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旅客機艙內中暑 深航回應稱輔助動力裝置製冷功能有限

8月4日, 有網友爆料稱, 8月1日大連飛深圳的航班ZH9632在乘客登機後4小時不能起飛, 一名女乘客在機艙內因中暑暈倒, 機場地面救護人員登機進行緊急搶救。

該網友稱, “機艙沒有開空調, 乘客多次要求開空調, 空乘人員總是找藉口不開空調, 導致一名乘客中暑暈倒, 地面醫護人員登機進行緊急搶救。 後來乘務人員要求中暑暈倒的女乘客簽署免責協議才給起飛。 ”

另據澎湃新聞, 多名乘坐上述航班的乘客反映稱, ZH9632原定於8月1日15時10分從大連起飛, 但三個多小時後, 到18時40分左右, 該名旅客暈倒時飛機仍未起飛。

中途有乘客多次要求乘務員打開空調, 但空乘方面回應稱“空調已經開了, 只有這麼大”。

後中暑乘客重新登記, 並在空乘要求下簽署相關協定。 最終飛機于當晚20時19分起飛, 次日淩晨2時28分到達深圳。

公開資料顯示, ZH9632值飛機型為空客A320, 機齡10.1年。 當日延誤時長為6小時33分。

對此, 深圳航空方面回應稱, 該航班由APU(Auxiliary Power Unit輔助動力裝置, 簡稱APU)提供電力和供氣。 由於APU製冷功能有限, 造成機艙內溫度較高。 在地面等待期間, 確有一名乘客身體不適。 當班乘務組通知機場急救上機進行救助。

對於網友指出的“免責協議”, 深航方面表示, 乘務組交由旅客的是《風險告知確認書》。 該確認書是在機組認為旅客不適宜乘機, 而旅客堅持乘機情況下, 希望旅客簽署的。

該責任書的目的是對旅客履行告知義務。

據瞭解, 飛機在地面的空調提供方式主要有兩種, 一個是通過飛機自身的APU在地面提供電力和空調;二是可以通過地面的空調車或者和廊橋固定的空調設備, 把冷空氣直接送到客艙和駕駛艙。

據重慶晨報, 一名資深機長在接受採訪時認為, 出現APU製冷有限致機艙溫度高可能有多重原因。 如飛機APU故障、空調製冷故障或空調設備維修不力等。

另外, 深航此舉或違反了《航班正常管理規定》。 在交通部去年7月發佈的《航班正常管理規定》中要求, 發生機上延誤後, 航空公司應該每30分鐘向旅客通報延誤原因以及動態資訊;機上延誤超過2小時(含)的, 應當為機上旅客提供飲用水和食品;機上延誤超過3個小時(含)且無明確起飛時間的,

應當在不違反航空安全、安全保衛規定的情況下, 安排旅客下飛機等待。 如果旅客在飛機上等待超過3小時, 航空公司未按照規定安排旅客下飛機等待的, 將處以8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罰款。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