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恩施這條街,逛了200多年也沒逛夠!

老街印象

青山裡, 淙溪旁, 古街長廊, 石磚厚瓦。 數百間木房子以緊密相連的姿態挨在一起, 屋頂雕花翹首探頭, 年邁的老人坐在門前的木椅上, 眯縫著眼, 享受天倫之樂。 長街以外, 阡陌連片的茶園用清新動人的綠色, 為寧靜的村莊暈染出幾分詩意……如果不是耳旁呼嘯而過的汽車發動機聲音, 總會誤以為走進了另外一個世界, 另外一段時光。

這是我對宣恩縣椒園鎮慶陽壩村的印象。 在我眼裡, 這條長街像一位悠然的老者, 步履從容地走過歷朝歷代的喧囂盛世, 見證了繁華的商賈貿易往來, 在年年月月裡沉澱下獨有的魅力和風韻,

成為今日我守望塵囂喧嘩的出口。

老街流古韻

位於鄂西腹地的宣恩縣椒園鎮慶陽古街, 以其200餘年久遠悠長的歷史重複演繹著土家人的生活, 展示著“土家商貿活化石”的獨特魅力。

慶陽壩村地處交通要道, 古設驛站。

清朝民國兩代, 湖北、湖南、四川的“鹽花大道”和“騾馬大道”經過慶陽。 慶陽壩地處山區, 是少數民族聚居地, 以土家族、苗族、侗族為主體, 融合其他民族形成的涼亭街街民, 有傳統的手工業者、醫藥世家和商賈旺族。 儘管歲月穿梭, 如今的街道裡依然能尋見繁華。

青磚烏瓦吊腳樓, 古韻悠悠涼亭街。 據《宣恩民間建築》記載, 慶陽涼亭古街始建于清乾隆初年, 屬涼亭式雨街, 街道建築面積0.1平方公里, 兩條街道交錯排列, 以街面、巷道和橋樑貫通, 集土家吊腳樓和侗族涼亭構架於一體。

老街生活悠然自得

慶陽涼亭主街道長561米, 靠山面水而建。 主街道兩側建木質瓦房, 65棟房子間隔5米相向而立, 形成集市, 佈局錯落有致。 臨街面為櫃檯, 臨溪面吊腳, 整條街為涼亭式。 街房屋為木結構穿鬥式, 簷搭簷、角接角首尾相連, 一氣貫通。

第一次到慶陽老街時, 正趕上百姓“逢場”(趕集), 古街兩邊擺滿了老鄉們挑來的貨物, 布料、副食、土雞、臘蹄……並不寬敞的街道涵蓋了百姓們的日常所需。 擁擠的老街因此也變得熙熙攘攘。

火紅的“日子”

為適應省際邊貿而修建的慶陽涼亭街, 得益於改土歸流後朝廷對西南少數民族的“羈麋懷柔”政策, 它以廣納百川之姿, 集天時地利人和, 成為“經濟樞紐”。 慶陽壩涼亭街是一處包容、開放、有底蘊的集市, 商賈旺族、手工業者、書香門第都可以在涼亭街找到最適宜的位置,

涼亭街以她雍容大度的胸懷, 哺育著來自全國各地民族的淘金者、享樂者、求生者。

歷史在這些繁華的過往積澱下, 成就了無可替代的老街韻味, 回眸時滿眼盡是百年繁華。

記憶中的青石板路

除了每月固定的逢場日, 老街大部分時間是安寧的。卸去了擁堵和商業氣息,斑駁的門窗和牆,古舊的青石板路,很好地保留了古街的原貌和滋味。這般場景,與當下都市人所追尋的鄉愁情節十分契合,在告別塵囂的山中一隅,鄉愁被具化成片片青瓦,座座木屋,潺潺溪流,朵朵白雲……似是童年記憶的某段時光,就此被喚起。

據當地老人說,慶陽一詞原是音譯“晴陽”演變而來,因這條長街兩端的古驛道深邃綿長,曲折通幽,日照頗為充分,正好是舊時行人途中歇腳曬太陽的好地方。老街全是木結構的廊房建築,木板裝修,高低錯落。街道旁的房屋簷口搭著簷口,粗大的“凹”形簡槽架在兩邊屋簷下的滴水處,雨水順著簡槽導入溪河,也就形成了“晴天一派陰涼,雨天不會淋雨”的情景。

陽光下的老街一角

如果有幸,徜徉在慶陽老街,會在木門後面聽到飄出的南戲曲音。當地人喜愛唱南戲,我幾次到慶陽壩時,都遇上幾位老人在街頭有說有笑地唱著曲調。在過去物質及文化都相當匱乏的年代裡,南戲所煥發出的魅力,讓老百姓喜愛不已。

過去,人們在老街出口處專門搭建有戲臺,為的是能讓戲班子給鄉親們帶來一場場叫好的演出。只是隨著時間的消逝,曾經的戲臺因年代久遠已經不復存在,但這份綻放的老街文化浸潤至今,在山水的陪伴之下,安靜地臥在大山深處,給人以慰藉。

在屋前靜坐的老人

不要因為走得太遠,而忘了當初我們為何出發。現在的人們,似乎已經習慣了華燈璀璨的都市生活,習慣了逛大型綜合體,習慣了路與路之間的奔波……與其在世俗中追尋名利,不如在某個僻靜之處安撫心靈,以史為鑒,可以讓我們受益匪淺。慶陽老街,就是一個最適合停下腳步,反思反省之處了。

老街常年掛著紅燈籠

時間的車輪把年華碾碎,壓出一道道車轍,古韻的慶陽壩也並未躲過這場斑駁,歷經百年之後,慶陽壩雖帶著歷史華芳,但也面臨著如何繼續完好保存的問題。

“對古村落的搶救保護必須要有規劃設計,需要成立由民俗、古建、民間藝術、古村落理論研究等專家組成的隊伍。”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常嗣新在古村落保護發展研討會上提出觀點。

伴隨著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的逐漸升溫,慶陽老街,迎來了新生。

為加強對慶陽古街樓群搶救性維修和保護工作,椒園鎮成立了涼亭古街樓群搶救性維修和保護領導小組。從基礎設施、文化保護等六個方面精心編制《慶陽古街景區修建性詳細規劃》。

溪水潺潺風雨橋

同時,慶陽壩村依託自身特色,率先創建有深邃文化內涵、有豐富參與性專案、有優美生態環境、有優質服務和管理的民俗風情旅遊品牌,還組建民族氣息濃厚的土家農民藝術團,做到土家文藝表演與旅遊服務相結合,生產、表演、服務三不誤。

2008年,慶陽古街被公佈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10年,古街所在的慶陽壩村入選“中國歷史文化名村”,2012年,慶陽壩村入選“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假以時日,有理由相信,慶陽古街定會以其古韻風采在武陵山區中大放異彩。

記者手記

“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在詩人余光中的眼裡,鄉愁是一種難以抵達的思念,而在記者看來,鄉愁的落腳點,最終在於自己內心深處的記憶,是樸素的,是簡單的,親人在側,鄉音環繞。

在慶陽古街,如今一切依然很慢,而記者也已經不顧一切地、徹徹底底地愛上了這裡。老街情長,讓人期待的是,隨著慶陽古街的保護與開發,老街也將迎來新生。在時光變遷的過程中,慶陽壩村將聚力保護歷史文脈,以旅遊產業支撐未來發展,挖掘歷史打造文化街區,留住鄉愁記憶。改變就在眼前,未來依然可期。

老街大部分時間是安寧的。卸去了擁堵和商業氣息,斑駁的門窗和牆,古舊的青石板路,很好地保留了古街的原貌和滋味。這般場景,與當下都市人所追尋的鄉愁情節十分契合,在告別塵囂的山中一隅,鄉愁被具化成片片青瓦,座座木屋,潺潺溪流,朵朵白雲……似是童年記憶的某段時光,就此被喚起。

據當地老人說,慶陽一詞原是音譯“晴陽”演變而來,因這條長街兩端的古驛道深邃綿長,曲折通幽,日照頗為充分,正好是舊時行人途中歇腳曬太陽的好地方。老街全是木結構的廊房建築,木板裝修,高低錯落。街道旁的房屋簷口搭著簷口,粗大的“凹”形簡槽架在兩邊屋簷下的滴水處,雨水順著簡槽導入溪河,也就形成了“晴天一派陰涼,雨天不會淋雨”的情景。

陽光下的老街一角

如果有幸,徜徉在慶陽老街,會在木門後面聽到飄出的南戲曲音。當地人喜愛唱南戲,我幾次到慶陽壩時,都遇上幾位老人在街頭有說有笑地唱著曲調。在過去物質及文化都相當匱乏的年代裡,南戲所煥發出的魅力,讓老百姓喜愛不已。

過去,人們在老街出口處專門搭建有戲臺,為的是能讓戲班子給鄉親們帶來一場場叫好的演出。只是隨著時間的消逝,曾經的戲臺因年代久遠已經不復存在,但這份綻放的老街文化浸潤至今,在山水的陪伴之下,安靜地臥在大山深處,給人以慰藉。

在屋前靜坐的老人

不要因為走得太遠,而忘了當初我們為何出發。現在的人們,似乎已經習慣了華燈璀璨的都市生活,習慣了逛大型綜合體,習慣了路與路之間的奔波……與其在世俗中追尋名利,不如在某個僻靜之處安撫心靈,以史為鑒,可以讓我們受益匪淺。慶陽老街,就是一個最適合停下腳步,反思反省之處了。

老街常年掛著紅燈籠

時間的車輪把年華碾碎,壓出一道道車轍,古韻的慶陽壩也並未躲過這場斑駁,歷經百年之後,慶陽壩雖帶著歷史華芳,但也面臨著如何繼續完好保存的問題。

“對古村落的搶救保護必須要有規劃設計,需要成立由民俗、古建、民間藝術、古村落理論研究等專家組成的隊伍。”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常嗣新在古村落保護發展研討會上提出觀點。

伴隨著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的逐漸升溫,慶陽老街,迎來了新生。

為加強對慶陽古街樓群搶救性維修和保護工作,椒園鎮成立了涼亭古街樓群搶救性維修和保護領導小組。從基礎設施、文化保護等六個方面精心編制《慶陽古街景區修建性詳細規劃》。

溪水潺潺風雨橋

同時,慶陽壩村依託自身特色,率先創建有深邃文化內涵、有豐富參與性專案、有優美生態環境、有優質服務和管理的民俗風情旅遊品牌,還組建民族氣息濃厚的土家農民藝術團,做到土家文藝表演與旅遊服務相結合,生產、表演、服務三不誤。

2008年,慶陽古街被公佈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10年,古街所在的慶陽壩村入選“中國歷史文化名村”,2012年,慶陽壩村入選“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假以時日,有理由相信,慶陽古街定會以其古韻風采在武陵山區中大放異彩。

記者手記

“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在詩人余光中的眼裡,鄉愁是一種難以抵達的思念,而在記者看來,鄉愁的落腳點,最終在於自己內心深處的記憶,是樸素的,是簡單的,親人在側,鄉音環繞。

在慶陽古街,如今一切依然很慢,而記者也已經不顧一切地、徹徹底底地愛上了這裡。老街情長,讓人期待的是,隨著慶陽古街的保護與開發,老街也將迎來新生。在時光變遷的過程中,慶陽壩村將聚力保護歷史文脈,以旅遊產業支撐未來發展,挖掘歷史打造文化街區,留住鄉愁記憶。改變就在眼前,未來依然可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