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張召忠說|如果明天中印開戰,打贏的秘訣是什麼?

“張召忠說”第63期:

建議在WiFi狀態下觀看!

昨天深夜, 國防部新聞發言人任國強就印度邊防部隊非法越界進入中國領土發表談話, 強調“善意不是沒有原則, 克制不是沒有底線。 印方要打消任何以拖待變的幻想。 ”

自6月18日印度邊防部隊非法越界進入中國領土以來, 到今天已經快兩個月了。 在此期間, 中方保持了高度的克制, 擺事實, 講道理。 然而印度卻得寸進尺, 在洞朗地區賴著不走了。

印度的老毛病又犯了, 如果他們真的反省過1962年的教訓的話, 就應該明白, 雖然中國對印度的自衛反擊戰是1962年開打的, 但是在1962年之前的幾年時間裡, 印度就一直在尼赫魯政府“前進政策”的指導下不斷蠶食中國領土, 面對印度的挑釁, 中國為了緩和邊境局勢, 甚至單方面後撤以示誠意。 但印度卻將這視為中國軟弱可欺的表現, 更加狂妄起來, 聲稱尼赫魯已經取得了“拿破崙式的勝利”。

既然敬酒不吃, 偏要吃罰酒, 那就不要怪我們不客氣了。 在1962年那場戰爭中, 尼赫魯一敗塗地, 他的失敗可比拿破崙要慘多了——至少拿破崙失敗一次之後還有威信, 還能捲土重來, 但是本來享有印度“國父”之稱的尼赫魯失敗之後卻威嚴掃地, 被全國上下嗤之以鼻, 最後鬱鬱而終。

不僅是尼赫魯個人, 連帶著整個印度的國家地位都受到了打擊。 印度本來搞了個“不結盟運動”, 以結盟的方式來號召不結盟, 並且自封為“盟主”, 在第三世界裡地位很高。 但1962年開戰後, 印度一觸即潰, 兵敗如山倒, 而饑不擇食的尼赫魯也放下了盟主的架子, 不再堅持對美國的獨立自主外交, 向美國總統甘迺迪寫信求援。 在此之後, 印度也失去了“盟主”的道義,

地位一落千丈。

這一切惡果本是印度咎由自取, 但印度卻怪到了中國頭上, 在此後五十多年時間裡總是將中國作為假想敵來看待, 經常挑起爭議。 現在印度感覺自己翅膀又硬起來了, 又把當年的劇本拿出來了。

並且這次印度越界性質跟以往有本質不同, 是越過了已確定邊界而不是有爭議的邊界。 中方雖然克制, 但耐心也不是無限的。 8月2日, 我外交部發佈了《印度邊防部隊在中印邊界錫金段越界進入中國領土的事實和中國的立場》, 軍報也刊文, 表示“中國領土主權絕不容侵犯”。

再加上此前解放軍萬噸物資進西藏、江蘇援藏血液飛抵拉薩等新聞, 傳遞出的信號, 相信印方不可能收不到。

那麼, 印度在做什麼呢?從行動上看,

印度似乎已經有點慫了:根據外交部發佈的檔, 印度邊防部隊越界人數最多時達到了400餘人, 目前已減少到40多人。

但是從言辭上看, 印度還在嘴硬:有印度政府匿名官員向印媒表示, 印方還有350人至400人在現場。 可見, 印度是覺得自己悄悄減少人數的行為被公佈出來, 傷面子了。

其實不管是40人還是400人, 在局座看來, 印度這種行為都已經符合國際法對侵略的定義了, 國際法是支持對這種行為進行自衛反擊作戰的。 要解決這40個人, 可能只是幾梭子子彈的事情, 然而一旦戰端開啟, 要考慮的可就是通盤戰略了。 畢竟印度蓄謀已久, 在那40人背後, 還有成千上萬的印軍在虎視眈眈。

不過, 印度準備再多人, 也只能是三個字:然並卵。

難道1962年時, 印軍投入的人不多嗎?最後不還是作鳥獸散?

1962年之後, 印度大力建設山地師, 中印邊境駐軍人數常年保持在1:8, 現在又為40人還是400人糾結。 這都表明, 印度對於當年為何敗於中國, 還是沒反思明白。

在局座看來, 軍隊的戰鬥力由武器裝備+編制體制+戰鬥精神構成。 中國戰勝印度, 從來就不是靠武器裝備的先進取得的, 我們更有合理的編制體制和高昂的戰鬥精神。 比如在戰鬥中, “陽廷安班”的班長陽廷安喊出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口號, 他犧牲後, 副班長帶領戰士們繼續戰鬥, 前仆後繼, 一個班8人, 犧牲了7個。 這句“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口號成為了我軍戰鬥精神的代表, 融入了軍魂。

不僅是戰士們具有戰鬥精神, 後方支援的群眾同樣不怕苦、不怕死。據當時參戰的指揮員回憶:

“反擊戰開始後,我們沿江一路下推,一個連擊潰了印軍上千人。沒有公路,印軍想不通,中國軍隊靠什麼供給給養?以為我們有什麼高級食品,吃一頓能管好幾天。其實,我們就是靠老鄉支前,靠□牛運輸。那一仗,支前的犛牛就有三萬多頭。這邊的所有物資,還有傷患烈士,都是靠老鄉背。家家戶戶都出人,十二三歲的孩子也支前。當地老鄉十二三歲就能背一百四五十斤,不穿鞋。德東下邊紮西家的小男孩,才四歲,跟爸爸媽媽一起,他背了四筒罐頭,有八斤重,爸爸牽著他爬山支援我們。沒有老鄉,我們根本沒法打勝仗。”

據統計,支前的老鄉們在一個月時間內,運送糌粑112萬公斤、酥油3萬公斤、牛羊肉66萬公斤、柴火150萬公斤、馬料48萬公斤、蔬菜15萬公斤。除去犛牛運輸的,每個人都至少背著100公斤物資長途跋涉,還翻越了喜馬拉雅山,這是今日的美軍都難以完成的。當時指揮東段反擊的西藏軍區司令員張國華中將曾說,“要是沒有翻身農奴的支援,真不敢打這一仗!”

人民戰爭是我軍克敵制勝,以弱勝強的法寶,淮海戰役的勝利,就是人民群眾用“獨輪車推出來的”。對印自衛反擊戰,同樣是依靠人民,才在惡劣的環境下保障了後勤,取得了勝利。

前幾天的朱日和閱兵上,殲-20和東風系列導彈等大殺器紛紛亮相。有人問,現在高科技這麼厲害,打仗是不是越來越“專業”,不再是人民戰爭了?局座認為,人民戰爭永不過時,只要這場戰爭是為了人民的利益,而且是得到人民群眾的支持,這就是人民戰爭。

人民的支持更多體現在後勤保障上,這次實戰化的沙場閱兵,其實就是一個縮影。在閱兵準備期間,上汽大通就向軍方交付了指揮保障用車,用於接送軍隊官兵和輸送軍備物料等,助力軍民融合。

上汽大通不僅為此次建軍90周年提供了用車,在2015年舉行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大閱兵時,上汽大通也為軍方和中央級媒體提供了指揮保障用車。

上汽大通能在如此重大的活動中入選,關鍵就在於其軍工品質。基於CVDP全球整車開發流程,上汽大通建立了PQCP(產品品質問題控制跟蹤)系統,形成了獨具特色的SCPS精益化生產體系,確保品質精益求精。

擁軍愛軍是上汽集團長期堅持的優良傳統。支持軍隊建設,強我國防也被上汽大通視為義不容辭的責任和至高榮譽。上汽大通的產品在軍、警、法界廣受歡迎,其軍工品質經受住了各種考驗,並在大閱兵期間得以展示。

品質有保證,也讓上汽大通在國際市場上風生水起,產品主要銷往澳、新、歐洲等發達國家的成熟市場。並且馬來西亞和伊朗等國,也已將其作為軍警用車使用。

以上汽大通為代表,中國企業正在通過軍民融合的方式共築長城。中國不僅武器裝備強於印度、汽車等民用產業也強於印度,更關鍵的是,我們的人民和企業如此擁軍愛軍,我們的軍隊怎能不取得勝利呢?

後方支援的群眾同樣不怕苦、不怕死。據當時參戰的指揮員回憶:

“反擊戰開始後,我們沿江一路下推,一個連擊潰了印軍上千人。沒有公路,印軍想不通,中國軍隊靠什麼供給給養?以為我們有什麼高級食品,吃一頓能管好幾天。其實,我們就是靠老鄉支前,靠□牛運輸。那一仗,支前的犛牛就有三萬多頭。這邊的所有物資,還有傷患烈士,都是靠老鄉背。家家戶戶都出人,十二三歲的孩子也支前。當地老鄉十二三歲就能背一百四五十斤,不穿鞋。德東下邊紮西家的小男孩,才四歲,跟爸爸媽媽一起,他背了四筒罐頭,有八斤重,爸爸牽著他爬山支援我們。沒有老鄉,我們根本沒法打勝仗。”

據統計,支前的老鄉們在一個月時間內,運送糌粑112萬公斤、酥油3萬公斤、牛羊肉66萬公斤、柴火150萬公斤、馬料48萬公斤、蔬菜15萬公斤。除去犛牛運輸的,每個人都至少背著100公斤物資長途跋涉,還翻越了喜馬拉雅山,這是今日的美軍都難以完成的。當時指揮東段反擊的西藏軍區司令員張國華中將曾說,“要是沒有翻身農奴的支援,真不敢打這一仗!”

人民戰爭是我軍克敵制勝,以弱勝強的法寶,淮海戰役的勝利,就是人民群眾用“獨輪車推出來的”。對印自衛反擊戰,同樣是依靠人民,才在惡劣的環境下保障了後勤,取得了勝利。

前幾天的朱日和閱兵上,殲-20和東風系列導彈等大殺器紛紛亮相。有人問,現在高科技這麼厲害,打仗是不是越來越“專業”,不再是人民戰爭了?局座認為,人民戰爭永不過時,只要這場戰爭是為了人民的利益,而且是得到人民群眾的支持,這就是人民戰爭。

人民的支持更多體現在後勤保障上,這次實戰化的沙場閱兵,其實就是一個縮影。在閱兵準備期間,上汽大通就向軍方交付了指揮保障用車,用於接送軍隊官兵和輸送軍備物料等,助力軍民融合。

上汽大通不僅為此次建軍90周年提供了用車,在2015年舉行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大閱兵時,上汽大通也為軍方和中央級媒體提供了指揮保障用車。

上汽大通能在如此重大的活動中入選,關鍵就在於其軍工品質。基於CVDP全球整車開發流程,上汽大通建立了PQCP(產品品質問題控制跟蹤)系統,形成了獨具特色的SCPS精益化生產體系,確保品質精益求精。

擁軍愛軍是上汽集團長期堅持的優良傳統。支持軍隊建設,強我國防也被上汽大通視為義不容辭的責任和至高榮譽。上汽大通的產品在軍、警、法界廣受歡迎,其軍工品質經受住了各種考驗,並在大閱兵期間得以展示。

品質有保證,也讓上汽大通在國際市場上風生水起,產品主要銷往澳、新、歐洲等發達國家的成熟市場。並且馬來西亞和伊朗等國,也已將其作為軍警用車使用。

以上汽大通為代表,中國企業正在通過軍民融合的方式共築長城。中國不僅武器裝備強於印度、汽車等民用產業也強於印度,更關鍵的是,我們的人民和企業如此擁軍愛軍,我們的軍隊怎能不取得勝利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