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武都教師——李成德:那水,那山,那人

【武都散文】李成德:那水, 那山, 那人

那水, 那山, 那人

五庫, 有山泉, 有小溪, 有河流。 彎彎小溪匯成河, 條條河流匯成江, 汪汪泉水滋潤著肥沃的土地。

無論是高山河谷, 坪壩淺灘, 還是飛瀑流泉, 五庫的水是靈動的, 清秀的, 甘甜的。 有的成灘, 有的成潭, 有的成線, 有的成河, 有的流泉, 有的飛瀑。 水, 是五庫的風景, 說起五庫, 還得從水說起, 五庫的風景也從水開始。

清澈的河水, 淌過了一灣又一灣山谷流潭, 流過了一個又一個泉淵險灘, 繞過了一個又一個岩腳河川。 然後與白龍江匯合, 一路奔向嘉陵江, 最後投入到長江懷抱。

五庫河, 四季清澈, 魚蟹肥美, 依稀可見。 鴨在河中游, 不時傳來呼朋引伴的聲音, 相映成趣。 岸邊綠樹成陰, 樹下少不了屁顛屁顛的小孩, 捉蝴蝶, 趕太陽, 不斷傳出歡聲笑語。 大山倒影水中, 美如一幅自然天成的山水畫。 映在孩子的臉上, 天真, 活潑, 勾起人們夢一回童年。

水是萬物之靈。 水能生萬物, 滋養, 綠蔭。

只要有村莊的地方, 一定有甘泉。 難怪當地人說, “山有多高, 水就有多高”。 可見, 有人家, 定有爽心爽口的瓊漿, 從山中流出。

五庫的山, 是一個大寫意, 有的粗狂, 有的豪邁, 有的溫柔。 粗狂到你高歌後只聽見回聲, 溫柔到最是那一低頭的嬌羞。 雖然沒有“山隨平野盡, 江入大荒流”的壯闊, 可是它的確是厚實的五庫人的真實寫照。 五庫人和山一樣, 很厚實, 很淳樸。 但經不起大風大浪, 原因嘛, 一直處在山中, 山就是屏障, 擋住了外面來的風, 也遮擋著雨。 像繈褓中的嬰兒, 從小就沒經多少風雨, 多年生活在山中, 但都懂得“欺山不欺水”的道理。

村在林中, 河在溝中, 雲在山中。

五庫人, 心愛山。

山裡有取之不盡的物質財富, 更有讓人心胸豁然開朗的空曠。 清晨鳥鳴啾啾, 晚上月亮白白。 隔山岔五, 從鄰村飄來呼喚孩子回家的聲音, 依依嫋嫋, 如梵音繚繞。 白雲深處, 家家戶戶都像隱居在天堂的神秘旅客, 只聽得到狗在吠, 牛在鳴, 雞在歡樂地高歌。

條條溪流, 猶如優美的線條, 把大山勾畫出駝駝山峰, 頁頁溝壑, 層層梯田。 道道山梁, 猶如立體的沙盤, 把大山堆起座座屏障, 層林讓綠色盡染, 村莊播撒其間。

莽莽的大山, 有挺著的, 有伏著的, 有站著的, 有跑著的, 有蹲著的, 一山連著一山, 錯落有致, 巍峨雄奇, 浩浩蕩蕩。

小橋, 流水, 松濤, 鳥鳴, 小路, 瓦房, 是五庫的標點。

如果說五庫的水長如一匹匹飄飄欲飛的玉帶, 瘦如一根根淺吟低唱的絲弦。 那麼玉帶就是飛在山間的祥雲, 絲弦就是綴在山的裙角的流蘇。 這樣, 把山和水有機結合, 就是一件珍貴的藝術品。

山剛, 則立;水柔, 則潤。 剛柔並濟, 造化鐘神秀, 彰顯著大自然對人類的饋贈。

鑲嵌在玉帶上的珍珠, 是一座座暫新的新農村,

寬敞的街道, 整齊的樓房, 明亮的路燈, 歡樂的廣場, 幸福的人群。 這些, 都沐浴著党的恩澤, 政策的普惠。

這, 不是很曲折離奇的情節, 不是揪心裂肺的故事, 是一個個細節。 用自己的巧手把她本來的面目一一描畫, 沒必要誇張。 你見與不見, 她就在那!很自然, 很親切。 目睹著這裡日新月異的變化, 見證著祖國的繁榮昌盛, 感受著祖國的偉大堅強!

水是江南的符號, 山是西北的標誌。 但, 這裡既有甘甜的泉水, 也有雄奇的大山。 既有江南之靈秀, 也有西北之彪悍。 這, 便是五庫。

作者簡介:

李成德,甘肅武都人,教師,中國文學創作協會會員。公開發表和網路媒體刊載作品近十五萬字。

作者簡介:

李成德,甘肅武都人,教師,中國文學創作協會會員。公開發表和網路媒體刊載作品近十五萬字。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