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頭條︱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科普小記者走進武鋼博物館、武鋼煉鐵廠探尋“真相”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相信大家的腦海裡

一定會出現那烈焰熊熊的

煉鋼場面~

8月4日, 武漢科技報聯合青山區科協共同舉辦以“鋼鐵——國之脊樑”為主題的特色科普活動,

20多名少年科普小記者及其家長一起走進武鋼博物館和武鋼煉鐵廠, 感受鋼城文化, 親眼目睹“鋼鐵的誕生”。

01

博物館裡:“穿越”冶金歷史時空

走進博物館寬敞的大廳, 一條三米寬、百米長的“鋼鐵大道”, 從門前廣場一直延伸到博物館內,

所用材質全部是武鋼優勢產品——熱軋薄鋼板。

展廳內有不少栩栩如生的場景雕塑, 如一樓介紹青銅時期冶煉的展區內, 20多個30釐米高的陶俑向人們展示了冶煉青銅器的全過程, 小記者們仿佛進入鋼鐵王國。

“咱們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是什麼啊?”講解員為小記者們揭開了謎底,

武鋼第一爐鐵就是該館的鎮館之寶。 這塊鎮館之寶館藏於博物館的二樓展區。 這是1958年9月13日武鋼投產時, 煉出的第一爐鐵樣品, 約重40公斤。 “為什麼會選武鋼第一爐鐵做鎮館之寶呢?”講解員介紹, 武鋼第一號高爐煉出的第一爐鐵水, 標誌著新中國興建的第一個大鋼都的誕生, 具有獨特歷史意義。

接著小記者們依次參觀了冶金史、武鋼發展史、鋼鐵生產模擬等展廳, 大家仔細地聽, 認真地看, 不時在採訪本上記錄著, 還有的拿起相機和手機不停地拍攝著。

館內收藏的大量圖片和珍貴的歷史實物, 不僅濃縮了武漢鋼鐵業50年創業興業的歷史, 也見證了中國近現代工業史的發展。 小記者馬林致說:“我才知道鳥巢、汽車、機場和太空梭用的都是武鋼生產的鋼材啊!”

02

煉鐵廠:1500℃見證“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參觀完博物館, 小記者們坐上通勤車來到武鋼煉鐵廠。 跟隨工程師班兆東進入了八號高爐車間, 一股熱浪就撲面而來, 沒走多遠小記者們一個個都是“大汗淋漓”,

大家感慨道:在這裡工作的工人叔叔們太辛苦了!

“你看, 那個紅色的是鐵水吧?”, “哇, 這個爐子超級大呢!”。 眼前的一切對於小記者們來說既震撼、又神奇:四周都是巨大的鋼鐵構件, 沸騰的鐵溝就像“火焰山”, 噴吐著熱焰, 溝內鐵水猶如翻滾的岩漿, 不時還有鐵花向周圍噴濺。站在1500℃高溫的鐵溝旁,工人們穿著厚厚的防護服拿著鐵釺在爐前揮汗如雨。

相比嘈雜悶熱的爐前出鐵平臺,旁邊的主控室就涼快愜意了許多,將礦石煉成鐵水,這裡是整個過程的操控“大腦”。 牆上十幾台顯示器監控著高爐煉鐵的各個生產參數,“整個煉鐵過程依靠現代資訊化管理,只要在操作室裡動動按鈕,鋼鐵便能錘煉出來,目前日產量一萬噸以上。”班兆東指著生產指揮中心的螢幕說。

很多小記者非常好奇,我們平時生活中用的鋼鐵具體是怎麼來的?用班兆東的話來說,“煉鐵就是還原”。 高爐把裝入其中的鐵礦石、燒結礦、焦炭進行科學布料,用不了多久,一爐爐鐵水通過複雜的物理化學反應被還原出來。鐵水從高爐流出來,通過分離,鐵水流入魚雷罐送往煉鋼廠。上部表面的爐渣經過水沖之後成為水泥廠的原料。

“從博物館到煉鐵廠,處處能感受到書本和現實碰撞出的火花。”一位元陪伴小記者前來參加活動家長表示,第一次目睹了 “礦石冶煉成精鋼”的畫面,親眼觀看了鐵花四濺的壯麗場景,不禁感歎科技力量之偉大。

不時還有鐵花向周圍噴濺。站在1500℃高溫的鐵溝旁,工人們穿著厚厚的防護服拿著鐵釺在爐前揮汗如雨。

相比嘈雜悶熱的爐前出鐵平臺,旁邊的主控室就涼快愜意了許多,將礦石煉成鐵水,這裡是整個過程的操控“大腦”。 牆上十幾台顯示器監控著高爐煉鐵的各個生產參數,“整個煉鐵過程依靠現代資訊化管理,只要在操作室裡動動按鈕,鋼鐵便能錘煉出來,目前日產量一萬噸以上。”班兆東指著生產指揮中心的螢幕說。

很多小記者非常好奇,我們平時生活中用的鋼鐵具體是怎麼來的?用班兆東的話來說,“煉鐵就是還原”。 高爐把裝入其中的鐵礦石、燒結礦、焦炭進行科學布料,用不了多久,一爐爐鐵水通過複雜的物理化學反應被還原出來。鐵水從高爐流出來,通過分離,鐵水流入魚雷罐送往煉鋼廠。上部表面的爐渣經過水沖之後成為水泥廠的原料。

“從博物館到煉鐵廠,處處能感受到書本和現實碰撞出的火花。”一位元陪伴小記者前來參加活動家長表示,第一次目睹了 “礦石冶煉成精鋼”的畫面,親眼觀看了鐵花四濺的壯麗場景,不禁感歎科技力量之偉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