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國際>正文

身陷多重危機的日本,安倍經濟學的“三支箭”還能飛多遠?

近期,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終於為他"有毒的傲慢"付出了代價, "安倍經濟學"難以繼續維持日本經濟的穩定。 安倍雄心勃勃的計畫突遇風波, 被認為最有希望拯救日本脫離20年通縮泥淖的安倍經濟學究竟還能走多遠?

有人認為:人口規模不可逆轉的萎縮和日本社會文化的深層結構決定了日本經濟的常態通縮, 僅靠"異次元"貨幣政策和積極財政政策不可能實現安倍通脹2%的預期目標。 日本社會正在接近達成"光榮衰落"共識, 而抱有重塑日本"野望"的安倍和安倍經濟學在一些日本人士眼中漸漸成為阻礙和負累。

黑田正彥是安倍經濟學貨幣政策的操盤手, 肩負的使命重大

飛了五年的三支箭 2012年12月, 脫胎換骨的安倍在推出了意圖讓日本重生的安倍經濟學, 其核心措施為量化寬鬆、積極財政政策和結構性改革。 這三大措施被譽為"三支箭"。 "三支箭"的箭靶只有一個,

即創造通脹。 毋庸諱言, 通脹的實質就是政府通過開動印鈔機從個人口袋裡"偷錢"。 但對一個經濟體而言, 通脹是必要的惡。

良性的通脹, 有利於刺激社會的需求和投資, 進而促進經濟增長和社會繁榮。 與通脹比, 真正可怕的是通縮。 在日本失去的二十年裡, 通縮如同噩夢一般折磨著日本經濟和日本社會。 人們不願消費, 不願投資, 不願創業;企業不敢漲價、不敢擴張、不敢創新。

1980年代末日本資產泡沫破滅之後, 日本經濟之所以陷入長期通縮而失去二十年, 是當時的大藏省低估壞賬規模、日本央行謀求獨立性而選擇縮表、勞動力拐點三個因素疊加的結果。 對此, 安倍有清醒的認知。 在重新執政之後, 他打破傳統任命黑田正彥為日本央行行長,

推出"異次元"量寬政策。

想盡一切辦法擴張政府債務和增加財政赤字, 按照需求經濟學的教科書創造需求;同時力推結構性改革, 設立"國家戰略特區"制度和推廣"女性經濟學", 打破既得利益的壁壘, 釋放日本社會的潛能。 安倍的"三支箭", 可謂有的放矢。 劉慶彬在安倍經濟學推出伊始, 就斷言日經指數將重上兩萬點。

即使在政府主導一切的威權國家裡, 央行也不能直接購買ETF基金釋放流動性, 而黑田"異次元"量寬政策則允許日本央行直接支持股市等資產市場。 安倍的如意算盤是, 利用股市創造一個讓企業感覺更強大、讓薪資上漲、讓日本徹底打破其20年通縮思維的週期。

而且安倍也意識到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局限性,

一直在艱難推動日本社會的結構性改革。 為了增加整個日本社會的勞動力供給, 安倍提出了婦女賦權願景, 以促進兩性平等和增強女性獨立性為旗號, 提高日本女性的勞動參與率。 通過創設國家戰略特區, 孵育美國式的自由企業。 "徹底消除特殊的限制和制度, 蘊育出世界最先進的商業都市"。

安倍經濟學的邏輯自洽而完美, 有激動人心之處, 最終也得到了日本朝野的認同。 這劑對症的猛藥下去, 日本經濟通縮的沉屙按照經濟學的預期應該治癒。 但可悲的是"三支箭"飛了五年也沒有正中靶心, 日本經濟界夢寐以求的2%通脹至今沒有實現。

安倍經濟學的劫與難 經濟體進入老齡社會, 意味著投資和需求不可避免地陷入萎縮

2016年1月29日, 日本央行宣佈降息至負0.1%。 為向市場投放更多的流動性, 日本央行已經把利率這一貨幣工具利用至極限。 而反應企業投資意願的社會貸款餘額增長依舊乏力, 極其廉價的資金依然乏人問津。 而吊詭的是,"安倍牛市"的財富效應也始終沒有顯現,資產價格上漲增加的國民財富仿佛被吸進了黑洞,沒有轉化成消費需求。 問題出在哪裡?

這是老齡化的日本社會的一個"怪現象",日本一個90多歲的老人還在開店賺錢,"他擔心老無所養,多攢一些錢安度晚年"。日本老人根深蒂固的不安全感導致他們過度儲蓄,而這正是安倍經濟學貨幣政策失效的一個重要原因。 2014年,日本推出了"小額投資免稅制度"(NISA),帳戶持有人每年最多可以投資120萬日元的股票和共同基金而不用繳稅。

此項政策的初衷在於鼓勵年輕人投資,結果卻被精明的日本老人用作避稅工具。自該項目推出以來,約1000萬人開了戶,但逾半數是60歲以上的老年人,而且在整個專案中,每個帳戶的平均金額依然低於90萬日元。 而安倍想要通過增加消費稅等稅制改革重建財政的努力,卻因為高齡民主屢次受阻,導致積極的財政政策有名無實。

日產汽車董事志賀俊之說,"社會保障費用壓迫財政支出,導致對研究、教育等面向未來的投資受到擠壓,欠缺平衡"。 被戲稱為“平成廢物”的日本年輕人,追求“小確幸”的生活。

當然,在"寬鬆教育"下成長的、被戲稱為"平成廢物"的日本新一代年輕人自身也存在諸多問題。追求"小確幸"是這一代人的主流價值觀念,他們"自甘下流",多數人寧願宅在家中沉湎於二次元文化,而不願像美國、中國等國家的年輕人那樣背井離鄉到大城市追求夢想。這屆人民不行,對安倍來說不是一句戲言,而是一種沉痛的無奈。

不過有日本學者認為,這是由日本傳統的家長制家庭結構對年輕人制度性、系統性掠奪造成的消極抵抗。 而作為安倍經濟學的第三支箭,結構性改革遇到的阻礙和困難更多、更大。在安倍期間,日本女性的勞動參與率雖然得到提升,但日本在世界經濟論壇(WEF)各國性別平等排行榜上的排名持續滑落。

為促進神奈川縣女性賦權而成立的"神奈川女性的活躍支援團"專家組11人都是男性,這一現實中的黑色幽默反映了日本社會深層文化結構固化的嚴重。

當美聯儲停止量化寬鬆並近來來首次縮表之後,留給安倍經濟學的時間視窗所剩無幾。而東京都知事小池百合子的攪局、加計學園、內閣重組等此起彼伏的危機,又讓安倍不得不花費更多心力。而且,安倍現階段似乎亦將修憲實現"國家正常化"作為更高優先順序的目標。"現在或許是安倍經濟學的最後機會,如果再不成功,安倍經濟學就該思考如何退出了"!

而吊詭的是,"安倍牛市"的財富效應也始終沒有顯現,資產價格上漲增加的國民財富仿佛被吸進了黑洞,沒有轉化成消費需求。 問題出在哪裡?

這是老齡化的日本社會的一個"怪現象",日本一個90多歲的老人還在開店賺錢,"他擔心老無所養,多攢一些錢安度晚年"。日本老人根深蒂固的不安全感導致他們過度儲蓄,而這正是安倍經濟學貨幣政策失效的一個重要原因。 2014年,日本推出了"小額投資免稅制度"(NISA),帳戶持有人每年最多可以投資120萬日元的股票和共同基金而不用繳稅。

此項政策的初衷在於鼓勵年輕人投資,結果卻被精明的日本老人用作避稅工具。自該項目推出以來,約1000萬人開了戶,但逾半數是60歲以上的老年人,而且在整個專案中,每個帳戶的平均金額依然低於90萬日元。 而安倍想要通過增加消費稅等稅制改革重建財政的努力,卻因為高齡民主屢次受阻,導致積極的財政政策有名無實。

日產汽車董事志賀俊之說,"社會保障費用壓迫財政支出,導致對研究、教育等面向未來的投資受到擠壓,欠缺平衡"。 被戲稱為“平成廢物”的日本年輕人,追求“小確幸”的生活。

當然,在"寬鬆教育"下成長的、被戲稱為"平成廢物"的日本新一代年輕人自身也存在諸多問題。追求"小確幸"是這一代人的主流價值觀念,他們"自甘下流",多數人寧願宅在家中沉湎於二次元文化,而不願像美國、中國等國家的年輕人那樣背井離鄉到大城市追求夢想。這屆人民不行,對安倍來說不是一句戲言,而是一種沉痛的無奈。

不過有日本學者認為,這是由日本傳統的家長制家庭結構對年輕人制度性、系統性掠奪造成的消極抵抗。 而作為安倍經濟學的第三支箭,結構性改革遇到的阻礙和困難更多、更大。在安倍期間,日本女性的勞動參與率雖然得到提升,但日本在世界經濟論壇(WEF)各國性別平等排行榜上的排名持續滑落。

為促進神奈川縣女性賦權而成立的"神奈川女性的活躍支援團"專家組11人都是男性,這一現實中的黑色幽默反映了日本社會深層文化結構固化的嚴重。

當美聯儲停止量化寬鬆並近來來首次縮表之後,留給安倍經濟學的時間視窗所剩無幾。而東京都知事小池百合子的攪局、加計學園、內閣重組等此起彼伏的危機,又讓安倍不得不花費更多心力。而且,安倍現階段似乎亦將修憲實現"國家正常化"作為更高優先順序的目標。"現在或許是安倍經濟學的最後機會,如果再不成功,安倍經濟學就該思考如何退出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