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在華非洲人不滿被調侃:我們也怕熱,謝謝!

別再說人家不扛熱了, 人家不高興!

編者按

現將該文翻譯如下:

三伏天裡的中國酷熱難捱, 就像過去每個夏天一樣, 高溫成了老生常談的新聞熱點。

不過, 最近一些關於高溫的評論卻有些種族歧視的味道。

另外還有許多熱帖比如“非洲留學生在寧波買午飯中暑”、“非洲小夥被熱哭:重慶太熱了!”都被中國線民當做段子被廣泛流傳, 這些帖子好像都在暗示非洲人就應該頂得住酷熱。

交流不夠

在天津讀碩士的Njeri Kamau來自肯亞, 因為就讀的是對外漢語專業, 所以她手上有很多中國人和非洲人的微信群。 就是在這些微信群裡, 她第一次看到那張在天安門休息的非洲老人的照片, “當看到照片時, 我覺得他很可憐, 因為我能感受到那個老人有多難受。

相比我的家鄉來說, 天津實在太熱了”。

但讀到這張照片下面的評論時, Njeri Kamau說自己被惹怒了。 “中國人根本不知道為什麼非洲人的皮膚是黑色的, 他們以為這是因為熱的緣故, 他們以為我們能挨得住高溫。 但這不是真的!每次我打車抱怨天氣熱時, 司機都會說我以為你早就習慣了呢!”

資料顯示, 在非洲, 根據距離赤道的遠近程度, 不同國家的氣溫差別很大。 然而, 對於大部分中國人來說, 非洲就是高溫的同義詞。

在北京做了4年教育顧問的Rhianna Aaron來自美國, 她說這些關於黑人的笑話不用看就能猜得到。 “我看不懂那些留言, 但直覺告訴我它們肯定在說:為什麼那個黑人會怕熱?這可是在中國, 不是非洲, 非洲不是更熱嘛!等看到翻譯時, 結果果然和我猜的一樣。 可是我並不覺得這很好笑。 不過這樣的玩笑沒有讓我特別不舒服, 因為我知道中國人對黑人和黑人群體就是有這樣先入為主的印象”。

當“黑人中暑”的新聞像病菌一樣在網路上迅速擴散後, 許多中國專家站出來想要糾正人們對黑人耐熱的誤解。

北京協和醫院的醫生朱華棟說, 中暑可能會發生在任何人身上, 尤其容易在人們還沒有適應高溫的初夏。 在7月20日由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舉辦的防暑研討會上, 朱華棟表示目前沒有準確的資料證明人體對抗高溫的能力與種族有關。

膚色觀念

中國人對白皮膚有有一種偏愛。 在中國, 膚色黑被看做是貧窮或者不太精緻, 因為黑皮膚總是跟沒文化、種地聯繫在一起。 尤其是中國女人更是深深受到這種思想的影響, 對白皮膚的追求催生了對美白產品的巨大需求。 中國古話有雲:一白遮百醜嘛。

在中國最活躍的問答網站知乎上, 就有許多主題如“中國人歧視黑人嗎?”“為什麼中國人歧視黑人?”每一個問題下面都有幾十甚至幾百條的回答。

許多回答承認確實有歧視黑人或深膚色人種的情況存在,不過也有一些回答懷疑中國人不喜歡任何非我族群,認為中國人連省份之間都普遍存在著歧視。

也有一些學者嘗試追根溯源,探求中國人對黑人刻板觀念的歷史原因。

美國一個專門研究非裔美國人與其他黑人的線上百科網站blackpast.org上登出了一篇文章,解釋認為中國人對黑人的刻板印象來源於西元七世紀出現在中國的非洲奴隸。文章指出在唐代(618-907年),中非存在著商業關係:阿拉伯貿易商將非洲奴隸運送到中國。正是在這段時間,中國人對非洲的最初文化印象形成了。

文章還說,這些深膚色的人被稱為“昆侖”,他們被描述成低等的、無知的、可怕的、危險的。相比數量更多的中國奴隸,有錢的中國人更喜歡這些異族的“昆侖奴”。“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對昆侖奴的印象從最初的強壯、神秘轉變為恐怖可怕”。

“黑是美”

當黑人群體的一些成員認為中國人對黑人的刻板印象已經固化的時候,還有一些人認為改變這種印象是可能的:每一名黑人都可以現身說法,用事實去改變人們的刻板印象。

Aaron說,我堅信只要我們每一個黑人都去影響身邊的人。她最近正忙著製作一批印著“黑是美”的T恤衫,“我做這些T恤是為了發起一個小小的草根運動來對抗人們對黑人的無知,我想告訴大家黑也是一種美。黑不等於壞,我們不是毒品販子,也不是犯罪分子,這些負面的古板印象不應該和黑皮膚掛鉤。我希望讓人們認識到黑是美麗,黑是積極,黑皮膚是好的。”

生活在上海的美國人Hu John對這種觀點表示贊同。他正在製作一系列黑人在中國的節目,“我沒指望我們能一下子改變每個人的觀念,我更願意把努力放在那些對我們感興趣而接近我們的人,例如鼓起勇氣要給我們拍照的人。如果我們還能一起坐下來吃個飯,那他們就能得到一直想要問的問題的答案。”

Hu說他有許多中國朋友都不再像以前那樣看待黑人了,“在我現在居住的地方,還有那些和我交談過的中國朋友,他們對黑人的固有印象都發生了改變,因為他們親眼看到了一個活著的例子:這個黑人是個好人。”

廣東的一名中學教師Huang Aiqiong說,自從交了黑人朋友之後,她對黑人的印象就變了。“以前我是從外國電影和電視劇裡認識黑人的,在那些文化作品裡黑人通常都和白人很不一樣。白人一般都是重要角色,例如CEO什麼的。白種女人通常都很漂亮,但黑人一般都活得很卑微,拿不到什麼好的薪水。”

“和黑人做朋友之後,我才發現許多黑人都受過高等教育,他們很體貼。我的這些黑人朋友們一點都不像電影裡的那些角色:粗魯,頑固”。

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可以查看英文原文哦~

許多回答承認確實有歧視黑人或深膚色人種的情況存在,不過也有一些回答懷疑中國人不喜歡任何非我族群,認為中國人連省份之間都普遍存在著歧視。

也有一些學者嘗試追根溯源,探求中國人對黑人刻板觀念的歷史原因。

美國一個專門研究非裔美國人與其他黑人的線上百科網站blackpast.org上登出了一篇文章,解釋認為中國人對黑人的刻板印象來源於西元七世紀出現在中國的非洲奴隸。文章指出在唐代(618-907年),中非存在著商業關係:阿拉伯貿易商將非洲奴隸運送到中國。正是在這段時間,中國人對非洲的最初文化印象形成了。

文章還說,這些深膚色的人被稱為“昆侖”,他們被描述成低等的、無知的、可怕的、危險的。相比數量更多的中國奴隸,有錢的中國人更喜歡這些異族的“昆侖奴”。“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對昆侖奴的印象從最初的強壯、神秘轉變為恐怖可怕”。

“黑是美”

當黑人群體的一些成員認為中國人對黑人的刻板印象已經固化的時候,還有一些人認為改變這種印象是可能的:每一名黑人都可以現身說法,用事實去改變人們的刻板印象。

Aaron說,我堅信只要我們每一個黑人都去影響身邊的人。她最近正忙著製作一批印著“黑是美”的T恤衫,“我做這些T恤是為了發起一個小小的草根運動來對抗人們對黑人的無知,我想告訴大家黑也是一種美。黑不等於壞,我們不是毒品販子,也不是犯罪分子,這些負面的古板印象不應該和黑皮膚掛鉤。我希望讓人們認識到黑是美麗,黑是積極,黑皮膚是好的。”

生活在上海的美國人Hu John對這種觀點表示贊同。他正在製作一系列黑人在中國的節目,“我沒指望我們能一下子改變每個人的觀念,我更願意把努力放在那些對我們感興趣而接近我們的人,例如鼓起勇氣要給我們拍照的人。如果我們還能一起坐下來吃個飯,那他們就能得到一直想要問的問題的答案。”

Hu說他有許多中國朋友都不再像以前那樣看待黑人了,“在我現在居住的地方,還有那些和我交談過的中國朋友,他們對黑人的固有印象都發生了改變,因為他們親眼看到了一個活著的例子:這個黑人是個好人。”

廣東的一名中學教師Huang Aiqiong說,自從交了黑人朋友之後,她對黑人的印象就變了。“以前我是從外國電影和電視劇裡認識黑人的,在那些文化作品裡黑人通常都和白人很不一樣。白人一般都是重要角色,例如CEO什麼的。白種女人通常都很漂亮,但黑人一般都活得很卑微,拿不到什麼好的薪水。”

“和黑人做朋友之後,我才發現許多黑人都受過高等教育,他們很體貼。我的這些黑人朋友們一點都不像電影裡的那些角色:粗魯,頑固”。

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可以查看英文原文哦~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