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圍觀!呼和浩特這一處景點全新“整容”,比以前更美了

將軍衙署經過兩年的修繕, 現在終於和呼市市民見面了。 還沒有來過這裡的小夥伴, 快跟隨小編的腳步進去轉轉吧。

綏遠將軍衙署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地位等級最高的清代邊疆駐防將軍府,

始建於清乾隆二年(1737年), 至今已有280年歷史。

景區入口從原來的南門改為東門, 位於整個院落的東南角。 踏入院內, 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綏遠城將軍府”幾個燙金大字。

修繕後的將軍衙署,

可以分成東路、中路、西路三部分進行參觀遊覽。 西路部分建築仍在修繕改造中, 在此不做介紹。

東路

沿大門進入將軍衙署後向北走幾步, 就能看到一座建築, 這是新建的綏遠“九·一九”和平起義紀念館。 紀念館的北側復原了民國時期綏遠地區著名的一處園林, 目前還在修建中。

走進寬敞明亮的前廳, 呼吸間感受到一股民國氣息。

再向裡走就是展廳。 栩栩如生的蠟像, 詳細的文字介紹, 都在講述著關於綏遠“九·一九”和平起義的歷史。

中路

中路是整座將軍衙署的重要組成部分, 以清代建築為主題, 最大程度地按照史實還原了將軍衙署的建築特色。

整體院落坐北朝南, 隔街矗立一道大照壁, 中央上方位置嵌著一塊刻有“屏藩朔漠”的石匾額。

府門前一對青色獅子巍然屹立。

中路建築群是綏遠城軍政事務核心所在,其建築功能完全按照古代官衙”前朝後寢“的規則營建。

穿過府門走到儀門前。儀門又被稱為禮儀之門,在清代時候只有在接待貴賓時才會開啟。普通官員想要拜見將軍要走兩邊的小門。

儀門以裡豎立鮮豔的八旗旗幟。黃、紅、白、藍四色,有正有鑲,共八旗,是努爾哈赤在統一女真各部落時創立的以旗統兵的制度。

1635年,皇太極平衡滿八旗勢力又創了蒙漢八旗,分上三旗和下五旗。當時的綏遠城將軍所掌旗色便是清代八旗之首——鑲黃旗色。

上三旗色為鑲黃、正黃、正白,由皇帝親自統領;下五旗由掌旗親王和貝勒統領。

院裡的兩棵丁香花樹堪稱丁香花的始祖,于道光十八年(1838年)種植於此,至今已有180年的樹齡。

西廂房是”回事處“,又稱”文秘處“,是將軍衙署的典吏整理日常往來文件,建檔造冊的辦公處所。

東廂房為折房,是府內履行上傳下達職能的部門。

回事處和折房中間的大堂,是將軍衙署內保存最為完整的一處建築,高度也是所有建築中最高的,象徵了皇帝的權利至高無上。

大堂內部正前方是海水麒麟屏風,象徵當朝武官一品。中間端坐的人是第一位綏遠城將軍王常,就是他親自督建了綏遠城。

王常將軍位尊權重,備受朝廷倚重,上任時乾隆皇帝賜給他“澤敷遐邇”的匾額,鼓勵王常好好保衛邊疆。

將軍公案桌上的權杖,紅色為派兵遣將之用,黑色為審理案子之用。當然,將軍審理的不是民事案而是較大的軍事案件。

功德碑,由清代同治皇帝禦題碑記。

二堂的規格僅次於大堂。前面說到大堂象徵皇權,那麼現在說到的二堂象徵軍權,所以這裡才是將軍每日正式辦公的地點。

門楣上的匾額“惠澤民安”屬回文體,即從左到右或從右到左都能讀通。耐人尋味的是這四個字中有兩個別有深意的錯別字:“民”多一點,“惠”少一點。意思是多給人民一點實惠,社會就能安定。

二堂內房間分三間,一明兩暗。中間是將軍做辦公之用,上方是嘉慶皇帝題寫的“捷楷抒勤”。西屋是將軍稍事休息的地方,東屋則是商量公務的地方。

三堂和四堂是將軍的內宅。三堂的建築風格明顯與前面的清代建築截然不同,歐式風情濃郁,面闊五間,中間有過廳,非常實用。這裡還曾是歷代綏遠地區軍政首腦的辦公室,著名人士李培基、傅作義、董其武及烏蘭夫曾先後在這裡辦公。

將軍夫人的梳妝室。紅木梳粧檯雕刻精緻,為清代同治年間作品。

院落最北邊的建築內,二樓已經對外開放,內有大量圖片和文獻資料以及古董文物,介紹綏遠城將軍府的光輝歲月。

院內其他幾處風景。

近300年過去了,如今的將軍衙署經過兩年的大力修繕,依然矗立在呼和浩特繁華的街頭,莊嚴而肅穆,幽雅而寧靜,再現“漠南第一府”的恢弘景象。

將軍衙署已正式開始試運行,期間對遊客免費開放。關於試執行時間何時結束、正式運行後是否開始收取門票,工作人員表示還沒有接到確切通知。參觀遊覽時間:全天開放,8:30-17:30(17:00停止入場)。

府門前一對青色獅子巍然屹立。

中路建築群是綏遠城軍政事務核心所在,其建築功能完全按照古代官衙”前朝後寢“的規則營建。

穿過府門走到儀門前。儀門又被稱為禮儀之門,在清代時候只有在接待貴賓時才會開啟。普通官員想要拜見將軍要走兩邊的小門。

儀門以裡豎立鮮豔的八旗旗幟。黃、紅、白、藍四色,有正有鑲,共八旗,是努爾哈赤在統一女真各部落時創立的以旗統兵的制度。

1635年,皇太極平衡滿八旗勢力又創了蒙漢八旗,分上三旗和下五旗。當時的綏遠城將軍所掌旗色便是清代八旗之首——鑲黃旗色。

上三旗色為鑲黃、正黃、正白,由皇帝親自統領;下五旗由掌旗親王和貝勒統領。

院裡的兩棵丁香花樹堪稱丁香花的始祖,于道光十八年(1838年)種植於此,至今已有180年的樹齡。

西廂房是”回事處“,又稱”文秘處“,是將軍衙署的典吏整理日常往來文件,建檔造冊的辦公處所。

東廂房為折房,是府內履行上傳下達職能的部門。

回事處和折房中間的大堂,是將軍衙署內保存最為完整的一處建築,高度也是所有建築中最高的,象徵了皇帝的權利至高無上。

大堂內部正前方是海水麒麟屏風,象徵當朝武官一品。中間端坐的人是第一位綏遠城將軍王常,就是他親自督建了綏遠城。

王常將軍位尊權重,備受朝廷倚重,上任時乾隆皇帝賜給他“澤敷遐邇”的匾額,鼓勵王常好好保衛邊疆。

將軍公案桌上的權杖,紅色為派兵遣將之用,黑色為審理案子之用。當然,將軍審理的不是民事案而是較大的軍事案件。

功德碑,由清代同治皇帝禦題碑記。

二堂的規格僅次於大堂。前面說到大堂象徵皇權,那麼現在說到的二堂象徵軍權,所以這裡才是將軍每日正式辦公的地點。

門楣上的匾額“惠澤民安”屬回文體,即從左到右或從右到左都能讀通。耐人尋味的是這四個字中有兩個別有深意的錯別字:“民”多一點,“惠”少一點。意思是多給人民一點實惠,社會就能安定。

二堂內房間分三間,一明兩暗。中間是將軍做辦公之用,上方是嘉慶皇帝題寫的“捷楷抒勤”。西屋是將軍稍事休息的地方,東屋則是商量公務的地方。

三堂和四堂是將軍的內宅。三堂的建築風格明顯與前面的清代建築截然不同,歐式風情濃郁,面闊五間,中間有過廳,非常實用。這裡還曾是歷代綏遠地區軍政首腦的辦公室,著名人士李培基、傅作義、董其武及烏蘭夫曾先後在這裡辦公。

將軍夫人的梳妝室。紅木梳粧檯雕刻精緻,為清代同治年間作品。

院落最北邊的建築內,二樓已經對外開放,內有大量圖片和文獻資料以及古董文物,介紹綏遠城將軍府的光輝歲月。

院內其他幾處風景。

近300年過去了,如今的將軍衙署經過兩年的大力修繕,依然矗立在呼和浩特繁華的街頭,莊嚴而肅穆,幽雅而寧靜,再現“漠南第一府”的恢弘景象。

將軍衙署已正式開始試運行,期間對遊客免費開放。關於試執行時間何時結束、正式運行後是否開始收取門票,工作人員表示還沒有接到確切通知。參觀遊覽時間:全天開放,8:30-17:30(17:00停止入場)。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