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妹妹他鄉求助媒體:哥哥常年毆打雙親!父母為維繫家庭不忍報警!

前兩天, 我們接到一個特殊的求助電話。 求助人姓陳, 老家在瓊中, 多年前遠嫁貴州。 如今, 陳女士人在外, 心卻一直牽掛著家裡的老父母。 背後的原因, 讓人聽了既震驚又憤怒。

陳女士口中的他, 是自己的同胞哥哥阿盛。 陳女士說, 自己常年在外省打工, 後來又嫁到貴州, 雙親一直跟著哥哥一起生活。 幾年前, 父親受傷住院, 她和其他姐妹才知道父親是被哥哥打傷的, 而這樣的情況持續了七八年。

這些年, 陳女士和其他姐妹想過接父母出去生活, 可父母捨不得孫子, 不願離開。 為了孫子, 為了家庭不至於分崩離析,

父母一直啞忍。 陳女士實在看不過, 才向媒體求助。 帶著陳女士的委託, 記者趕到瓊中。 陳女士的父親陳阿公, 把記者約到家附近的偏僻地方, 生怕兒子見到記者上門採訪。

陳阿公今年78歲高齡, 走起路來有些顫顫巍巍, 額頭上有一塊早已癒合的傷疤。 陳阿公說, 他有5個女兒, 只有1個兒子, 所以一直嬌慣兒子, 從沒打罵過兒子。 誰知, 兒子長大後, 染上了賭牌、酗酒的惡習, 還時常打罵父母。

陳阿公說, 兒子阿盛偶爾騎車載客掙點錢, 沒有固定收入。 一旦沒錢, 阿盛就會找他們要。 可是, 兩個老人又哪有錢“養兒到老”呢?

提起這些, 陳阿公有些哽咽。 不僅是他, 他的老伴、兒媳、孫子, 全家人都怕阿盛。 怕老人情緒過於激動, 記者先陪他回了家。

陳阿公的老伴見到記者, 也是滿肚子的苦水要倒。

正當記者跟兩位元老人交談時, 阿盛突然從外面回來, 一見到記者, 就激動地破口大駡。

對於是否毆打父母, 阿盛不直接回應, 而是讓記者當著他的面, 詢問老父母。 然而, 看到兒子暴躁如雷, 陳阿公和老伴嚇得一句話都說不出來。 直播海南記者報導。

面對自己的親生兒子, 兩位老人嚇得一句話都說不出來, 看了讓人心酸、心疼。 而阿盛, 這個而立之年的男人, 非但沒認識到自己的過錯, 反而把生活的不如意全都歸結在父母身上, 怪父母沒給自己留下豐厚家產。

這樣三觀不正的話, 阿盛說得理直氣壯。 他沒想過生活要靠自己打拼, 反是埋怨父母沒給自己留下家產。 不僅如此,

阿盛覺得自己對父母不錯。

子女贍養老人, 是道德的責任, 是法律的義務, 而阿盛卻一副“給父母吃住”就不錯了的樣子。 而且, 之前, 陳阿公說到, 阿盛不但不給他們贍養費, 還伸手跟他們要錢。 事情到了阿盛這裡, 完全顛倒過來。 同樣, 對於是否毆打過妻子, 阿盛又來了一次“反問式”的回答。

事情真的是這樣嗎?記者背著阿盛, 跟他的妻子溝通。 然而, 面對記者的提問, 阿盛的妻子強忍著眼淚搖頭。

嘴上說沒挨打, 但是眼淚一直在流, 這又說明什麼呢?

除了搖頭, 阿盛的妻子就是一個勁兒的流淚, 可見她心裡的委屈。 那麼, 在孩子們眼中, 父親阿盛又是什麼樣的形象呢?

兩個孩子, 大的9歲, 小的6歲。 他們眼中的父親, 喜歡喝酒, 喝完酒還會打人。

這樣的一個家庭, 妻子怕丈夫、老人怕兒子。 可是, 為了下一代在完整的家庭成長, 大家都選擇默默忍受。 甚至, 記者提出要報警, 老人都不同意。

在陳阿公的眼裡, 阿盛是他唯一的兒子, 他再怕兒子, 再氣兒子, 也不想讓員警把兒子帶走, 他的心願就是維持這現有的家。 採訪結束, 記者離開之前, 問了兩個小孩子一個問題, 希望能讓阿盛幡然醒悟。

春秋時期, “孫元覺苦心勸父”的故事, 大家都知道。 說的是, 父親將祖父放在籮筐裡, 背到山上, 要扔掉老人。 孫元覺將籮筐收好, 稱等父親老了, 就能用同樣的方式對待父親, 讓父親震驚、醒悟。 放在這件事上, 阿盛如此對待父母, 難道不怕將來兒子也這般對他?再倒過頭來說, 對於老人來說,

不尋求法律保護, 是縱容兒子, 讓事情越來越糟糕。 我們希望, 阿盛能醒悟, 也希望老人不要繼續啞忍, 學會保護自己。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