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本草故事會:川貝、浙貝用法大全!(實力總結)

川貝母味苦、甘, 性微寒。 歸肺、心經。 功能清熱潤肺, 化痰止咳。 浙貝母又稱大貝母, 味苦, 性寒。 歸肺、心經。 功能清熱散結, 化痰止咳。 貝母有川貝母、浙貝母之分, 二者均為百合科植物的鱗莖。 明代以前的本草統稱貝母, 明代以後分別記述。 臨床應掌握二者各自的功效特點以及如何區別應用。

貝母化痰, 入走胸膈, 除胸膈之痰, 可治痰氣鬱結胸隔、氣機不展之愁悶憂鬱、喘滿煩渴等。 《本草綱目·第十三卷》謂:“貝母能散心胸鬱結之氣……治心中氣不快、多愁鬱者, 殊有功。 ”我據此, 臨床慣用浙貝母治療胸悶煩躁而舌苔黃膩者。

浙貝母入走肺經, 清肺中之痰熱, 可治痰熱壅肺之咳喘胸滿、痰黃量多質稠等, 宜與瓜蔞皮、枇杷葉、馬兜鈴、桑白皮、黃芩、地骨皮等配伍。 川貝母亦入肺經, 除肺中之燥痰, 可治燥痰犯肺之咳嗽, 痰少質黏, 難以咯出, 或乾咳無痰等, 常與沙參、麥冬、百合、阿膠、桑葉、杏仁等同用。

貝母清熱散結, 主治痰熱結聚之痰核、瘰鬁等, 以浙貝母為優, 常與夏枯草、牡蠣、玄參、貓爪草、絲瓜絡、香附等配伍, 現今可用於治療頸部淋巴結腫大、皮脂腺囊腫、脂肪瘤等病。

貝母清熱解毒, 可治火毒蘊結之痤瘡等, 我常用浙貝母與白芷、金銀花、陳皮、乳香、沒藥、天花粉、皂刺、龍膽草等同用, 煎煮時加黃酒適量, 治療熱毒蘊結型痤瘡有良效。 古文獻記載, 貝母外用治療人面瘡有效。

據雲, 瘡如人面, 五官俱全, 能飲酒食物, 亦無他苦, 外用諸藥, 瘡悉食之, 至貝母, 瘡乃顰眉, 灌之數日, 成痂而愈。 可見, 本品可用於頑固性瘡瘍患者。

貝母還兼有消食健胃功效。 川貝母清肺金, 金清則能制木, 肝木得制, 疏泄有度, 可助脾健運。 據文獻報導, 川貝母適量, 粉碎, 過80~120目篩, 每日按每公斤體重0.1g計算, 分3次服用, 連服4日, 治療嬰幼兒消化不良有較好的療效。 另外, 用浙貝母2份, 配伍烏賊骨8份, 研細末, 混勻, 製成烏貝散, 每次服5g, 一日3次, 連服1個月, 治療消化性潰瘍有效。

川貝母和浙貝母兩者功效相似, 但臨床又各有所長。 二者的相同點是:同能清熱化痰止咳, 解毒散結, 治熱痰、燥痰、肺熱、肺燥等引起的咳喘, 以及熱毒瘡癰、痰核、瘰鬁等,

同反烏頭類藥。 二者的不同點是:川貝母味甘, 性微寒, 甘寒生津, 故長於潤肺化痰, 治療肺燥咳嗽、燥痰咳嗽優於浙貝母;浙貝母味苦, 性寒, 苦寒清熱, 故長於清肺化痰, 治療肺熱咳嗽、熱痰咳嗽優於川貝母, 且又擅解毒散結, 主治痰核瘰鬁。 二藥之止咳, 均宜於熱證咳喘, 但病程長而證偏虛者宜用川貝母, 病程短而證偏實者宜用浙貝母。 不可不別病程之久暫、證候之虛實, 概雲川貝母止咳優於浙貝母。

現今《中國藥典》記載的土貝母, 系葫蘆科植物, 古代也有作貝母使用的, 然與川貝母、浙貝母不同, 其味苦, 性微寒。 歸肺、脾經。 功能散結, 消腫, 解毒。 可用於乳癰, 瘰鬁, 乳腺炎, 頸淋巴結結核, 慢性淋巴結炎, 肥厚性鼻炎等。 系外科常用藥。

《中國藥典》規定, 川貝母常用量為3~9g, 研粉沖服一次1~2g;浙貝母常用量為4.5~9g。 均不宜與烏頭、附子類藥同用。

現代研究表明, 川貝母有鎮咳, 稀釋痰液, 降血壓, 抗菌等藥理作用, 浙貝母有鎮咳, 祛痰, 鎮靜, 鎮痛等藥理作用。

作者說

中醫臨床, 有三大關鍵, 即識證、立法與用藥, 一有草率, 不可為醫。 其中用藥尤為重要, 它是對立法的體現, 識證的檢驗。

臨床用藥, 如同用兵, 生殺反掌, 決非易事, 不可不慎。 應用合理, 效如桴鼓, 應用不當, 為害立至。 故中藥之應用, 既要考究淵博, 知識詳明, 也要由博返約, 把握要點, 依據證情, 或取其氣, 或取其味, 或取其形, 或取其色, 或用不同產地者, 或用不同入藥部位者, 或斟酌劑量, 或推敲配伍, 或重視煎法, 或講究服法,

或參考現代研究等等, 方克有濟。 敏達之士, 用藥應深究醫理之奧, 精析藥性之微, 使藥證相合, 良方切至, 惠及患者。

本人從醫30餘年, 其間尤重中藥臨床應用之研究。 每到之處, 多有體會, 輒錄之以備日後臨床參考。 為了促進中醫藥學術的發展, 不揣淺陋, 將本人對中藥研究的心得、應用的經驗進行初步整理, 願與同道交流。 不足之處, 敬請指教。

知識就是力量

願明天的你依然會相信

點擊「寫留言」參與討論

猜你喜歡

【本草故事會】大醫是這樣煉成的之民國風雲二:孟河大醫——丁甘仁

【本草故事會】大醫是這樣煉成的之民國風雲一: 中西匯通第一人——張錫純

【本草故事會第四期】忠於內心的堅持, 走傳統中醫思維之路——中藥桂枝臨證不傳之秘

【本草故事會】紀念李時珍誕辰500周年 倒計時特別推薦

【本草故事會】開篇大禮:跨越時空的相會,古今醫家上演穿越大戲

【本草故事會第五期】清明,除了杏花村,當須思故人——紀念李時珍誕辰500周年專刊2

【本草故事會】大醫是這樣煉成的之民國風雲三:棄文從醫臨床家——惲鐵樵

【本草故事會•一帶一路特刊】99%的中醫人都未必知道這些藥的來歷(漲知識)

【本草故事會】大醫是這樣煉成的之民國風雲四:醫藥並重臨床大家——曹炳章

【本草故事會】大醫是這樣煉成的之民國風雲五:醫學大家——秦伯未

【本草故事會第十一期】紀念李時珍誕辰500周年倒計時特別推薦:讓我佩服的,不止他的以身試藥

【本草故事會】昨晚睡覺,收到一個大紅紅紅紅紅包,花露水來了!

【本草故事會第十三期】13個丸藥配方,解酒、駐顏、消化好!

【本草故事會第十四期】“薏”想不到!除濕、降脂,忒好了!治療濕疹、水腫都有良效!

手慢無!本草中國最火本草脫口秀專家,《中振說本草》開啟預售!

【本草故事會之中振說本草】第一講:時珍之像

【本草故事會之中振說本草】第二講: 一部書,兩代人,三十年——名曰綱目

【本草故事會之中振說本草】第三講:原來如此!99%的人誤解了他!---何為本草

【本草故事會之中振說本草】 十全大補補什麼?

【本草故事會】菊花一味藥,用好有良效!(最全總結)

……以下是廣告時間……

編輯推薦

中藥應用:把握要點,依據證情!或取其氣,或取其味,或取其形,或取其色或用不同產地者,或用不同入藥部位者或斟酌劑量,或推敲配伍,或重視煎法……每到之處,多有體會,輒錄之以備日後臨床參考。

內容推薦

鄭虎占著的《中藥臨證備要十六講》介紹的97味常用中藥臨床應用要點,是作者長期研究中藥的心得、應用中藥的經驗,具有較高的實用價值,可供中醫師、 中藥師、中醫藥院校在校學生以及中醫愛好者參考。

END

本文由中醫出版公眾號原創發表,最終解釋權歸本文原作者所有。文章內容選自《中藥臨證備要十六講》。商業轉載請與我刊聯繫授權事宜。如有內容合作,請後臺留言,歡迎廣大讀者原創投稿。

投稿及諮詢郵箱zyyxscb@163.com

【本草故事會】紀念李時珍誕辰500周年 倒計時特別推薦

【本草故事會】開篇大禮:跨越時空的相會,古今醫家上演穿越大戲

【本草故事會第五期】清明,除了杏花村,當須思故人——紀念李時珍誕辰500周年專刊2

【本草故事會】大醫是這樣煉成的之民國風雲三:棄文從醫臨床家——惲鐵樵

【本草故事會•一帶一路特刊】99%的中醫人都未必知道這些藥的來歷(漲知識)

【本草故事會】大醫是這樣煉成的之民國風雲四:醫藥並重臨床大家——曹炳章

【本草故事會】大醫是這樣煉成的之民國風雲五:醫學大家——秦伯未

【本草故事會第十一期】紀念李時珍誕辰500周年倒計時特別推薦:讓我佩服的,不止他的以身試藥

【本草故事會】昨晚睡覺,收到一個大紅紅紅紅紅包,花露水來了!

【本草故事會第十三期】13個丸藥配方,解酒、駐顏、消化好!

【本草故事會第十四期】“薏”想不到!除濕、降脂,忒好了!治療濕疹、水腫都有良效!

手慢無!本草中國最火本草脫口秀專家,《中振說本草》開啟預售!

【本草故事會之中振說本草】第一講:時珍之像

【本草故事會之中振說本草】第二講: 一部書,兩代人,三十年——名曰綱目

【本草故事會之中振說本草】第三講:原來如此!99%的人誤解了他!---何為本草

【本草故事會之中振說本草】 十全大補補什麼?

【本草故事會】菊花一味藥,用好有良效!(最全總結)

……以下是廣告時間……

編輯推薦

中藥應用:把握要點,依據證情!或取其氣,或取其味,或取其形,或取其色或用不同產地者,或用不同入藥部位者或斟酌劑量,或推敲配伍,或重視煎法……每到之處,多有體會,輒錄之以備日後臨床參考。

內容推薦

鄭虎占著的《中藥臨證備要十六講》介紹的97味常用中藥臨床應用要點,是作者長期研究中藥的心得、應用中藥的經驗,具有較高的實用價值,可供中醫師、 中藥師、中醫藥院校在校學生以及中醫愛好者參考。

END

本文由中醫出版公眾號原創發表,最終解釋權歸本文原作者所有。文章內容選自《中藥臨證備要十六講》。商業轉載請與我刊聯繫授權事宜。如有內容合作,請後臺留言,歡迎廣大讀者原創投稿。

投稿及諮詢郵箱zyyxscb@163.com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