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利水消腫藥之薏苡仁:苡仁甘淡性微寒,清熱利濕健脾

頭條怎麼發私信? 關注“中醫骨科筆記”頭條號——點擊我的頭像——右上角有“發私信”功能

薏苡仁

【性用概要】

又名薏米、米仁、苡仁。 為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薏苡的成熟種仁。 其味甘、淡, 性微寒。 入脾、肺、腎經。 具有利水消腫, 健脾止瀉, 消癰排膿, 祛濕除痹之功。 因本品甘淡利濕, 微寒清熱, 能滲脾濕, 清肺熱, 消內癰, 除濕痹。 故常用於水腫、腳氣、小便不利以及脾虛濕盛的泄瀉、帶下等病證。 對肺癰、腸癰能排膿消癰;治濕熱痹證之關節腫痛,

能清利濕熱, 通利關節。 用法:水煎服;用量:15~30克。

【臨證配用】

薏苡仁-蘆根

薏苡仁健脾滲濕排膿, 蘆根清熱生津消癰。 相配有清熱消癰, 滲濕排膿之功。 若加冬瓜仁清熱化痰、排膿消腫, 桃仁活血祛瘀, 即為千金葦莖湯,

治肺癰吐膿血有卓效。 .

薏苡仁-敗醬草

二藥都有清熱消癰作用。 薏苡仁兼能利濕排膿, 敗醬草長於解毒消腫。 相配有清熱解毒排膿作用。 若少佐附子通行經脈, 即為《金匱要略》之薏苡附子敗醬散, 用於治腸癰腹痛, 日久不愈者有良效。

薏苡仁-白術

二藥都有健脾祛濕功效。 但薏苡仁偏於滲濕, 白術偏於燥濕, 相配則祛濕效力顯著。 常與茯苓同用, 治脾虛濕盛所致的大便泄瀉等症每有良效。 方如參苓白術散。

薏苡仁-麻黃

薏苡仁滲濕除痹, 舒緩筋脈, 《本經》謂其主“筋急拘攣不可屈伸, 風濕痹;麻黃發汗解表散寒,

溫通經脈, 《藥性論》謂其“治身上毒風頑痹, 皮肉不仁”。 二藥相配, 既散且利, 有發散風濕, 通經活絡, 滲濕除痹之功。 治療風濕痹證, 一身盡痛有較好療效。

薏苡仁-附子

薏苡仁舒筋緩脈, 祛濕除痹;附子溫陽散寒, 溫經止痛。 二藥相合, 有溫陽除痹, 通絡止痛之功。 治療胸痹胸痛劇烈者有較好療效。 對寒濕痹阻經絡所致的關節拘急疼痛亦有良效。 二藥相配, 即《金匱要略》之薏苡附子散。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