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懸壺濟世”惠農情

圖為中醫流動醫院巡診車。

圖為北京中醫醫院順義醫院心血管科的楊雪卿醫生, 在巡診車上為村民進行穴位按摩的示範和指導。

本報記者李慶國蘆曉春文/圖

醫者仁心。 從今年初開始, 每週的工作日早8點, 北京中醫醫院順義醫院的大門口一準兒會駛出兩輛印著“北京市中醫流動醫院”字體的白色大巴車, 一輛裝著鐵皮中藥櫃, 另一輛載著醫護人員和醫療設備。 穿過擁擠的早高峰道路, 車輛開始提速奔赴40多分鐘的車程外的山區農村, 那裡有著許多因交通不便、身體不適的村民正翹首以待。

為了不斷提高順義區內偏遠農村的醫療服務水準, 尤其是對中醫診療服務的迫切需求, 作為區內首家三甲醫院的北京中醫醫院順義醫院, 在北京市中醫管理局, 順義區委、區政府及衛計委的大力支持下, 於2017年1月開設順義區首個中醫流動醫院。 按照方案設計, 中醫流動醫院巡診範圍初期覆蓋牛欄山鎮、南彩鎮、北石槽鎮等5個鄉鎮的9個偏遠鄉村, 並將逐步擴大服務範圍。

兩個多月來, 這支由專業醫療服務團隊組成的中醫流動醫院, 在每個工作日裡雷打不動地巡診兩個村子, 並在常態化、制度化的道路上不斷完善發展, 成為讓順義區鄉村共用城市優質醫療資源的生動寫照。 將公益進行到底讓中醫服務鄉村

時下,

對於一個三甲醫院來說, 形容人滿為患並不為過。 患者過多導致醫療資源緊張, 似乎是每個大醫院的“通病”。 而北京中醫醫院順義醫院卻選擇每天向外派出一個由醫生、護士、藥師和檢驗等專業人員組成的醫療團隊, 在行業看來, 則像是在“自討苦吃”。

據瞭解, 為了實施中醫流動醫院項目, 他們已投入300萬元用於車輛改造和儀器裝配, 同時每天都要支出一筆運行費用。 “流動醫院雖然的確增加了醫院的成本和負擔, 但其意義卻是無法用金錢來計算和衡量的。 ”該院副院長王繼東是這麼認為的。

“啟動中醫流動醫院是一個公益性的舉措。 ”王繼東向記者介紹, “這個活動有兩個深刻的意義:一是為了讓老百姓特別是偏遠地區的村民,

真正享受到中醫診治的實惠, 解決他們就醫難的問題。 二是讓更多的人瞭解中醫, 傳播中醫知識, 為中醫的健康發展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

高血壓、糖尿病、心腦血管和呼吸系統等相關疾病, 是農村常見的疾病。 根據這一實際需求, 這家醫院從內科系統挑選出11個科室醫師跟隨流動醫院進行輪流巡診。 據悉, 流動醫院不僅承擔著中醫醫療、預防保健的醫療服務, 還兼具科普宣傳、培訓指導等功能。 通過免費舉辦健康講座、開展健康諮詢等形式, 積極開展中醫藥科普知識和健康常識普及, 力求達到提高偏遠鄉村農民群眾健康水準的目標。

中醫藥有著“民族魁寶”的美譽, 鄉村又是中醫藥的“起源地”。 然而幾經變遷, 當下的鄉村卻成為中醫療法的薄弱地帶。

“現在鄉村缺乏中醫醫生, 基層的中醫服務能力需要加快提升, 讓農民重新享受到家門口的中醫服務意義非同一般!”王繼東告訴記者。

派優秀中醫人才到基層溫暖群眾

今年3·8婦女節本該休息, 而北京中醫醫院順義醫院心內科的楊雪卿大夫和她的同事們, 一大早就乘車40多分鐘來到該區木林鎮前王各莊村進行巡診。 這天, 已是她作為主診醫生連續巡診的第六天。

巡診車停在村裡的文化大院裡, 已有村民陸陸續續趕到。 頭一天晚上, 村委會的“大喇叭”就向村民廣播了流動醫院要來村裡的消息, 一週一次也讓村民們有了盼頭。 記者現場看到, 明亮乾淨的大巴車裡已經有4位村民在排隊等候就診。

休息了5到10分鐘, 63歲的李大媽在心內科師豔輝護士的指導下, 測量了血壓和心率, 並把測量結果記錄在病例本上。 測量完後, 楊雪卿大夫親切地招呼李大媽坐好, 耐心細緻地詢問:“胃脹多長時間了?平時吃飯怎麼樣?”之後, 開始診脈、觀察舌象, 一陣兒工夫, 她為李大媽開好了藥方, 並叮囑服藥的時間和一些注意事項。

醫診過後, 楊醫生並沒有讓李大媽離開, 而是講起了中醫日常養生知識。 “這叫內關穴, 平時有空要多揉揉這個穴, 有寧心安神、理氣止痛功效, 對腸胃有好處。 ”她指向自己的手腕處, 邊說邊為李大媽做了詳細示範。 在場的幾位村民也跟著學了起來, 在場每個人都是一臉的認真。

“楊大夫真是位細心又貼心的醫生, 不光給看病,還給我們生活上的指導,我今天就學了好多中醫知識。”李大媽結束醫診後滿意地說。

記者採訪中瞭解到,這家流動醫院選派的醫護人員是通過科室推薦出來的,都具有較高的中醫理論和臨床實踐水準。院領導底氣十足地說:“貼近群眾、貼近生活、貼近鄉村是培養鍛煉中醫人才的號平臺;鄉村需要一批年輕優秀的醫生來説明提高基層中醫服務能力,我們鼓勵院裡的醫護人員到流動醫院,也是為了讓他們在基層能得到鍛煉,積累更豐富的實踐經驗,更好地為百姓服務。”

做家門口的醫院為村民省心省力

幾十年沒有社區衛生站,“看病難”困擾著不少像前王各莊村這樣的“空巢站”的村民們,而中醫流動醫院的出現讓這些村子發生了徹底改變。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巡診的大巴車上醫療設備齊全,配備了血液分析儀、離心機、中醫經絡檢測儀、血壓計、血糖儀等設備,以及針灸、火罐、艾灸、耳豆等中醫治療器具,在硬體上較好地滿足了就診需求。從“望聞問切”到“辨證施治”,這個“流動的醫院”不僅具有醫療檢查功能,還具備中醫針灸、拔罐等中醫適宜技術的應用以及中藥飲片調劑等功能。除了相關常見疾病的診治,流動醫院還能進行中醫經絡檢測、中醫體質辨識、建立健康檔案、為患者化驗檢查並出具報告,讓患者不必走進醫院就可以享受草藥、成品藥的治療服務。

“排著隊掛號,等著叫號,開完單子還要等著取藥,加上去回的時間,一天的時間都耗在醫院了。我年紀大了,真受不了。”前王各莊村的65歲的王大媽說起以前的就醫體會讓人唏噓,但如今,她只需從家裡走路幾分鐘,在巡診車上就可以辦完所有看病手續,節省了很多時間,而且醫生的診治更細緻。

據調查,北京中醫醫院順義醫院擁有遠端醫療系統,巡診車已與醫院對接,實現醫保、農合的網路直報,報銷比例相同。村民在繳費時可以直接刷醫保卡,實現即時結算。同過去拿著醫藥單子再次報銷相比,節省了好多手續,這讓村民備感方便。除此以外,村民們還可以通過流動醫院進行預約掛號、預約檢查、預約住院等服務。

一個流動醫院,服務半徑不只限於一個村,也惠及周邊的村莊。“沒想到在家門口也能享受到三甲醫院的中醫服務,這樣的實惠我們怎能不說好呢!”村民們由衷感到高興,交口稱讚。

“下一步我們將根據需求逐步擴大巡診範圍,同時不斷完善醫藥配送制度,讓更多的村民享受到更便捷的中醫服務。”王繼東自信地說。

不光給看病,還給我們生活上的指導,我今天就學了好多中醫知識。”李大媽結束醫診後滿意地說。

記者採訪中瞭解到,這家流動醫院選派的醫護人員是通過科室推薦出來的,都具有較高的中醫理論和臨床實踐水準。院領導底氣十足地說:“貼近群眾、貼近生活、貼近鄉村是培養鍛煉中醫人才的號平臺;鄉村需要一批年輕優秀的醫生來説明提高基層中醫服務能力,我們鼓勵院裡的醫護人員到流動醫院,也是為了讓他們在基層能得到鍛煉,積累更豐富的實踐經驗,更好地為百姓服務。”

做家門口的醫院為村民省心省力

幾十年沒有社區衛生站,“看病難”困擾著不少像前王各莊村這樣的“空巢站”的村民們,而中醫流動醫院的出現讓這些村子發生了徹底改變。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巡診的大巴車上醫療設備齊全,配備了血液分析儀、離心機、中醫經絡檢測儀、血壓計、血糖儀等設備,以及針灸、火罐、艾灸、耳豆等中醫治療器具,在硬體上較好地滿足了就診需求。從“望聞問切”到“辨證施治”,這個“流動的醫院”不僅具有醫療檢查功能,還具備中醫針灸、拔罐等中醫適宜技術的應用以及中藥飲片調劑等功能。除了相關常見疾病的診治,流動醫院還能進行中醫經絡檢測、中醫體質辨識、建立健康檔案、為患者化驗檢查並出具報告,讓患者不必走進醫院就可以享受草藥、成品藥的治療服務。

“排著隊掛號,等著叫號,開完單子還要等著取藥,加上去回的時間,一天的時間都耗在醫院了。我年紀大了,真受不了。”前王各莊村的65歲的王大媽說起以前的就醫體會讓人唏噓,但如今,她只需從家裡走路幾分鐘,在巡診車上就可以辦完所有看病手續,節省了很多時間,而且醫生的診治更細緻。

據調查,北京中醫醫院順義醫院擁有遠端醫療系統,巡診車已與醫院對接,實現醫保、農合的網路直報,報銷比例相同。村民在繳費時可以直接刷醫保卡,實現即時結算。同過去拿著醫藥單子再次報銷相比,節省了好多手續,這讓村民備感方便。除此以外,村民們還可以通過流動醫院進行預約掛號、預約檢查、預約住院等服務。

一個流動醫院,服務半徑不只限於一個村,也惠及周邊的村莊。“沒想到在家門口也能享受到三甲醫院的中醫服務,這樣的實惠我們怎能不說好呢!”村民們由衷感到高興,交口稱讚。

“下一步我們將根據需求逐步擴大巡診範圍,同時不斷完善醫藥配送制度,讓更多的村民享受到更便捷的中醫服務。”王繼東自信地說。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