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休閒農業千億市場在哪裡?這些案例告訴你!

導語

近年來, 國家對農業的政策扶持力度越來越大, 農業的前景機遇也越來越突顯。 而休閒農業作為一種新型農業產業形態,

可以將農業生產過程、自然生態、農村文化和農家生活變成商品出售, 城市居民通過身臨其境的體驗農業、農村、農民資源, 滿足其愉悅身心的需求, 因此, 越來越多的人涉足休閒農業這一產業。 今日, 為大家帶來了關於休閒農業的成功案例, 這些簡單的故事也告訴我們——農業與旅遊相結合, 變身休閒農業, 將會帶來巨大商機。

民族文化游

利用當地民族風俗、服飾、村落、歌舞、傳統節日等, 開展民族文化遊。 少數民族, 能歌善舞, 每逢節日, 他們穿著本民族的盛裝從四面八方彙聚到一起, 唱歌跳舞做遊戲。 幾乎每個民族節日, 都是一次狂歡活動, 都是民族團結的聯歡, 對於外來遊客, 這也正是到少數民族地區觀光旅遊的好時機。

案例:

中國佤族司崗裡“摸你黑”狂歡節

自2004年開始在雲南滄源縣舉辦的中國佤族司崗裡“摸你黑”狂歡節, 是世界上參與人數最多的接觸類狂歡節,

每年都吸引著數以萬計的遊客前往參與。 “摸你黑”狂歡節舉辦十幾年了, 帶來的經濟效益不斷顯現。 資料顯示, 滄源縣旅遊人數由2004年的16萬人次上升到2016年的233.54萬人次, 旅遊收入由6708萬元上升到18.82億元。 旅遊業不僅拉動了地區經濟, 也改善了當地村民生活。

古鎮建築游

利用歷史悠久的古鎮房屋建築、民居、街道、店鋪、古寺廟、園林來發展觀光旅遊。

案例:

雲南普洱娜允古鎮

對雲南普洱娜允古鎮來說,迄今為止已有700多年的歷史,是中國的最後一個傣族古鎮。娜允古鎮雖然歷史悠久卻至今仍保留著傣族古城的特色和風韻,蘊涵著豐富多彩的傣族土司文化,以及宗教建築,飲食、服飾、節日、音樂、舞蹈、民俗等文化、有著珍貴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近幾年來,境內外少數民族,特別是緬甸、泰國等鄰國的傣族客人到娜允古鎮訪古溯源的也日益增多。

藝術新村游

利用現代農村建築、民居庭院、街道格局、村莊綠化、工農企業來發展觀光旅遊。

案例:

雲南麗江金龍村

在雲南麗江有一個五彩斑斕的村莊,遠遠望去,一眼就能看出它的與眾不同,宛若一個夢幻的世外桃源,民族的壁畫與現代的3D畫在這裡激情碰撞,穿越時空。這個村莊叫金龍村,位於麗江市古城區七河鎮。2014年,麗江玫瑰小鎮旅遊開發有限公司與金龍村簽訂緊密型合作協定:共同建設九色玫瑰小鎮、打造亞洲第一彩色小鎮、建設智慧旅遊景區。2016年,金龍移民新村實現了美麗蝶變。

休閒農莊游

以優越的自然環境、獨特的田園景觀、豐富的農業產品、優惠的餐飲和住宿,為遊客提供休閒、觀光旅遊。如親子教育休閒農業,在傳統休閒農業的基礎上結合文化、旅遊、教育、體驗來打造一個創意休閒農業示範之路。

案例:

湖南長沙黃花村小頑國農樂園

湖南長沙黃花村的小頑國農樂園 “前身”是家傳統農家樂,除了吃飯、打牌、釣魚還是吃飯打牌釣魚。為了擺脫這個“魔怔”,2015年該村決定轉型,做成一個以親子活動為主題的自然生態樂園,為遊客提供傳統民俗文化、農耕文化、戶外拓展、牧場養殖、手工益智DIY等體驗服務專案。體驗農莊一推出,頓時在長沙市里炸開了鍋。不到半年,超過8000個家庭前去體驗,單月收益達150萬元,明顯超過轉型前農家樂整年的收入,並且這還只是盈利中的一項。

休閒農業作為具有文化特徵的農業專案,是在城市化快速發展的形勢下衍生出來的新機遇,好山好水的農業區在我國海了去了,獨特的自然屬性,具備稀缺性性的特徵才是真的好專案。好的的獨特的休閒農業項目,同樣可以成為區別於其他休閒旅遊專案的符號,令人印象深刻,小而美,滾動發展也許值得各位思索。

對雲南普洱娜允古鎮來說,迄今為止已有700多年的歷史,是中國的最後一個傣族古鎮。娜允古鎮雖然歷史悠久卻至今仍保留著傣族古城的特色和風韻,蘊涵著豐富多彩的傣族土司文化,以及宗教建築,飲食、服飾、節日、音樂、舞蹈、民俗等文化、有著珍貴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近幾年來,境內外少數民族,特別是緬甸、泰國等鄰國的傣族客人到娜允古鎮訪古溯源的也日益增多。

藝術新村游

利用現代農村建築、民居庭院、街道格局、村莊綠化、工農企業來發展觀光旅遊。

案例:

雲南麗江金龍村

在雲南麗江有一個五彩斑斕的村莊,遠遠望去,一眼就能看出它的與眾不同,宛若一個夢幻的世外桃源,民族的壁畫與現代的3D畫在這裡激情碰撞,穿越時空。這個村莊叫金龍村,位於麗江市古城區七河鎮。2014年,麗江玫瑰小鎮旅遊開發有限公司與金龍村簽訂緊密型合作協定:共同建設九色玫瑰小鎮、打造亞洲第一彩色小鎮、建設智慧旅遊景區。2016年,金龍移民新村實現了美麗蝶變。

休閒農莊游

以優越的自然環境、獨特的田園景觀、豐富的農業產品、優惠的餐飲和住宿,為遊客提供休閒、觀光旅遊。如親子教育休閒農業,在傳統休閒農業的基礎上結合文化、旅遊、教育、體驗來打造一個創意休閒農業示範之路。

案例:

湖南長沙黃花村小頑國農樂園

湖南長沙黃花村的小頑國農樂園 “前身”是家傳統農家樂,除了吃飯、打牌、釣魚還是吃飯打牌釣魚。為了擺脫這個“魔怔”,2015年該村決定轉型,做成一個以親子活動為主題的自然生態樂園,為遊客提供傳統民俗文化、農耕文化、戶外拓展、牧場養殖、手工益智DIY等體驗服務專案。體驗農莊一推出,頓時在長沙市里炸開了鍋。不到半年,超過8000個家庭前去體驗,單月收益達150萬元,明顯超過轉型前農家樂整年的收入,並且這還只是盈利中的一項。

休閒農業作為具有文化特徵的農業專案,是在城市化快速發展的形勢下衍生出來的新機遇,好山好水的農業區在我國海了去了,獨特的自然屬性,具備稀缺性性的特徵才是真的好專案。好的的獨特的休閒農業項目,同樣可以成為區別於其他休閒旅遊專案的符號,令人印象深刻,小而美,滾動發展也許值得各位思索。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