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搞笑>正文

黃河入海口附近有個神仙溝,溝裡住著一群“女神”

“快!快!大夫!大夫!!”

“真是的!都快生了也不吭氣!有你這樣的嗎?萬一孩子生半道上咋辦?”

……

“哎呀哎呀, 沒事沒事, 俺自己的身體俺清楚, 不用擔心啦……”被“押”到產床上的王宏很不以為然, 身邊的姐妹卻急得團團轉。 得知消息的媽媽匆匆趕來, 焦灼加擔憂, 淚都差點出來了:“你這孩子啊, 生孩子是大事兒, 大冬天的, 還挺著個肚子熬夜, 這不嚇人嗎?”

王宏不好意思地吐了吐舌頭, 小聲嘟囔:“在俺們所裡, 不都這樣的嘛……”

這個冬夜, 因為第二天油田專家要來驗收20口新井方案, 挺著大肚子的王宏帶著室裡的姐妹連夜將20口新井逐一過了一遍。 檢查完所有的材料已是淩晨, 有姐妹問起預產期, 她才終於返過神來:“哦哦, 好像就是今天……”

什麼?!

眾人手忙腳亂。

6個小時後, 她的兒子順利出生。 所有人才松了口氣, 隨之而來的, 是夾雜著欣喜的“埋怨”。

王宏還是那句話:“大家都這樣啦, 也不是我一個……”

的確, 在山東東營孤島採油廠的地質研究所開發室, 王宏並非孤例。

“做女人難, 做從事地質開發的女人更難。 ”這是每個開發室成員共同的體會。 開發室任務重, 加班加點就成了家常便飯, 餓了泡碗速食麵, 困了就在椅子上打個盹, 即便辦公室和家只有一條馬路之隔,

也常常以所為家。

水準井是一種橫著打的井, 對鑽井軌跡要求非常嚴格, 當鑽遇到水準段時開發室人員必須堅持24小時不間斷駐井跟蹤, 盯著儀器上的水準井軌跡, 常常連續兩天不能合眼。

負責西區南Ng3-4單元提液提注試驗示範區的張玉翠,

一個嬌小瘦弱的女孩, 在編制示範區方案的兩周裡, 她每天工作到淩晨, 超強的腦力勞動讓她回到宿舍也是輾轉難眠, 方案順利通過時, 她就病倒了。

鞠秀梅是開發室為數不多的“60後”, 認識她的人都說, 她養育了兩個優秀的孩子, 一個是她的女兒, 另一個就是她從參加工作起就負責的中二北館3-4單元。 她利用豐富的工作經驗, 創新採取了優化注采強度、局部改變驅油方向等方法, 讓這個單元再次煥發活力, 目前館3-4單元注聚開發時間已延續13年, 並8次延長段塞, 創造出“集團公司注聚時間最長、注入量最大區塊”兩項紀錄, 獲得“中石化增加可采儲量優秀項目”。 但同事們更清楚, 她在兩個孩子身上花費的心血不同。

對於女兒, 她缺失了太多的陪伴, 但對於中二北館3-4, 她見證了每一個成長瞬間。

從事地質工作的確枯燥辛苦, 但當一口口新井誕生, 當一口口長停井復蘇, 當一項項措施帶來高產高效, 都會讓他們無比快樂和自豪, 他們在工作中感受著自身的價值, 其中的樂趣是常人難以體會的。

孤島採油廠位於黃河入海口的北側,在這裡,有一條清清流淌著的小河,叫神仙溝。神仙誰也沒見過,一代代人見到的只是蘆葦叢生、荊棘遍地、野獸出沒的荒灘和泥窪。然而,就在這個貌似貧瘠的地方,地下卻埋藏著數千萬噸的油流。

是勝利油田的開發喚醒了這片沉睡的土地,千軍萬馬雲集此地,展開了轟轟烈烈的石油大會戰。伴隨著石油的湧動,代之以井架林立,高樓疊起,槐林成蔭,稻花飄香。

1968年,勝利油田孤島採油廠投入開發建設,49年間,累計生產原油1.8億噸,約占同期全國原油產量的三十分之一,原油產量連續12年穩產在500萬噸以上,連續20年保持在400萬噸以上,連續六次被評為“全國高效開發油田”。

這些成績的取得,得益於油田人的艱苦奮鬥和無私開拓。

其中,就有我們地質研究所開發室的巾幗英傑們。

孤島採油廠地質研究所開發室35位成員中,女科研人員占了28位,他們承擔著孤島油田4000餘口油水井的開發動態分析、綜合調整、科研及現場試驗等工作,先後獲省部級成果7項,局級成果37項,榮獲“勝利石油管理局巾幗文明崗”榮譽稱號。

從這裡,走出了多位全國知名油田開發技術專家,並以“敬業奉獻”的精神鼓舞了幾代油田開發工作者。而經歷了天然能量開採、水驅、三次採油開發後,目前的孤島油田已進入開發瓶頸期,開發難度越來越大,就像一個懷抱著寶藏的老人。開發室的工作就是研究怎麼把石油從地下開採出來的,眼瞅著千米油層,“如何從骨縫中剔出油來”,怎樣用科技的金鑰匙打開地質的迷宮,成了開發室的新課題。

2010年,兩項以開發後期大幅度提高採收率為目的的中石化重大先導試驗——中一區館3井網調整非均相複合驅、中二北館5熱化學蒸汽驅同時落戶孤島油區。如果能探索出好辦法,對於像孤島這樣的老油田來說意義重大。由於沒有現成的經驗可借鑒,從技術到管理都需要邊摸索邊總結。為確保試驗效果,開發室通過對試驗區出現的問題進行匯總分析,大膽提出了“調、治、提、引”等方法,依靠科技創新和精細管理一次次突破和刷新兩個先導區的採收率極限。截至目前,稠油和水驅採收率分別達到50%和60%以上,處於國際領先水準。這兩項技術均獲中石化集團公司科技進步一等獎。

2015年,國際油價出現斷崖式下跌,整個石油行業被漫漫寒冬期籠罩。低油價決定了高成本開發方式不再“受寵”,為此開發室轉變思路,嘗試著在西區南Ng3-4單元開展特高含水期提注提液試驗,想方設法把有效益的油從水中撈出來,他們創新採取監測先行、優化注水、差異提液等精細調整五步創新工作法,單元日產油翻了1.7倍,為其它後續水驅油藏提高採收率探索出一條新思路。

同時,他們注重低成本技術集成應用,探索形成了包括水驅、稠油熱采、化學驅油三大低成本開發技術系列。目前,孤島廠噸油操作成本保持在580元以下,成為勝利油田分公司效益最好的陸上採油廠。

作為採油廠開發戰線的前沿,開發室從未間斷對人才的培養和鍛煉,根據開發室人員年齡結構實施“分類管理”,堅持以賽促練,使每名年輕技術人員都能夠“一年入門學手藝,兩年試崗練技術,三年獨立思考立門戶”。 目前,室裡所有成員都具備過硬的業務素質,當某一崗位缺員時,其他任何崗位人員都能迅速補充到位。

鞠秀梅從事地質工作30年間,通過“導師帶徒”活動帶出的徒弟不計其數,其中不少人都已成為科研崗位的領軍人物。而通過“科技人才手把手” 結成師徒關係的梅麗萍和譚紅岩,合作撰寫的《孤島油田中一區注聚轉二元驅綜合治理技術應用》獲油田“女職工科技增油優秀成果”一等獎。

近年來,開發室先後湧現出王宏、鞠秀梅、梅麗萍、蘇運玲、單海榮等一大批優秀人才,擔當起採油廠開發“智囊團”的重任。

她們都是普普通通的地質工作者,懷揣夢想的堅守、石油精神的傳承、女性的擔當已如同烙印一般,鐫刻在了每一位開發人火熱的心中,流淌在了那滾燙的血液裡。

驕傲,油田人!

編輯:PP 璿璿 校對:璿璿

孤島採油廠位於黃河入海口的北側,在這裡,有一條清清流淌著的小河,叫神仙溝。神仙誰也沒見過,一代代人見到的只是蘆葦叢生、荊棘遍地、野獸出沒的荒灘和泥窪。然而,就在這個貌似貧瘠的地方,地下卻埋藏著數千萬噸的油流。

是勝利油田的開發喚醒了這片沉睡的土地,千軍萬馬雲集此地,展開了轟轟烈烈的石油大會戰。伴隨著石油的湧動,代之以井架林立,高樓疊起,槐林成蔭,稻花飄香。

1968年,勝利油田孤島採油廠投入開發建設,49年間,累計生產原油1.8億噸,約占同期全國原油產量的三十分之一,原油產量連續12年穩產在500萬噸以上,連續20年保持在400萬噸以上,連續六次被評為“全國高效開發油田”。

這些成績的取得,得益於油田人的艱苦奮鬥和無私開拓。

其中,就有我們地質研究所開發室的巾幗英傑們。

孤島採油廠地質研究所開發室35位成員中,女科研人員占了28位,他們承擔著孤島油田4000餘口油水井的開發動態分析、綜合調整、科研及現場試驗等工作,先後獲省部級成果7項,局級成果37項,榮獲“勝利石油管理局巾幗文明崗”榮譽稱號。

從這裡,走出了多位全國知名油田開發技術專家,並以“敬業奉獻”的精神鼓舞了幾代油田開發工作者。而經歷了天然能量開採、水驅、三次採油開發後,目前的孤島油田已進入開發瓶頸期,開發難度越來越大,就像一個懷抱著寶藏的老人。開發室的工作就是研究怎麼把石油從地下開採出來的,眼瞅著千米油層,“如何從骨縫中剔出油來”,怎樣用科技的金鑰匙打開地質的迷宮,成了開發室的新課題。

2010年,兩項以開發後期大幅度提高採收率為目的的中石化重大先導試驗——中一區館3井網調整非均相複合驅、中二北館5熱化學蒸汽驅同時落戶孤島油區。如果能探索出好辦法,對於像孤島這樣的老油田來說意義重大。由於沒有現成的經驗可借鑒,從技術到管理都需要邊摸索邊總結。為確保試驗效果,開發室通過對試驗區出現的問題進行匯總分析,大膽提出了“調、治、提、引”等方法,依靠科技創新和精細管理一次次突破和刷新兩個先導區的採收率極限。截至目前,稠油和水驅採收率分別達到50%和60%以上,處於國際領先水準。這兩項技術均獲中石化集團公司科技進步一等獎。

2015年,國際油價出現斷崖式下跌,整個石油行業被漫漫寒冬期籠罩。低油價決定了高成本開發方式不再“受寵”,為此開發室轉變思路,嘗試著在西區南Ng3-4單元開展特高含水期提注提液試驗,想方設法把有效益的油從水中撈出來,他們創新採取監測先行、優化注水、差異提液等精細調整五步創新工作法,單元日產油翻了1.7倍,為其它後續水驅油藏提高採收率探索出一條新思路。

同時,他們注重低成本技術集成應用,探索形成了包括水驅、稠油熱采、化學驅油三大低成本開發技術系列。目前,孤島廠噸油操作成本保持在580元以下,成為勝利油田分公司效益最好的陸上採油廠。

作為採油廠開發戰線的前沿,開發室從未間斷對人才的培養和鍛煉,根據開發室人員年齡結構實施“分類管理”,堅持以賽促練,使每名年輕技術人員都能夠“一年入門學手藝,兩年試崗練技術,三年獨立思考立門戶”。 目前,室裡所有成員都具備過硬的業務素質,當某一崗位缺員時,其他任何崗位人員都能迅速補充到位。

鞠秀梅從事地質工作30年間,通過“導師帶徒”活動帶出的徒弟不計其數,其中不少人都已成為科研崗位的領軍人物。而通過“科技人才手把手” 結成師徒關係的梅麗萍和譚紅岩,合作撰寫的《孤島油田中一區注聚轉二元驅綜合治理技術應用》獲油田“女職工科技增油優秀成果”一等獎。

近年來,開發室先後湧現出王宏、鞠秀梅、梅麗萍、蘇運玲、單海榮等一大批優秀人才,擔當起採油廠開發“智囊團”的重任。

她們都是普普通通的地質工作者,懷揣夢想的堅守、石油精神的傳承、女性的擔當已如同烙印一般,鐫刻在了每一位開發人火熱的心中,流淌在了那滾燙的血液裡。

驕傲,油田人!

編輯:PP 璿璿 校對:璿璿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