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八旬老太進冰棺4小時後復活了 “假死”並不很稀奇

8 月 1 日, 在泰州靖江就發生一起"死而復生"事件, 一名 89 歲的老婦"死亡"後被放進冰棺四小時後又活了過來。 當天外孫女拜跪後, 走到冰棺邊, 發現棺內被子有起伏, 叫大家快來, 鄰里親戚趕緊把棺材打開, 將老人扶起, 隨後在家人的攙扶下, 躺在床上休息。

泰州市第四人民醫院急診科主任仲衛東介紹, 從老太情況看, 老人年齡偏大且有高血壓, 而近期泰州氣溫較高, 老人可能是呼吸心跳極微弱, 造成判斷失誤以為老人死了。 該老人應該並未真死亡, 而是民間所說的假死, 暈厥, 她的心跳呼吸極其微弱以至於一般人無法感知, 而她極微弱的心跳呼吸供應了極低的代謝。 老人被裝進冰櫃後, 由於氧攝入不足, 二氧代碳儲留, 刺激了大腦呼吸中樞化學感受區, 引起呼吸中樞興奮, 呼吸增強, 所以老人醒了。 因此, 平常生活中, 有人意識喪失後, 應及時送往醫院,

由專業人士專業儀器判定, 做必要的急救措施, 就可識別。

“假死並不是什麼稀奇事兒。 ”有著豐富急救經驗的中國醫學救援會常務副會長李宗浩指出, 人的死亡分為無法挽救的生物學死亡和可搶救的臨床死亡, 後者的俗稱便是“假死”。 每一個最終步入死亡的人都經歷過“假死”的階段, 這個時期人的呼吸和心跳極其微弱, 新陳代謝極為緩慢, 病人嚴重昏迷, 就像死了一樣。

只是對於原本身患重病或已達壽終正寢的人來說, 這個過程極為短暫, 之後很快進入真正的死亡。 但對於那些心肌梗死、氣管異物、縊死、溺死、觸電、中毒等事故而突然死亡的人來說, “假死”時間長短不一, 一般能持續十分鐘以上。 這期間若積極救治是有可能挽救回來的。

這也是為什麼在緊急救援時, 即使呼吸心跳完全停止, 醫務人員還會持續搶救半小時以上的原因。

正因為“假死”狀態的存在, 臨床上判斷死亡有非常嚴格的檢查標準。 上海瑞金醫院急診科副主任醫師童建菁指出, 判斷死亡需綜合五條標準:一是用手感受頸動脈的搏動, 對於嬰幼兒可以觸碰上臂的肱動脈, 要持續5~10秒;二是觀察自主呼吸, 可以查看胸口是不是有自然的起伏;三要觀察瞳孔是否發生散大;四是查看是否出現口唇、全身皮膚青紫;第五條最關鍵, 要看心電圖是否呈一條直線。

“假死”的人很容易被誤以為已經真正死亡。 普通人沒有專業經驗, 摸不到大動脈不說, 如果摸手腕處, 很容易因為緊張情緒將自己的心跳當做人還活著的信號。

童建菁建議, 最好的做法是拍肩膀看意識和細緻查看呼吸心跳等體征。 對於毒物中毒、煤氣中毒、觸電、溺死、上吊等人群, 因為他們意識已經不清, 除了採用基本的判斷, 尤其要延長觀察的時間。 (綜合自現代快報、健康時報)

關注健康時報大夫說微信, 聽權威專家說盡健康事。 微信關注方式:搜索“大夫說官微”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