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佛教教旗有何含義?

佛教教旗

目前我們在許多寺院的法會上看到的佛教教旗, 是美籍波蘭人奧爾科特根據佛陀成道時聖體放出的六種光色設計的,

並在1952年舉行的世界佛教徒聯誼會第二次大會上得到確認。

六色為藍、黃、紅、白、橙及前五色之混合色。 其構圖, 縱橫均為藍、黃、紅、白、橙等色, 此等諸色系象徵全世界人種之顏色。 其中, 橫者表示全人類之和睦相處, 縱者表示世界之和平。

就佛教立場而言, 教旗之顏色, 亦象徵佛陀莊嚴法相和聖教之意義。 藍色代表佛教慈悲和平的主旨;黃色寓示中道了義;紅色象徵成就福德;白色表示清淨解脫;橙色象徵佛法的根本——智慧圓滿;五色的混合色寓示真如不二之義。

要言之, 佛教教旗有“不分種族、國籍, 不分地域、膚色, 一切眾生皆有佛性, 是心是佛, 是心作佛”之含意。

教旗的緣起:

19世紀末期, 斯里蘭卡正處在西方殖民統治之下, 佛教受到重重阻力和挫折。

1880年, 一位美國學者佛教徒滿懷宗教熱情地從印度抵達錫蘭從事佛教工作, 此人就是原美國陸軍上校奧爾科特, 上校在當時情況下深深感到佛教需要有一個象徵性標誌, 有利於佛教界聯絡和團結, 為此經過反復研究, 最後根據佛陀成道時聖體放出的六種光明制定了六色教旗, 作為佛教的一個標誌。

1950年, 在錫蘭召開世界佛教徒聯誼會成立大會時, 採用此旗作為佛教教旗。

1952年, 在東京召開世界佛佛教徒聯合會第二屆大會, 正式通過決議將奧爾科特設計的這面佛教旗幟定為國際佛教教會旗。

一百多年過去了, 這面佛教旗幟逐步受到各國佛教徒重視, 被越來越多的佛教徒們接納和採用, 成為國際佛教界團體和個人團結合作的一個象徵!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