 從而得到了這幅地平線橫貫中央的影像。 作者選擇的兩個暗夜拍攝地點, 並精心挑選了拍攝時間, 使得在拍攝時, 銀河的南北極點恰好出現在了當地的天頂。

在這樣的條件下, 暗淡銀河浮現在當地峰巒疊嶂的地平線上, 而更為暗淡的, 由地球黃道面上的塵埃散射陽光, 所形成的黃道光變得清晰可見, 並在拼合的圖像上呈現出了一個完美的S形光帶。

據悉, 該展覽將從今天起舉行到7月中旬結束。

此外, 在展覽的開幕式上,作為2017年國際天文月的特別活動,第八屆“2017地球與天空國際攝影大賽”也同時宣佈啟動。

*本文系文匯獨家稿件。未經授權嚴禁轉載。|圖片均來自展覽

在展覽的開幕式上,作為2017年國際天文月的特別活動,第八屆“2017地球與天空國際攝影大賽”也同時宣佈啟動。

*本文系文匯獨家稿件。未經授權嚴禁轉載。|圖片均來自展覽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