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你的公司是否需要組建技術團隊?

阿德

PMCAFF&外包大師 CEO

曾任去哪兒國際酒店總負責人

360高級產品經理

適合外包的公司一般是那種業務創新的公司, 因為這個時候,

公司的重心應該放在業務在市場中的打磨, 而且也不建議拿到天使投資的項目來找我們外包, 因為很多時候他們沒想明白到底要什麼。

01

外包大師的由來!

現在企業的數量每年以30%的速度在增長, 但企業發展過程中需要有很多牛人説明, 但這些人一般都留在大公司裡不願出來, 我們就想, 怎麼才能讓這些牛人為一些比較小的公司去服務?有沒有一種好的方式去連接這些牛人?所以我們公司就有了自己的使命, 這個使命就是連接人類的工作技能, 在這個使命之下, 我們嘗試不同的連接工作技能的方式, 比如現在我們在做的, 是一種定制化的方式, 就是客戶想要定制一個自己的什麼商業模式, 什麼產品, 那我就會在行業中去找一些優秀的產品經理,

而且是已經做過相關產品的, 來幫他去做產品, 就可以降低很多試錯成本, 不然自己摸索的話, 有很多風險。

02

什麼樣的產品經理符合要求?

第一個維度:好的信用。

產品經理在我們這邊會有一個訂單的信用體系,

如果這個人信用比較差, 我們就不會給他再推了, 其實這也是對甲方的一種保護。

第二個維度:相關性。

我們會要求產品經理和專案要有相關性, 比如你要做一個旅遊電商, 那我就給你找一個做過旅遊、做過電商的人, 最大化程度地降低你的風險。

第三維度:個人能力。

產品經理的能力都是經過面試考核的。 現在我們的系統大概有70萬人, 有非常完善標籤的大概有5000多人;面試過的人可能在500~1000人;對接過產品的人大概有200多人。

03

產品經理究竟是何物種?

產品經理主要是設計互聯網產品為主, 比如像花椒直播就是一款產品。 在很早以前是沒有產品經理的, 基本上都是程式師的天下, 但後來大家發現, 程式師設計出來的東西不好用,

所以需要有一個人去瞭解用戶的需求和使用習慣, 然後去定義整個商業模型, 所以產品經理就應運而生了。

很多人在互聯網創業的時候經常會說一句話, “我的想法都有了, 演算法都在腦海裡, 就差個程式師……”, 其實他缺的不是程式師, 而是一個產品團隊, 這個團隊包括產品經理、設計師、研發、測試等, 這根本就不是一個程式師就能搞定的。

有很多創業者, 經常想撈一個產品合夥人, 但產品合夥人一般不會參加到一個早期項目裡去, 因為早期項目風險太高, 而且工資也低, 比較起來, 還是在一個比較成熟的公司裡好。 我看到很多早期創業團隊, 把大量精力放在了招募產品經理上, 這個挺艱難的。

04

公司是否需要外包團隊, 該如何評判?

如果一個團隊是科研攻關型的團隊, 就需要自己組建。 比如說你要做搜尋引擎, 在百度那個年代肯定是包出去的, 因為沒人幹, 人家能幹就自己上市了。

適合外包的公司一般是那種業務創新的公司, 比如說滴滴, 餓了麼等, 在最早期的時候, 他要驗證他的業務是否能夠運轉,是否符合用戶的需求,是否足夠精准命中用戶的需求,這個時候他的主要的核心,還是能夠快速上線一個產品,然後在市場上去試錯。如果直接組建團隊的話,很難組建到一個自己滿意的團隊。

我們也不建議拿到天使投資的專案來找我們外包。因為拿到天使項目的這個公司,一般都沒有想明白該幹什麼,所以我覺得一般稍微成熟一點的公司,外包業務給我們,他的成本就很低了,如果他要自己組建團隊,成本會很高。

05

阿德心中的創業階段:

在我看來,創業大概有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做精准需求的摸索階段。這個階段,創業者需要的不是一個很牛逼的產品經理,而是要把自己變成一個合格的產品經理,很多創業者在這個時候花費大量精力在市面上去招產品經理,我覺得這個事情是一個嚴重的錯誤,因為還沒有一個產品經理能代替CEO去思考頂層設計,所以在這個環節中,如果想要採用外包大師的話,最好是你自己想清楚你需要哪些功能,創新的事情,外包公司是不可能幫你的。

第二個階段,有了非常精准的需求。怎麼判斷這個需求是否精准呢?比如說這個需求,在早期的時候有一小撮人願意付錢,那說明這個需求很剛性。

所以建議大家要用小成本去試一下,如果不行,趕緊換方向。

第三個階段,增長。很多人一上來就想做增長,其實這是一種嚴重的錯誤,為什麼?因為萬一增長試過了,錢也燒了,產品也做了,最後錢不夠了,就挺麻煩。所以這個階段,你不應該盲目地招人,應該把你所有的錢都砸到增長上去。

比如今日頭條,它幾乎把所有的錢都砸到了四五線城市下沉的管道身上,其實都是為了求增長。

當你增長速度非常快的時候,有兩方面需要考慮到。

第一方面,你應該考慮的是團隊組織架構。

這時不可能再用KPI來管了,因為30人以上的團隊,KPI很難管,這就需要考慮團隊的使命,讓大家很認同這個事情,比如說馬雲說的“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大家加入這家公司,就是希望把這事幹成。

第二方面,好的社群機制。

很多人認為社群就是一個對外的粉絲群,其實不是的,好的社群是能夠把你的粉絲、你的客戶、你的員工都裝到裡面,然後進行價值觀過濾,留下符合公司價值觀的人群,你創業的風險就會比較小。

當把以上三個階段都踩對的時候,創業者一般都會很好的過度到達一個安全期。

他要驗證他的業務是否能夠運轉,是否符合用戶的需求,是否足夠精准命中用戶的需求,這個時候他的主要的核心,還是能夠快速上線一個產品,然後在市場上去試錯。如果直接組建團隊的話,很難組建到一個自己滿意的團隊。

我們也不建議拿到天使投資的專案來找我們外包。因為拿到天使項目的這個公司,一般都沒有想明白該幹什麼,所以我覺得一般稍微成熟一點的公司,外包業務給我們,他的成本就很低了,如果他要自己組建團隊,成本會很高。

05

阿德心中的創業階段:

在我看來,創業大概有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做精准需求的摸索階段。這個階段,創業者需要的不是一個很牛逼的產品經理,而是要把自己變成一個合格的產品經理,很多創業者在這個時候花費大量精力在市面上去招產品經理,我覺得這個事情是一個嚴重的錯誤,因為還沒有一個產品經理能代替CEO去思考頂層設計,所以在這個環節中,如果想要採用外包大師的話,最好是你自己想清楚你需要哪些功能,創新的事情,外包公司是不可能幫你的。

第二個階段,有了非常精准的需求。怎麼判斷這個需求是否精准呢?比如說這個需求,在早期的時候有一小撮人願意付錢,那說明這個需求很剛性。

所以建議大家要用小成本去試一下,如果不行,趕緊換方向。

第三個階段,增長。很多人一上來就想做增長,其實這是一種嚴重的錯誤,為什麼?因為萬一增長試過了,錢也燒了,產品也做了,最後錢不夠了,就挺麻煩。所以這個階段,你不應該盲目地招人,應該把你所有的錢都砸到增長上去。

比如今日頭條,它幾乎把所有的錢都砸到了四五線城市下沉的管道身上,其實都是為了求增長。

當你增長速度非常快的時候,有兩方面需要考慮到。

第一方面,你應該考慮的是團隊組織架構。

這時不可能再用KPI來管了,因為30人以上的團隊,KPI很難管,這就需要考慮團隊的使命,讓大家很認同這個事情,比如說馬雲說的“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大家加入這家公司,就是希望把這事幹成。

第二方面,好的社群機制。

很多人認為社群就是一個對外的粉絲群,其實不是的,好的社群是能夠把你的粉絲、你的客戶、你的員工都裝到裡面,然後進行價值觀過濾,留下符合公司價值觀的人群,你創業的風險就會比較小。

當把以上三個階段都踩對的時候,創業者一般都會很好的過度到達一個安全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