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回不去的故鄉和落不下的蘭州 我打不破“流浪者”的圍牆

從鄉村到城市, 在城市“流浪者”的心中, 這是一張不願逆轉的單程車票。

從小被父輩們教導“考個好學校, 走出農村, 在大城市立足”, 耕耘在黃土地的父輩們一直認為這是改變我們“農民”身份的唯一出路, 我們也一直深信這個準則。 於是, 在多少個成績考砸的夜晚只能偷偷的躲在學校捂得快發黴的被子裡面哭泣, 而不敢打電話告訴爸媽。

離開農村, 立足城市成為了我們最大的夢想。

帶著父輩的期盼, 帶著自己的夢想, 在離開學校之後義無反顧地在這個城市紮根, 或者背起簡單的行囊, 踏上南下的列車,

“流浪”的生活從此開始。

在四處碰壁之後好不容易找到一個工作, 興奮地給家人打去電話。 電話那頭的母親問:一周公司聚幾次餐啊?晚上儘量早點回家, 不要總是和同事去酒吧!不要只顧著談戀愛, 而忘記了工作!

在父母的心中, 我們的生活就該是如電視劇般,

寬敞明亮的房子、一場驚天動地的戀愛、時尚光鮮的職業、豐富多彩的夜生活……

可理想是豐滿的, 現實是骨感的。

每天加班到七八點, 晚飯是一份貴的要死又難吃的外賣。 回家的方式不是招手即來的計程車, 而是人貼人的顛簸公交。 走過一條又一條破舊的胡同, 回到二十個房間組成一棟小炮樓的出租屋, 癱倒在床上的時候整個人已經筋疲力盡。

遇到週末的時候, 找一個消費不高的餐廳約幾個關係好的朋友、同事, 每點一個菜還得考慮有沒有超出這個月的消費金額;或者去一間規模不大的酒吧, 要幾瓶“雪花”邊喝邊吐槽公司的不好、情感的不順;偶爾也會和朋友們去高端的會所發洩一下情緒, 用嘶啞的嗓音唱幾首汪峰的歌,

《北京北京》、《存在》、《青春》……這些現實的歌詞總能讓我們引起共鳴。

在這個沒有歸屬感的城市, 自己的每一份努力都顯得那麼的微不足道。 工作不是只有你會做, 公司不是離開你就不運作, 房東不是沒有你就沒有了收入, 公交不是離了你就不上路了。 可是, 你卻離不開這些你曾經不放在眼裡的東西。

這樣的生活總是讓我們感覺很受挫, 曾經夢想能在這個城市擁有一份年薪百萬的工作, 現實是自己每個月3000元的工資讓自己買一件500元的衣服還要考慮幾天;曾經從大學宿舍搬進出租屋的時候, 立志要在這個城市買一套自己的房子, 現實卻是想結婚的女友因為沒有房子差點和自己分手;曾經想自己掙了大錢一定要帶父母去這個城市最大的商場買幾件衣服,

現實是父母來了我們連稍貴一點的專賣店都不敢進。

這是一個我們不管怎樣努力卻始終融入不了的城市。

這樣的生活讓我們不禁懷疑曾經無論如何都要留在城市的決定是否正確,

可是離開了這座城市我們還能去哪?鄉村嗎?

鄉村, 這是一個我們無比熟悉的地方。 從小生活在這片土地, 這裡的一草一木都感覺很親近。 這兒的水比城市的乾淨, 這兒的空氣比城市的新鮮, 這兒的食物比城市的健康, 這兒什麼都好, 就是沒有城市的繁華, 沒有能掙錢的地方。

有人說你可以務農啊, 但是從小就被教育好好學習走出農村的我們, 沒有任何的務農基礎, 種地?不會, 養牲畜?不會, 就連最簡單的鐵鍬可能都不會用。

我們暫時先不討論現在的鄉村到底還有沒有人, 有沒有發展潛力。 但從心理接受方面來說, 這也絕對不會是一個好的選擇。

已經習慣了城市的燈紅酒綠, 還有一群朋友不時聚在一起吐槽的生活後, 自己還可以習慣那種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嗎?而且,農村地方的生活條件、衛生條件與城市相差依舊懸殊,與父母的生活習慣已經完全不同,自己是否可以習慣?沒有可以跟自己談論理想、談論未來的人,只有談論婚姻和柴米油鹽的人,是否可以習慣?在城市裡生活的那套規則在農村完全失效,是否可以習慣?

現在的鄉村是現實主義的鄉村,是迄今依然艱難謀求生機和出路的鄉村。走出的人把“不再回去”視為信條,他們對土地已經沒有了夢,沒有了幻想,只剩下了現實。

鄉村的變化使得人們失去了家,只能唯物質是從,唯虛華是從。這註定是一個回不去的地方。

知乎上有個網友這樣評價自己的現狀:我屬於6000萬之一的“流浪人員”,典型的待不下的城市,回不去的農村狀態中,習慣了大城市的高節奏,一切都在這裡,然而,這裡的一切卻不屬於我。

在外飄蕩多年,這個城市熟悉卻又陌生,就算是再熟悉,也無法在這個城市的懷抱裡撒嬌,在多少個夢裡總是回蕩著家鄉的美好。可是呢,回不去的鄉村,卻又無以為繼。這註定是一個無法解決的矛盾,而這個矛盾在買房結婚這方面體現的淋漓盡致。

每一個在城市打拼的年輕人,到了結婚的年齡,應該是自己最惆悵的時候。想買房,城市高昂的房價是自己無法承受的,每平一萬元的均價讓底薪3000多的我們望而卻步,就算自己“向天再借五百年”也不一定能買得起每分每秒都在上漲的房子。

回農村買房?你自己的心理能接受嗎?就算可以妥協,自己另一半能答應嗎?結婚不是兩個人的事,而是兩個家庭的事,對方的家庭能同意自己的孩子超出自己規劃好的軌道嗎?

退一萬步講,就算夫妻兩個人實在接受不了城市的房價而回到鄉村去買房,而且打算未來回去發展,但是買的房子現在的自己真的有機會住嗎?你能拋棄城市的一切,義無反顧地回到那個自己已經逐漸陌生的土地上嗎?

去年有個朋友打算結婚了,找我來諮詢買房子的事情。他說他們想在蘭州定居下來,需要買一套三室的房子,將來老人辛苦不動了也需要接到蘭州由他們照顧。朋友說,夫妻兩個人商量了一下,想把房子買在安寧,那邊環境好,而且價格相對城關區便宜很多。

是的,他們想買一套價格比較低的房子,交通、環境等都可以將就一下,只要目前先能安家下來就成。我陪著他們幾乎把自己熟悉的樓盤都跑了一遍,但是最終都沒有定下來,因為價格實在太高了。他們兩個人每個月的工資合起來是7千多,如果訂一套100多平的三室,首付按20%付,貸款25年,每個月的房貸差不多有4000多,這樣下來兩個人的經濟壓力是非常大的,所以他們放棄了,準備結婚後回老家發展。

過完年後,我收到了他們的結婚請柬,婚禮定在2月底。結婚前兩天,我去了他們的婚房,位於九州的一個毛坯房,空空蕩蕩的啥都沒有。

朋友說,他們去年下半年是真的打算回家去生活了,家裡面也把房子看好了,但是在老家待了三個月後,兩人扛不住了。當兩代人的生活方式、思想理念完全不同的時候,即使是自己從小長大的地方,也待得不自在。於是兩個人還是回了蘭州,家裡面東拼西湊在九州買了一套房,但是每個月3000多的月供,也讓他們壓力有點大。

像我朋友這樣的人在蘭州這座城市不在少數,他們為了留在這個城市努力地拼搏著,但是往往工資增長的幅度還趕不上房價上漲的速度。這個城市給他們的壓力不會因為他們的努力而變少,也不會因為他們的決心而變淡,反而會隨著城市的發展而變得越來越大。

正如傳媒人石扉客所形容的,我們就像被“飛速前進的時代列車遠遠地拋棄在不知身處何處的小站上”,小站離故土太遠,已經找不到回家的路,到城市雖然近在咫尺,卻沒有了進出的通道,這條路註定是一個難以抉擇的分叉口。

自己還可以習慣那種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嗎?而且,農村地方的生活條件、衛生條件與城市相差依舊懸殊,與父母的生活習慣已經完全不同,自己是否可以習慣?沒有可以跟自己談論理想、談論未來的人,只有談論婚姻和柴米油鹽的人,是否可以習慣?在城市裡生活的那套規則在農村完全失效,是否可以習慣?

現在的鄉村是現實主義的鄉村,是迄今依然艱難謀求生機和出路的鄉村。走出的人把“不再回去”視為信條,他們對土地已經沒有了夢,沒有了幻想,只剩下了現實。

鄉村的變化使得人們失去了家,只能唯物質是從,唯虛華是從。這註定是一個回不去的地方。

知乎上有個網友這樣評價自己的現狀:我屬於6000萬之一的“流浪人員”,典型的待不下的城市,回不去的農村狀態中,習慣了大城市的高節奏,一切都在這裡,然而,這裡的一切卻不屬於我。

在外飄蕩多年,這個城市熟悉卻又陌生,就算是再熟悉,也無法在這個城市的懷抱裡撒嬌,在多少個夢裡總是回蕩著家鄉的美好。可是呢,回不去的鄉村,卻又無以為繼。這註定是一個無法解決的矛盾,而這個矛盾在買房結婚這方面體現的淋漓盡致。

每一個在城市打拼的年輕人,到了結婚的年齡,應該是自己最惆悵的時候。想買房,城市高昂的房價是自己無法承受的,每平一萬元的均價讓底薪3000多的我們望而卻步,就算自己“向天再借五百年”也不一定能買得起每分每秒都在上漲的房子。

回農村買房?你自己的心理能接受嗎?就算可以妥協,自己另一半能答應嗎?結婚不是兩個人的事,而是兩個家庭的事,對方的家庭能同意自己的孩子超出自己規劃好的軌道嗎?

退一萬步講,就算夫妻兩個人實在接受不了城市的房價而回到鄉村去買房,而且打算未來回去發展,但是買的房子現在的自己真的有機會住嗎?你能拋棄城市的一切,義無反顧地回到那個自己已經逐漸陌生的土地上嗎?

去年有個朋友打算結婚了,找我來諮詢買房子的事情。他說他們想在蘭州定居下來,需要買一套三室的房子,將來老人辛苦不動了也需要接到蘭州由他們照顧。朋友說,夫妻兩個人商量了一下,想把房子買在安寧,那邊環境好,而且價格相對城關區便宜很多。

是的,他們想買一套價格比較低的房子,交通、環境等都可以將就一下,只要目前先能安家下來就成。我陪著他們幾乎把自己熟悉的樓盤都跑了一遍,但是最終都沒有定下來,因為價格實在太高了。他們兩個人每個月的工資合起來是7千多,如果訂一套100多平的三室,首付按20%付,貸款25年,每個月的房貸差不多有4000多,這樣下來兩個人的經濟壓力是非常大的,所以他們放棄了,準備結婚後回老家發展。

過完年後,我收到了他們的結婚請柬,婚禮定在2月底。結婚前兩天,我去了他們的婚房,位於九州的一個毛坯房,空空蕩蕩的啥都沒有。

朋友說,他們去年下半年是真的打算回家去生活了,家裡面也把房子看好了,但是在老家待了三個月後,兩人扛不住了。當兩代人的生活方式、思想理念完全不同的時候,即使是自己從小長大的地方,也待得不自在。於是兩個人還是回了蘭州,家裡面東拼西湊在九州買了一套房,但是每個月3000多的月供,也讓他們壓力有點大。

像我朋友這樣的人在蘭州這座城市不在少數,他們為了留在這個城市努力地拼搏著,但是往往工資增長的幅度還趕不上房價上漲的速度。這個城市給他們的壓力不會因為他們的努力而變少,也不會因為他們的決心而變淡,反而會隨著城市的發展而變得越來越大。

正如傳媒人石扉客所形容的,我們就像被“飛速前進的時代列車遠遠地拋棄在不知身處何處的小站上”,小站離故土太遠,已經找不到回家的路,到城市雖然近在咫尺,卻沒有了進出的通道,這條路註定是一個難以抉擇的分叉口。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