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民族歌舞綻放雲南新形象

在今年2月舉行的外交部雲南全球推介活動中, 來自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歌舞團的彝族舞蹈“跳花腰”, 以及李懷秀、李懷福姐弟的“海菜腔”作為冷餐會開場表演閃亮登場。 原汁原味的雲南歌舞, 讓國內外嘉賓感受到了美麗雲南的魅力所在。

彩雲之南的紅土地, 因其獨特的多民族聚居造就了多樣的文化藝術。 據統計, 全省收集到的民族民間舞蹈就有1255個、套路7818套、舞曲6950首、民間舞蹈傳說547個, 打擊樂471首、民歌1352首。 此外, 共有24個民族的代表性舞蹈181個, 其中彝族、傣族、佤族、哈尼族、拉祜族等10個民族的19個舞蹈進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歌舞呈現的是豐富深厚的文化內涵:“老虎笙”裡的老虎教會人們耕作和生活;“孔雀舞”中的孔雀為人們迎來吉祥和幸福;木鼓聲聲猶如天籟之音, 撼人心魄;源於生活勞作的哈尼族舞蹈, 被譽為“東方的踢踏舞”;景頗族的目瑙縱歌、萬人集體舞, 已納入吉尼斯世界紀錄;傈僳族的多聲部合唱, 與巴黎聖母院的唱詩異曲同工;享譽世界的“東方小夜曲”《小河淌水》久唱不衰……雲南, 是名副其實的民族歌舞王國。

作為全國首部大型原生態歌舞集, 楊麗萍任總編導及主演的原生態歌舞《雲南映象》古意與創新交融, 足跡遍及全國29座城市, 並成功走上美國、阿根廷、巴西和歐洲的舞臺, 完成1400多場公演, 海內外票房過億元。

2015年米蘭世博會期間, 紅河《哈尼古歌》作為中國館唯一駐場演出節目, 登上璀璨的國際舞臺, 成為最受關注、最具特色、觀看人數最多的節目之一, 實現了古老哈尼文化從瀕臨失傳到展現世界的轉變。

2015年中英創意產業展期間, 雲南南澗跳菜藝術團的4名演員為中國藝術家薩頂頂助陣, 將彝族傳統的“南澗跳菜”跳進了英國皇宮, 為中英兩國國家領導人現場表演, 讓英國人民領略到多姿多彩的雲南舞蹈之美。

去年7月, “合唱界的奧林匹克比賽”——2016第九屆世界合唱比賽在俄羅斯索契大冰宮體育館開幕。 76個國家和地區的283支合唱團, 超過1.2萬名合唱隊員參與29個組別比賽。 來自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富寧縣的坡芽歌書合唱團作為雲南首支參加比賽的團組獲得“無伴奏民謠”組別比賽金獎,

在雲南音樂史上寫下了精彩一筆。

“一枝獨秀不是春, 百花齊放春滿園。 ”絢麗多姿的民族歌舞以及優秀的歌舞文藝人才, 展現了雲南民族文化的獨特魅力, 成為支撐雲南“歌舞王國”的厚重基石。 獨具特色的雲南民族歌舞正以世界為舞臺, 呈現出快速發展繁榮的新景象, 成為雲南形象的新名片。

本報記者 劉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