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你就是你想要成為的那個人”,屁啊!

原創 2017-08-05 周世通 深扒有料

01

經常聽某位成功學大師說, “你就是你想要成為的那個人!”

被這句話一激勵, 特麼容易瞬間就達到高潮!可以成為自己想要成為的那個人,

這不是很多人夢寐以求的事情嗎?

然而, 事實上, 你真的成為“那個人”了嗎?你想要成為的那個人不是一個成功人士嗎?為什麼, 為什麼我現在仍然 “一無是處”?

你只是說出了開頭, 卻猜不到結尾!現實就是這麼讓人瞠目結舌!

細思極恐, 你想要成為的那個成功人士, 更多時候只是腦海中一閃而過的豪言壯語罷了。

你沒有看錯, 只是“一閃而過”而已, 就像意淫自己是個成功人士一樣, 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平時生活是什麼樣子, 就是什麼樣子, 絲毫不受當時頭腦發熱的的影響。

就像馬雲爸爸曾經說過的, “晚上想千條路, 早上起來走原路。 ”你依然頑固得像小強那般打也打不死。

02

你依然沒有按照想要成為那個人的方式去思考,

去努力, 去改變, 去生活。 過去自己有多無能, 現在自己就有多無力, 你怎麼可能會改變呢?

甚至在你潛意識裡, 根本就不相信你可以成為那個人, 或者說你的思維慣性根本就不是那個人, 這阻力可能大得遠遠超出你想像。

你平時生活當中關注的是什麼?吃喝拉撒睡, 上班下班看電視上班下班……並不是說“那個人”就不用吃喝拉撒睡了, 而是你的眼裡只有吃喝拉撒睡, 然後沒有別的了。

在《窮爸爸富爸爸》這本書裡, 當我想要得到某個“奢侈”東西的時候, 窮爸爸會說, 我們買不起, 別癡心妄想了, 一下子斬斷了孩子的念頭。

富爸爸則會說, 想要得到好東西是好事, 但我們能夠通過什麼方法得到它呢?富爸爸給孩子希望,

並且啟發孩子去思考。 這就是典型的窮人思維與富人思維。

天哪, 原來我們就是這樣被一代又一代的窮人祖先教傻的, 如果我們沒有意識到這窮人思維, 我們還會理直氣壯地教給下一代, 這得有多可怕!

03

你是不是不知道, 我們的思維模式是由語言組織的, 而你的語言描述的是什麼狀態, 那個狀態就是你塑造自己的模樣, 也就是現實中的你。

而你想要成為的那個人, 只是在腦海中一閃而過, 就像荷爾蒙飆升一樣, 激情消退之後, 你就打回原形, 就蔫了, 並不總存在於你的慣性思維中, 或者你腦海裡根本就沒有這個人。

你依然是你口中的那個自己, 並且有千言萬語驗證了自己的預言:我怎麼可能成為那個人,

我有幾斤幾兩自己還不清楚, 就混球一個, 做做美夢倒可以……

好吧!可能你並沒有這麼赤裸裸地貶低自己, 而是以一種“阿Q式”的勝利自我安慰, 平衡無形之中形成的“窮爸爸”形象而不自知, 但是你已經不是那個人了。

如果你還不敢相信, 有個科學說法叫“自證預言”, 你就是你口中的那個人, 你一直認為自己不可能成為想要成為的那個人, 恭喜你, 你的願望達成了, 你確實不是。

你一直認為自己做不成事, 你確實一直一事無成。

你一直認為自己軟弱無能, 你確實一直軟弱可欺。

你一直認為自己非常不幸, 你確實一直黴運重重。

……

04

可能你已經受夠了原來的那個自己了, 卻無力改變, 但是你真的受夠了嗎?你確定?

假如你受夠了,

那麼就別在誤導自己了。 你之所以成為現在的模樣, 是因為你過去的種種行為成就了現在的你。

既然目前的狀態不是你想要, 那麼你從此刻開始, 就得做出改變, 才可在未來當中成就不一樣的自己, 哪怕是自欺欺人, 你也要深信不疑自己就是想要成為的那個人, 自己先信了別人才會信, 信久了你就信了。

但並不是躺在床上做白日夢。 “有志者, 事竟成”不知道誤導了多少人, 其中的“意志”是磨練出來的, 不是想出來的。

正因為你信了, 之前認為做不成的事, 現在你偏偏不信那個邪, 非得努力拼一把不可, 即使剛開始做, 可能不是很順利, 但是你想要成為的那個人, 怎麼可能輕言放棄呢?於是你就這樣想方設法為自己死磕到底, 不斷接近想要成為的那個人。

05

邏輯思維的音訊說最近有一個新研究證明:鍛煉可以的帶來更多積極行為,比如,更樂於進行有意義的社交,從而通過鍛煉可以達到治療抑鬱和焦慮的效果。

喬治梅森大學臨床心理學博士凱文·揚說:“在消沉抑鬱或處境艱難的時候,我們會告訴自己,只要心情好起來就能擺脫困境。可常見的情況是,只有擺脫了困境,我們的心情才會好起來。”

而鍛煉的作用就是,打破這個雞生蛋和蛋生雞的困境迴圈,通過鍛煉帶來積極情緒,從而讓人去做更多積極行為。

他還說:“抑鬱是種折磨,而鍛煉是我們的干預工具。”

同理,那麼就像前文提到的“自欺欺人”只是干預工具,並不是麻痹自我的逃避手段,即使你不是想要成為的那個人,但是你依然深信自己就是那個人,或者說正走在成為那個人的路上,這樣不是更大概率地成為那個更好的自己嗎?

而馬上行動,就是打破閉環最有效的手段。並不是看到希望才努力,而是努力了才看到希望。

06

羅永浩曾說,演講一定要有好心情。但是心情有時候真不是自己能做主的,難道就只能被動接受外界的干預嗎?未必。

羅永浩說,如果心情不好,但是你又不得不讓它變好,方法就是你用心情好的方式去行動。比如,找個沒人的地方,自己歡呼雀躍一下,就像小孩子那樣又蹦又跳,你會發現自己的心情果然就能好起來了。

這裡的理論基礎是:一個人其實由三部分組成,就是意識,感受和行動。一般人的順序是,先感受到負面情緒,然後意識到心情不好,最後體現在行動上。

但是這三個部分的次序是可以強行調整的,你先在行動上假裝情緒好,反過來影響意識,最後改變了感受。

這個方法論同樣適用你想要成為的那個人,你先在行動假裝自己就是那個人,並且用行動影響意識,最後增強成為那個人的感受,再由感受組織成語言思維暗示自己,如此形成正迴圈。

所以,即使在自己不是那個人的被動情況下,我們仍然可以變被動為主動,成為更好的自己!

不斷接近想要成為的那個人。

05

邏輯思維的音訊說最近有一個新研究證明:鍛煉可以的帶來更多積極行為,比如,更樂於進行有意義的社交,從而通過鍛煉可以達到治療抑鬱和焦慮的效果。

喬治梅森大學臨床心理學博士凱文·揚說:“在消沉抑鬱或處境艱難的時候,我們會告訴自己,只要心情好起來就能擺脫困境。可常見的情況是,只有擺脫了困境,我們的心情才會好起來。”

而鍛煉的作用就是,打破這個雞生蛋和蛋生雞的困境迴圈,通過鍛煉帶來積極情緒,從而讓人去做更多積極行為。

他還說:“抑鬱是種折磨,而鍛煉是我們的干預工具。”

同理,那麼就像前文提到的“自欺欺人”只是干預工具,並不是麻痹自我的逃避手段,即使你不是想要成為的那個人,但是你依然深信自己就是那個人,或者說正走在成為那個人的路上,這樣不是更大概率地成為那個更好的自己嗎?

而馬上行動,就是打破閉環最有效的手段。並不是看到希望才努力,而是努力了才看到希望。

06

羅永浩曾說,演講一定要有好心情。但是心情有時候真不是自己能做主的,難道就只能被動接受外界的干預嗎?未必。

羅永浩說,如果心情不好,但是你又不得不讓它變好,方法就是你用心情好的方式去行動。比如,找個沒人的地方,自己歡呼雀躍一下,就像小孩子那樣又蹦又跳,你會發現自己的心情果然就能好起來了。

這裡的理論基礎是:一個人其實由三部分組成,就是意識,感受和行動。一般人的順序是,先感受到負面情緒,然後意識到心情不好,最後體現在行動上。

但是這三個部分的次序是可以強行調整的,你先在行動上假裝情緒好,反過來影響意識,最後改變了感受。

這個方法論同樣適用你想要成為的那個人,你先在行動假裝自己就是那個人,並且用行動影響意識,最後增強成為那個人的感受,再由感受組織成語言思維暗示自己,如此形成正迴圈。

所以,即使在自己不是那個人的被動情況下,我們仍然可以變被動為主動,成為更好的自己!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