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風水>正文

文學家吳敬梓,借用儒林外史,發表對風水學說的看法

吳敬梓(1701—1754年), 字敏軒, 一字文木, 號粒民, 清朝最偉大的小說家之一。 漢族, 安徽省滁州市全椒縣人。 因家有“文木山房”, 所以晚年自稱“文木老人”, 著有《文木山房詩文集》十二卷(今存四卷)、《文木山房詩說》七卷(今存四十三則)、小說《儒林外史》。

在《儒林外史》第四十四回合, 作者在其中一篇故事中, 借用小說中的人物說出了自己對風水的看法。 原文如下:

吃酒中間, 余大先生說起要尋地葬父母的話。 遲衡山道:“先生, 只要地下幹暖, 無風無蟻, 得安先人, 足矣。 那些發富發貴的話, 都聽不得。 ”余大先生道:“正是。 敝邑最重這一件事。 人家因尋地艱難, 每每耽誤著先人不能就葬。 小弟卻不曾究心於此道。 請問二位先生:這郭噗之說, 是怎麼個源流?”遲衡山歎道:“自塚人墓地之官不設, 族葬之法不行, 士君子惑于龍袕、沙水之說, 自心裡要想發達, 不知已墮於大逆不道。 ”余大先生驚道:“怎生便是大逆不道?”遲衡山道:“有一首詩念與先生聽:‘氣散風沖那可居,

先生理骨理何如?日中尚未逃兵解, 世上人猶信《葬書》!’這是前人吊郭公墓的詩。 小弟最恨而今術士托于郭噗之說, 動輒便說:‘這地可發鼎甲, 可出狀元。 ’請教先生:狀元官號始于唐朝, 郭噗晉人, 何得知唐有此等官號, 就先立一法, 說是個甚麼樣的地就出這一件甚麼樣這可笑的緊!若說古人封拜都在地理上看得出來, 試問淮陰葬母, 行營高敞地, 而淮陰王侯之貴, 不免三族之誅, 這地是凶是吉?更可笑這些俗人, 說本朝孝陵乃青田先生所擇之地。 青田命世大賢, 敷布兵、農、禮、樂, 日不暇給, 何得有閒工夫做到這一件事?洪武即位之時, 萬年吉地, 自有術士辦理, 與青田甚麼相干!”

余大先生道:“先生, 你這一番議論真可謂之發蠓振聵。 ”武正字道:“衡山先生之言一絲不錯, 前年我這城中有一件奇事, 說與諸位先生聽。 ”余大先生道:“願聞, 願聞。 ”武正字道:“便是我這裡下浮橋地方施家巷裡施禦史家。 ”遲衡山道:“施禦史家的事我也略聞, 不知其詳。 ”武正字道:“施禦史昆玉二位。 施二先生說, 乃兄中了進士, 他不曾中, 都是大夫人的地葬的不好, 只發大房, 不發二房, 因養了一個風水先生在家裡, 終日商議遷墳。 施禦史道:‘已葬久了, 恐怕遷不得。 ’哭著下拜求他, 他斷然要遷。 那風水又拿話嚇他說:‘若是不遷, 二房不但不做官, 還要瞎眼。 ’他越發慌了, 托這風水到處尋地, 家裡養著一個風水, 外面又相與了多少風水。 這風水尋著一個地,

叫那些風水來覆。 那曉得風水的講究叫做:父做子笑, 子做父笑, 再沒有一個相同的。 但尋著一塊地, 就被人覆了說:‘用不得。 ’家裡住的風水急了, 又獻了一塊地, 便在那新地左邊, 買通了一個親戚來說, 夜裡夢見老太太鳳冠霞帔, 指著這地與他看, 要葬在這裡。 因這一塊地是老太太自己尋的, 所以別的風水才覆不掉, 便把母親硬遷來葬。 到遷墳的那日, 施禦史弟兄兩位跪在那裡, 才掘開墳, 看見了棺木, 墳裡便是一鼓熱與直沖出來, 沖到二先生眼上, 登時就把兩隻眼瞎了。 二先生越發信這風水竟是個現在的活神仙, 能知過去未來之事, 後來重謝了他好幾百兩銀子。 ”

余大先生道:“我們那邊也極喜講究的遷葬, 少卿, 這事行得行不得?”杜少卿道:“我還有一句直捷的話。

這事朝廷該立一個法子, 但凡人家要遷葬, 叫他到有司衙門遞個呈紙, 風水具了甘結:棺材上有幾尺水, 幾鬥幾升蟻。 等開了, 說得不錯, 就罷了;如說有水有蟻, 挖開了不是, 即於挖的時候, 帶一個劊子手, 一刀把這奴才的狗頭斫下來。 那要遷墳的, 就依子孫謀殺祖父的律, 立刻淩遲處死。 此風或可少息了。 ”余有達、遲衡山、武正字三人一齊拍手道:“說的暢快, 說的暢快!拿大杯來吃酒!”

--《儒林外史》第44回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