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守護者|安徽鳳台祖孫三代接力守護烈士陵園69年:因為承諾

在安徽省鳳台縣丁集鎮上, 坐落著由蒼松綠柏圍繞著的“板張集”革命烈士陵園, 陵園的中央屹立著一塊紀念碑, 上面寫著“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幾個大字。

69年來, 李文傳、李學成、李傑祖孫三人相繼守護著陵園, 讓它從荒地, 到初有規模, 再到成為“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目前已迎來10萬多人前來參觀、掃墓。

李學成介紹父親李文傳的事蹟。

1948年10月, 豫皖蘇第六軍分區決定解放鳳台縣城。

10月11日晚, 先後有12位戰士犧牲, 這些烈士們的遺骨被安葬在鳳台縣丁集鄉西4公里幸福溝畔、板張集村頭。 因為部隊首長的一句囑託, 時年16歲的李文傳擔負起看護烈士墓地的重任。

李學成給學生們講述英烈事蹟。

李文傳一直守護這座陵園長達56年, 後傳給兒子李學成,

從小就和父親一起守護陵園的李學成, 對陵園有著特殊的感情, 承諾父親守護好陵園之後, 算上和父親一起守護的日子, 到現在已經有40年之久。 他的接班人將會是兒子李傑。

69年前的一句囑託, 成為了祖孫三代的責任。 他們覺得既然承諾了, 就要把它作為一種責任承擔下來。

8月3日, 陵園的守護者李學成接受了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的電話採訪, 回憶起這些年守護陵園的點點滴滴。

李學成為學生們做講解。

【對話李學成】

澎湃新聞:為什麼會守護這片陵園這麼久?

李學成:我父親在69年前, 接受一位部隊首長的囑託, 要守護好這些烈士的墓地。 父親就覺得既然承諾了, 那這就一種責任。 而我從小就和父親一起守護這個烈士陵園, 聽他講革命故事, 放學或者放假時, 都會幫著他在陵園裡撿垃圾, 慢慢地對陵園也就有了感情。 我們始終覺得守護這片陵園是一件很光榮的事情。 2004年, 父親因病去世了, 他臨終時還交代我說, 別人囑咐我要守護好這陵園, 現在你也要把陵園看好,

無論如何都要堅守下去。

李學成在擦拭陵園設施。

澎湃新聞:守護這麼多年都做了哪些事情?

李學成:之前陵園都是荒地, 沒有路, 我父親為了方便他人過來掃墓、祭奠, 就用架子車從200米開外的地方取土墊路, 修了一條通到烈士墓的路。 還有最早的時候, 農村實行土地承包責任制,墓地附近的個別村民總想擠佔墓地種糧,我父親就用自己家的好地和別人家的換了,才讓他們停止侵佔墓地。

澎湃新聞:現在您的孩子也和您一起守墓?

李學成:是的,我三兒子李傑,從2003年開始就和我一起去陵園守墓,到現在也有14年了。目前陵園也逐漸建成,規模也不小了,我讓孩子們外出打打工,但他們平時還會回來,幫著我給墓地除草,為陵園花草、樹苗打農藥、施肥,管理好陵園的五千多棵樹。

澎湃新聞:家人是怎麼看的?

李學成:家裡人都很支持,也理解我。有時候,我在陵園忙的中午不能回家,家裡人就會給我送飯送水。在2014年過年的時候,我在陵園裡不小心摔倒,當時就昏迷過去了,幸虧及時被送到鳳台縣醫院搶救才撿回一條命。那時候老三李傑就跟我說,將來等我幹不動的時候他會接我的班,把烈士墓繼續守護下去。

李學成夫婦給小孫女講英烈故事。

澎湃新聞:現在家裡的主要收入是什麼?靠什麼來維持生活?

李學成:現在家裡有我和老伴兒兩人,還有孫子孫女,種著家裡的4畝多地,也夠我們一家人吃喝過日子。我三個兒子都工作掙錢了,家裡離陵園也就400多米,所以只要不種地的時候都會去陵園巡查一遍。

澎湃新聞:村裡人怎麼看待你們一家三代守護陵園的行為?

李學成:在我父親最開始守護烈士陵園的時候,村裡人不理解他的做法,總是問他這麼做圖個啥,還有的人說父親是傻子,但是父親卻說,烈士們用鮮血換來家鄉的解放,我們能忍心讓他們無處安息?即使你們說我是傻子、呆子,我也要完成政府交待下來的任務,完成守護12位烈士的使命。現在鄉親們說起我們一家,都很敬佩了。

澎湃新聞:現在陵園情況怎麼樣?每年的遊客多嗎?

李學成:現在的陵園一共占地12畝,這幾年來這裡參觀的人已超過10萬人,總共有78個學校和單位來這裡參觀、掃墓。遊客多了,會丟一些垃圾,給我們維護帶來不便。不過我們還是會和遊客說,陵園現在已經有了規模,管理很好,希望大家都愛護這裡。

李學成準備活動用的設備。

澎湃新聞:您會繼續堅守陵園嗎?

李學成:我現在孫子、孫女都有了,也算兒孫滿堂。全家人和和睦睦,兒子、媳婦都很孝順,孫子孫女也很聽話,他們經常和我一起去陵園幫著撿垃圾,保護陵園衛生。我平時就會跟孫子和孫女們講陵園裡烈士的故事,希望能夠感染他們。我們祖孫三代守護這片陵園將近70年,其實不算什麼。以後,不論遇到什麼困難,都會繼續堅持下去。

農村實行土地承包責任制,墓地附近的個別村民總想擠佔墓地種糧,我父親就用自己家的好地和別人家的換了,才讓他們停止侵佔墓地。

澎湃新聞:現在您的孩子也和您一起守墓?

李學成:是的,我三兒子李傑,從2003年開始就和我一起去陵園守墓,到現在也有14年了。目前陵園也逐漸建成,規模也不小了,我讓孩子們外出打打工,但他們平時還會回來,幫著我給墓地除草,為陵園花草、樹苗打農藥、施肥,管理好陵園的五千多棵樹。

澎湃新聞:家人是怎麼看的?

李學成:家裡人都很支持,也理解我。有時候,我在陵園忙的中午不能回家,家裡人就會給我送飯送水。在2014年過年的時候,我在陵園裡不小心摔倒,當時就昏迷過去了,幸虧及時被送到鳳台縣醫院搶救才撿回一條命。那時候老三李傑就跟我說,將來等我幹不動的時候他會接我的班,把烈士墓繼續守護下去。

李學成夫婦給小孫女講英烈故事。

澎湃新聞:現在家裡的主要收入是什麼?靠什麼來維持生活?

李學成:現在家裡有我和老伴兒兩人,還有孫子孫女,種著家裡的4畝多地,也夠我們一家人吃喝過日子。我三個兒子都工作掙錢了,家裡離陵園也就400多米,所以只要不種地的時候都會去陵園巡查一遍。

澎湃新聞:村裡人怎麼看待你們一家三代守護陵園的行為?

李學成:在我父親最開始守護烈士陵園的時候,村裡人不理解他的做法,總是問他這麼做圖個啥,還有的人說父親是傻子,但是父親卻說,烈士們用鮮血換來家鄉的解放,我們能忍心讓他們無處安息?即使你們說我是傻子、呆子,我也要完成政府交待下來的任務,完成守護12位烈士的使命。現在鄉親們說起我們一家,都很敬佩了。

澎湃新聞:現在陵園情況怎麼樣?每年的遊客多嗎?

李學成:現在的陵園一共占地12畝,這幾年來這裡參觀的人已超過10萬人,總共有78個學校和單位來這裡參觀、掃墓。遊客多了,會丟一些垃圾,給我們維護帶來不便。不過我們還是會和遊客說,陵園現在已經有了規模,管理很好,希望大家都愛護這裡。

李學成準備活動用的設備。

澎湃新聞:您會繼續堅守陵園嗎?

李學成:我現在孫子、孫女都有了,也算兒孫滿堂。全家人和和睦睦,兒子、媳婦都很孝順,孫子孫女也很聽話,他們經常和我一起去陵園幫著撿垃圾,保護陵園衛生。我平時就會跟孫子和孫女們講陵園裡烈士的故事,希望能夠感染他們。我們祖孫三代守護這片陵園將近70年,其實不算什麼。以後,不論遇到什麼困難,都會繼續堅持下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