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體育>正文

在達哈威的貧民窟,印度教徒和穆斯林教徒是朋友

“我總覺得用這種特別嚴肅的方式來討論一個紀錄片, 讓它更嚴肅了, 我坐下吧。 ”紀錄片《巴拉夫》放映結束後, 導演劉娟出現在舞臺上, 她理了理衣服, 當著台下滿座觀眾的面, 直接坐在了地上。 她說, 在印度遇到困難時, 她也是這樣坐在地上跟人交流的。

為了能到印度邊境地區拍攝, 她通過跟軍方人員加facebook躲過檢查, 為了跟當地居民打成一片, 她和隊友在排燈節跟當地居民鬥舞, 卻因為過敏導致腳上長滿水泡。 在印度醫院見到蒼蠅蚊子到處飛後, 她失去過繼續治療的信心, 但也在沙漠裡見過這個國家最幸福的家庭。

片名“巴拉夫”取自孟加拉語, 是“眼睛”的意思。 劉娟說, 她想通過孩子這個特別的視角去瞭解這個國家。 片中所記錄的孩子, 是兩次印巴的分裂導致的難民的後裔, 也有從孟加拉遷移過來的難民。 當然, 她的目標不止是印度, 在《巴拉夫》背後, 是關於《世界的孩子》的一個大計畫。

紀錄片《巴拉夫》海報

印度真的是強姦案大國嗎?帶著未知上路

紀錄片《巴拉夫》是我們想要做的記錄長篇——《世界的孩子》的第一個階段, 《世界的孩子》是對中國以及中國周邊國家, 尤其是四大文明古國, 當中因為歷史殘留問題的而產生衝突的地區中居民的孩子們的一個記錄, 記錄他們的生存狀態以及當地的社會形態和未來這些孩子的發展。 在這個故事裡, 幾乎所有的孩子, 除了第一個小女孩帕布是我們有目標的要去尋找她, 其他的所有人都是我們在路上遇見的, 他們組成了《巴拉夫》的故事。 在我們決定結束30天的拍攝, 最後回到中國的時候, 我們發現正是他們翻新了我們對印度的認知。

我看到訂閱號上的一篇文章, 說印度真的是強姦案的大國嗎?我從印度回來, 所有人都在問我, 哎呀, 你們三個人就敢去印度啊, 女生在印度危不危險啊?有沒有發生什麼突發性的事情啊?我回答的所有答案都是我覺得很好。 在印度如果你不非要住五星級的酒店, 每頓都吃牛排, 然後你不是想每天都車接車送, 那你在印度一定能過得特別好, 因為那兒的人好, 所有的事物都特別原生態, 保留了生命本該有的力量和本該有的真實的樣子。

紀錄片《巴拉夫》劇照:印度的街道

真正到我們決定去印度的時候, 只有三個人, 因為這是我們預算可以支撐的極限。 我們在印度定的標準是每天三餐最多20塊錢, 住的所有賓館不能超過100塊錢。 很多時候我們為了平衡一下僅有的花銷, 三個人基本上是住一個房間, 他們兩個男孩睡雙人床, 我打地鋪。 在整整30天裡, 我們建立了革命的友誼, 為了保障安全, 我們對外宣稱我們是一個家庭, 我是姐姐, 帶了兩個弟弟。 雖然我們人很少,

經費也有限, 但是我確確實實希望我們所有影像的品質都要是能達標的。

但能不能捕捉到獨立的人物, 能不能夠有具體的故事, 這些都是未知的。 在這樣的背景下, 我們出發了, 結果剛來到印度就遇上了兩個大姐。 這兩個姐姐帶我們參加當地的宗教節日活動, 把所有的吃住用行的費用全部都給我超標了, 但就拍攝而言, 我覺得這個活動本身是個特別好的切入方式, 尤其是在印度, 整個的宗教活動是全民參與的, 這樣有一個可以共同討論的話題, 有一個可以參加的具像的活動, 讓人和人之間的距離拉近了。

我們在經歷這些活動的時候, 不同生存環境的孩子, 他們對活動的處理、對節日的處理方式形成了兩個派別。 村裡的孩子基本上是沒有節日的,對他們而言,節日的時候能穿一些漂亮的衣服就已經不錯了,他們最重要的事情是勞動。他們從小就得到父母的教誨,類似於“你今天如果不行走,今天晚上就沒有辦法吃到晚飯”,這個“行走”的意思就是他要做事,不然就是要照顧弟弟妹妹,再不然就是要參加家裡的勞動。

印度即便到現在為止,等級階層還是非常明晰的,什麼樣的種性對應什麼樣的工作,這一點在目前為止,在我們整個的經歷過程中,印度都沒有真正的改變。

熱鬧的排燈節,我們壓死了500到600只蚊子

印度排燈節的時候,我們當時所在的是一個沙漠當中的城堡,在這個節日的時候當地居民全民歡歌,不管是村落還是社區、鄉鎮,只要是一群人能夠聚集的地方,他們都會建一個臨時的廟,聘請工匠做一些女神像,整個社區進行朝拜。朝拜的時候除了年長的人,會進行上貢祈拜的活動,年輕人每天晚上從6點開始一直持續到12點都在滾動播放各種D曲,所有的年輕人在一起唱歌跳舞。這其中也包括老年人,有個老年人還主動要跟我們三個PK舞藝。

不管是城市還是鄉間也不管是有錢的人家還是沒錢的人家,在這種節日時,人人平等。你經過任何社區的或者是臨時搭建的小廟台,都可以吃東西,都可以唱歌,都可以跟他們一起跳舞。在節日的面前,所有人都能平等。這在正常生活中是不可想像的。在正常的生活當中,婆羅門永遠只出現在有身份有地位的地方,刹帝利永遠是商人、軍官、政治要人什麼的,但像賤民或者是家族以前是賤民的,他們基本上都在做苦力的勞動。

排燈節的最後一天,所有的神像做好了之後,大家都要聚集在河邊,然後要把神像扔到河裡,順流而下,看著神像漂遠,據說這個時候我們的祝福才會被女神接收到。這其實對印度的政府而言,是一個特別大的污染工程,因為所有的神像最後都要漂到河裡,政府要聘請專門的工作人員再把這些神像給撈回來,然後再集體焚燒。這件事情就像一個全民的遊戲,大家心照不宣地遵循遊戲規則,然後把它完成下去。

紀錄片《巴拉夫》劇照:印度的神像

活動結束當天晚上回去我們三個人壓死了差不多得有500到600只蚊子,第二天身上就出現了各種過敏的症狀,其中我們負責制片的男孩基本上已經寸步難行了,滿腿全部是過敏的水泡,特別可怕。這時候在印度就醫是讓我們更惶恐的一件事情,所有的醫院都是小診所,在中國我們已經接受了那種明亮的燈光、光潔的地板,醫生穿著白大褂的醫院的形象,但在印度,你走進去會發現他們醫生的手怎麼可能是白的?而且他們的東西上一定會有蒼蠅。在印度生活你一定要接受有蚊子、蒼蠅這件事情,因為有牛、有牛糞,處處都會有。

進去醫院之後,醫生就開始治療我的助手,整個治療過程當中,我那個製片的助理基本上是神情緊張的。醫生跟他說要讓他打吊滴,他看到那個針管的樣子更不敢打了,我們就退縮回去了。這個時候他得到了我們酒店老闆特別好的照顧,每天三餐盯著他吃藥,要知道開始的時候我們連鼓勵他吃藥的勇氣都沒有。

這個女人的力量撐起了印度最幸福的家庭

在任何一個社會,看女性的狀態其實就能看到這個社會的狀態,我不是歧視男性,我也不是女權主義者。當社會還處在比較原始狀態時,女性肯定在不斷生育繁衍,提供最充足的人口,支援社會的發展。但隨著社會不斷進步,女性整個生活的狀況發生了變化,其實這就折射了社會的變化。

我去過中國邊境的一些城市,中國女性整個生存狀況是要比印度好的。在印度,除了婆羅門和刹帝利兩個種性的女性有正常的教育和生活外,其他家庭的女性是沒有的,她們最大的責任就是生育。但是我在沙漠裡偶遇了一對夫婦,妻子是婆羅門的貴族,而丈夫是個賤民,他爸爸以前是女孩那個家族裡的司機。可是後來他們倆相戀了。

在印度,賤民跟婆羅門結婚是絕對不被允許的,它一定會導致婆羅門家庭對賤民家庭發起毀滅性的戰爭。所以這兩人當時做了一個決定——私奔。他們逃到了沙漠的一個無名村,村子裡沒有什麼人能去到外界,他們在一棵樹下住了八年,生了3個孩子。剛開始他們生存最重要的方式是種綠豆,創造了各種各樣吃綠豆的方法。後來,受過高等教育的妻子教丈夫說英文,在他能夠完成基本的交流之後,他每天早起徒步3個多小時去到鎮裡,憑著英文的優勢找到一些工作去掙錢買食物回家。他們倆就以這種最原始的方式生活著。

紀錄片《巴拉夫》劇照:印度的荒漠

在印度,所有我見到的婆羅門家裡的小姐,她們皮膚都是白白的,說話聲音很纖細,有禮貌。但是這個女人整個腳下面長滿了厚厚的繭,手指沒有指甲。每天她要在沙漠裡撿柴、做飯、掰刺骨、用沙子洗碗、曬這個東西、用那個東西取火。但是這個家庭是我在印度看到的最幸福的家庭。丈夫說話的時候看著妻子的眼睛一刻都不離開,每次他要做任何的決定,他都會跟太太去商量。

在迪瓦裡節時,因為沒有地方可去,他們就用沙漠裡的小植物給孩子編花。妻子會告訴孩子這是一個特別的節日,你們是應該要收到禮物的,如果有一天你們離開這裡,你們也要記住在這個節日要給別人禮物。後來我們給這三個孩子拍了一張照片,列印出來送給了這對夫婦。他們一直在說,一定是他們做了什麼事情老天知道了,所以他們的孩子才會得到這樣一張珍貴的照片。

這個男人告訴我,當初私奔是女人提的,他開始覺得這個小姐肯定經歷不下去。但在整個沙漠生活當中,他太太做的所有事情讓他相信他們倆是可以天長地久的。經過這個事情,我看到了一個女人身上的力量。

只要你足夠相信,一切都會變得安全順心

印度火車站最早是在難民潮時候建的,它需要運輸大量人口。但隨著現在人們基本穩定下來,火車站就變成了物品交易的集市。在集市裡,有很多神奇的事。賣魚的商販就坐在火車軌的旁邊,火車貼著他的衣服開過,他都泰然處之,因為他相信火車肯定不會碰到他。這和印度人一個特別有意思的觀念有關,說只要你相信你做的事情,那當下所做的都是安全的,一切都會順著你的心發生。這突然讓我想到,有的時候我們可能對生活的要求太多,當帶了自己很多主觀的意識和想像後,過分的激進可能破壞了本身原有的規則。

紀錄片《巴拉夫》劇照:穿過集市的火車

由於一直在邊境,我們希望拍到一些現在仍然生活在邊境的家庭,但印巴關係非常緊張,他們絕對不允許你拿著印度簽證出現在巴基斯坦的邊境,這極有可能導致兩邊就會開火。因此我們途徑的那一路不斷被盤查,後來我們想到了一個方法。因為軍人是很寂寞的,每次一遇到盤查,我活潑健談的助手葉騰就跟軍方的人去聊天,從天南海北一直聊,然後我們會和他們瘋狂加Facebook好友,這導致我們這群人到底要幹什麼這個問題就被軍方忽視掉。

同時我們做好了一個準備。在印度,我們穿的衣服都很寬鬆,如果一旦遇到有可能會查我們攝像機設備的人,我們就把所有的設備裹在自己的衝鋒衣裡,待在車內,派能言善辯的葉騰同學去跟他們聊天。靠著這些方式,我們基本上成功地度過了4到5次的排查。

對他們而言,幫助別人是獲得好運的最好方式

我們在路上看到的平民和難民的收容所,是一些福利組織和宗教教會提供的。印度有很多被遺棄、無家可歸或者有生存困境的孩子,他們就在這些地方生活。到目前我都相信,99%的印度人是非常善良的。他們在路邊看到任何無家可歸或者缺乏食物的人,尤其是孩子,他們都會給予説明。對他們而言,這是獲得好運、獲得祝福最好的方式。

紀錄片《巴拉夫》劇照:難民居住的環境

在恒河邊,會有大量的老人在河裡禱告和淨身。對於女性而言,恒河邊的沐浴是每天重要的活動,家族裡的一群女性要在恒河邊吟唱。她們的關係大都是婆媳。在印度有一個說法,女人是女人的敵人。這跟中國封建社會有一些類似,就是婆婆在家族裡處於主宰性的地位,她來決定媳婦以及女兒在家庭裡的位置。所以清晨唱經的時候,一般是由婆婆主唱,其他女性實際上是給婆婆創造一個能夠禱告的氛圍。

去年我去印度時,給一個男孩留了一筆錢,讓他可以在學校裡面接受英文教育。但是因為沒有錢繼續念下去,他現在休學了。不過之前他學會的最基本的英語交流,讓他獲得一些外國人的生意。這個小男孩在我去年離開的時候,跟我反復重複一句話,他說他想做一個女孩。這跟他的出生背景有關係。在他的家庭裡面,母親一直起著主導作用,父親是酒鬼,沒有什麼工作,基本上沒有可能在家裡負起責任。於是這個孩子就希望變成一個女孩,為這個家裡做更多事。

在達哈威的貧民窟,印度教徒和穆斯林教徒是朋友

在瓦倫納西,印度教和穆斯林教的爭端是比較劇烈的。在當地我們被告知,如果住在印度教的酒店,最好不要跟穆斯林發生任何的關係。但是在達哈威的貧民窟,我們發現印度教徒和穆斯林教徒是朋友,他們集結力量互相幫助,因為他們都知道住在貧民窟裡的人都是這個社會最困難的人。他們希望自己的下一代和親人能夠真正走出這個貧民窟,做出一些改變。並且他們始終在呼籲真正從貧民窟走出去的人回來教這兒的孩子,給他們提供補習班的機會。

我們當時最震驚的一件事情就是達哈威每天要噴三次消毒水,所有的孩子在消毒水裡玩,他們已經習慣這種模式了。我問當地的人,既然明明知道這些東西對身體傷害非常大,所有的水排汙都不達標,為什麼還要待在達哈威。因為相比之下,當時沒有走到孟買的那些家庭在其他城市生活的狀況要更好一些,至少生存的環境上。而達哈威的人告訴我,只有到了達哈威,才可能有希望,這裡的人足夠團結,會得到更多實現夢想的可能。

在印度,女性的服裝和首飾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對高種姓的女性而言,她們身上的珠寶不計其數,所以達哈威的部分女性會做一些手工活來支持家用。除此之外,她們還會在外面接其他工作,例如洗衣、鐘點工保姆。我所見到的貧民窟裡的女性,她們都很堅定一件事情,就是要讓孩子接受教育。只要孩子能夠讀書,就要讓他一直讀下去,她們會創造機會給自己的後代。

記得在印度走的時候,我的兩個助手問我,這個過程真的太辛苦了,為什麼要做這件事。我說,因為我特別希望證明一件事情,我希望讓這些小孩子知道,這個世界上真的會有人無緣無故地去愛你。我不是一個悲觀主義者,我相信未來會更美好,我有這種相信,是出於人本身的善意。

(以上內容根據劉娟導演在聽道沙龍放映交流會上的主題分享整理,活動由鳳凰文化全程直播,標題為編輯所加,為方便閱讀,內容有刪減。)

村裡的孩子基本上是沒有節日的,對他們而言,節日的時候能穿一些漂亮的衣服就已經不錯了,他們最重要的事情是勞動。他們從小就得到父母的教誨,類似於“你今天如果不行走,今天晚上就沒有辦法吃到晚飯”,這個“行走”的意思就是他要做事,不然就是要照顧弟弟妹妹,再不然就是要參加家裡的勞動。

印度即便到現在為止,等級階層還是非常明晰的,什麼樣的種性對應什麼樣的工作,這一點在目前為止,在我們整個的經歷過程中,印度都沒有真正的改變。

熱鬧的排燈節,我們壓死了500到600只蚊子

印度排燈節的時候,我們當時所在的是一個沙漠當中的城堡,在這個節日的時候當地居民全民歡歌,不管是村落還是社區、鄉鎮,只要是一群人能夠聚集的地方,他們都會建一個臨時的廟,聘請工匠做一些女神像,整個社區進行朝拜。朝拜的時候除了年長的人,會進行上貢祈拜的活動,年輕人每天晚上從6點開始一直持續到12點都在滾動播放各種D曲,所有的年輕人在一起唱歌跳舞。這其中也包括老年人,有個老年人還主動要跟我們三個PK舞藝。

不管是城市還是鄉間也不管是有錢的人家還是沒錢的人家,在這種節日時,人人平等。你經過任何社區的或者是臨時搭建的小廟台,都可以吃東西,都可以唱歌,都可以跟他們一起跳舞。在節日的面前,所有人都能平等。這在正常生活中是不可想像的。在正常的生活當中,婆羅門永遠只出現在有身份有地位的地方,刹帝利永遠是商人、軍官、政治要人什麼的,但像賤民或者是家族以前是賤民的,他們基本上都在做苦力的勞動。

排燈節的最後一天,所有的神像做好了之後,大家都要聚集在河邊,然後要把神像扔到河裡,順流而下,看著神像漂遠,據說這個時候我們的祝福才會被女神接收到。這其實對印度的政府而言,是一個特別大的污染工程,因為所有的神像最後都要漂到河裡,政府要聘請專門的工作人員再把這些神像給撈回來,然後再集體焚燒。這件事情就像一個全民的遊戲,大家心照不宣地遵循遊戲規則,然後把它完成下去。

紀錄片《巴拉夫》劇照:印度的神像

活動結束當天晚上回去我們三個人壓死了差不多得有500到600只蚊子,第二天身上就出現了各種過敏的症狀,其中我們負責制片的男孩基本上已經寸步難行了,滿腿全部是過敏的水泡,特別可怕。這時候在印度就醫是讓我們更惶恐的一件事情,所有的醫院都是小診所,在中國我們已經接受了那種明亮的燈光、光潔的地板,醫生穿著白大褂的醫院的形象,但在印度,你走進去會發現他們醫生的手怎麼可能是白的?而且他們的東西上一定會有蒼蠅。在印度生活你一定要接受有蚊子、蒼蠅這件事情,因為有牛、有牛糞,處處都會有。

進去醫院之後,醫生就開始治療我的助手,整個治療過程當中,我那個製片的助理基本上是神情緊張的。醫生跟他說要讓他打吊滴,他看到那個針管的樣子更不敢打了,我們就退縮回去了。這個時候他得到了我們酒店老闆特別好的照顧,每天三餐盯著他吃藥,要知道開始的時候我們連鼓勵他吃藥的勇氣都沒有。

這個女人的力量撐起了印度最幸福的家庭

在任何一個社會,看女性的狀態其實就能看到這個社會的狀態,我不是歧視男性,我也不是女權主義者。當社會還處在比較原始狀態時,女性肯定在不斷生育繁衍,提供最充足的人口,支援社會的發展。但隨著社會不斷進步,女性整個生活的狀況發生了變化,其實這就折射了社會的變化。

我去過中國邊境的一些城市,中國女性整個生存狀況是要比印度好的。在印度,除了婆羅門和刹帝利兩個種性的女性有正常的教育和生活外,其他家庭的女性是沒有的,她們最大的責任就是生育。但是我在沙漠裡偶遇了一對夫婦,妻子是婆羅門的貴族,而丈夫是個賤民,他爸爸以前是女孩那個家族裡的司機。可是後來他們倆相戀了。

在印度,賤民跟婆羅門結婚是絕對不被允許的,它一定會導致婆羅門家庭對賤民家庭發起毀滅性的戰爭。所以這兩人當時做了一個決定——私奔。他們逃到了沙漠的一個無名村,村子裡沒有什麼人能去到外界,他們在一棵樹下住了八年,生了3個孩子。剛開始他們生存最重要的方式是種綠豆,創造了各種各樣吃綠豆的方法。後來,受過高等教育的妻子教丈夫說英文,在他能夠完成基本的交流之後,他每天早起徒步3個多小時去到鎮裡,憑著英文的優勢找到一些工作去掙錢買食物回家。他們倆就以這種最原始的方式生活著。

紀錄片《巴拉夫》劇照:印度的荒漠

在印度,所有我見到的婆羅門家裡的小姐,她們皮膚都是白白的,說話聲音很纖細,有禮貌。但是這個女人整個腳下面長滿了厚厚的繭,手指沒有指甲。每天她要在沙漠裡撿柴、做飯、掰刺骨、用沙子洗碗、曬這個東西、用那個東西取火。但是這個家庭是我在印度看到的最幸福的家庭。丈夫說話的時候看著妻子的眼睛一刻都不離開,每次他要做任何的決定,他都會跟太太去商量。

在迪瓦裡節時,因為沒有地方可去,他們就用沙漠裡的小植物給孩子編花。妻子會告訴孩子這是一個特別的節日,你們是應該要收到禮物的,如果有一天你們離開這裡,你們也要記住在這個節日要給別人禮物。後來我們給這三個孩子拍了一張照片,列印出來送給了這對夫婦。他們一直在說,一定是他們做了什麼事情老天知道了,所以他們的孩子才會得到這樣一張珍貴的照片。

這個男人告訴我,當初私奔是女人提的,他開始覺得這個小姐肯定經歷不下去。但在整個沙漠生活當中,他太太做的所有事情讓他相信他們倆是可以天長地久的。經過這個事情,我看到了一個女人身上的力量。

只要你足夠相信,一切都會變得安全順心

印度火車站最早是在難民潮時候建的,它需要運輸大量人口。但隨著現在人們基本穩定下來,火車站就變成了物品交易的集市。在集市裡,有很多神奇的事。賣魚的商販就坐在火車軌的旁邊,火車貼著他的衣服開過,他都泰然處之,因為他相信火車肯定不會碰到他。這和印度人一個特別有意思的觀念有關,說只要你相信你做的事情,那當下所做的都是安全的,一切都會順著你的心發生。這突然讓我想到,有的時候我們可能對生活的要求太多,當帶了自己很多主觀的意識和想像後,過分的激進可能破壞了本身原有的規則。

紀錄片《巴拉夫》劇照:穿過集市的火車

由於一直在邊境,我們希望拍到一些現在仍然生活在邊境的家庭,但印巴關係非常緊張,他們絕對不允許你拿著印度簽證出現在巴基斯坦的邊境,這極有可能導致兩邊就會開火。因此我們途徑的那一路不斷被盤查,後來我們想到了一個方法。因為軍人是很寂寞的,每次一遇到盤查,我活潑健談的助手葉騰就跟軍方的人去聊天,從天南海北一直聊,然後我們會和他們瘋狂加Facebook好友,這導致我們這群人到底要幹什麼這個問題就被軍方忽視掉。

同時我們做好了一個準備。在印度,我們穿的衣服都很寬鬆,如果一旦遇到有可能會查我們攝像機設備的人,我們就把所有的設備裹在自己的衝鋒衣裡,待在車內,派能言善辯的葉騰同學去跟他們聊天。靠著這些方式,我們基本上成功地度過了4到5次的排查。

對他們而言,幫助別人是獲得好運的最好方式

我們在路上看到的平民和難民的收容所,是一些福利組織和宗教教會提供的。印度有很多被遺棄、無家可歸或者有生存困境的孩子,他們就在這些地方生活。到目前我都相信,99%的印度人是非常善良的。他們在路邊看到任何無家可歸或者缺乏食物的人,尤其是孩子,他們都會給予説明。對他們而言,這是獲得好運、獲得祝福最好的方式。

紀錄片《巴拉夫》劇照:難民居住的環境

在恒河邊,會有大量的老人在河裡禱告和淨身。對於女性而言,恒河邊的沐浴是每天重要的活動,家族裡的一群女性要在恒河邊吟唱。她們的關係大都是婆媳。在印度有一個說法,女人是女人的敵人。這跟中國封建社會有一些類似,就是婆婆在家族裡處於主宰性的地位,她來決定媳婦以及女兒在家庭裡的位置。所以清晨唱經的時候,一般是由婆婆主唱,其他女性實際上是給婆婆創造一個能夠禱告的氛圍。

去年我去印度時,給一個男孩留了一筆錢,讓他可以在學校裡面接受英文教育。但是因為沒有錢繼續念下去,他現在休學了。不過之前他學會的最基本的英語交流,讓他獲得一些外國人的生意。這個小男孩在我去年離開的時候,跟我反復重複一句話,他說他想做一個女孩。這跟他的出生背景有關係。在他的家庭裡面,母親一直起著主導作用,父親是酒鬼,沒有什麼工作,基本上沒有可能在家裡負起責任。於是這個孩子就希望變成一個女孩,為這個家裡做更多事。

在達哈威的貧民窟,印度教徒和穆斯林教徒是朋友

在瓦倫納西,印度教和穆斯林教的爭端是比較劇烈的。在當地我們被告知,如果住在印度教的酒店,最好不要跟穆斯林發生任何的關係。但是在達哈威的貧民窟,我們發現印度教徒和穆斯林教徒是朋友,他們集結力量互相幫助,因為他們都知道住在貧民窟裡的人都是這個社會最困難的人。他們希望自己的下一代和親人能夠真正走出這個貧民窟,做出一些改變。並且他們始終在呼籲真正從貧民窟走出去的人回來教這兒的孩子,給他們提供補習班的機會。

我們當時最震驚的一件事情就是達哈威每天要噴三次消毒水,所有的孩子在消毒水裡玩,他們已經習慣這種模式了。我問當地的人,既然明明知道這些東西對身體傷害非常大,所有的水排汙都不達標,為什麼還要待在達哈威。因為相比之下,當時沒有走到孟買的那些家庭在其他城市生活的狀況要更好一些,至少生存的環境上。而達哈威的人告訴我,只有到了達哈威,才可能有希望,這裡的人足夠團結,會得到更多實現夢想的可能。

在印度,女性的服裝和首飾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對高種姓的女性而言,她們身上的珠寶不計其數,所以達哈威的部分女性會做一些手工活來支持家用。除此之外,她們還會在外面接其他工作,例如洗衣、鐘點工保姆。我所見到的貧民窟裡的女性,她們都很堅定一件事情,就是要讓孩子接受教育。只要孩子能夠讀書,就要讓他一直讀下去,她們會創造機會給自己的後代。

記得在印度走的時候,我的兩個助手問我,這個過程真的太辛苦了,為什麼要做這件事。我說,因為我特別希望證明一件事情,我希望讓這些小孩子知道,這個世界上真的會有人無緣無故地去愛你。我不是一個悲觀主義者,我相信未來會更美好,我有這種相信,是出於人本身的善意。

(以上內容根據劉娟導演在聽道沙龍放映交流會上的主題分享整理,活動由鳳凰文化全程直播,標題為編輯所加,為方便閱讀,內容有刪減。)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