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習慣還有真假之分?牛人都是這樣造就習慣的!

讓自己一直處在很忙碌的狀態就算是懂得運用時間嗎?凡事追求完美就一定會成功嗎?或許你認為你已經培養起不少好習慣, 但《丟掉40個虛假的好習慣》一書指出, 人並不缺少好習慣, 而是浪費太多時間, 在貌似真實的假習慣上。

那麼, 到底哪些是需要捨棄的習慣呢?作者建議, 不妨先從以下3種習慣開始提醒自己改變吧!

一、捨棄時間管理

為什麼時間管理其實沒那麼重要?首先, 物理性的時間並不會改變, 人的一天就是只有24小時, 再者, 真正需要管理的不是你的時間, 而是你的行為。 換句話說, 比起該如何有效利用時間,

真正重要的關鍵在於將做事方法調整到最佳狀態, 將工作成效最大化視為最終目的。

舉例來說, 我發現自己專注力最高的時段在早上, 那麼我會儘量讓自己不在中午之前安排開會的行程, 或是像請款、整理email等不太需要動腦思考的瑣事。 對此, 作者指出, 把專注力較好的時間用來做重要的事, 無法專心的時間就用來做不需要專注力的工作, 這就是重視成果而非時間的做事方法。

此外, 若是自己能決定的外出行程, 最好也儘量有計劃地安排在同一天, 如此一來, 就不會讓自己需要不斷來回往返公司, 硬生生把工作時間變得過於瑣碎。 無論如何, 先思考如何獲得最好工作成效, 以此來分配做事順序,

就能避免讓自己出現忙了一天卻一事無成的狀態。

二、捨棄完美主義

或許在醫療等專業領域中, 不得不凡事講究細節。 但在日常生活中, 過於追求完美只會造成自己更大壓力。 畢竟如果什麼事情一定都要準備得盡善盡美才行動, 那麼這種人的反應通常都比較慢, 而且面對突如其來的意外事件時, 容易因為超出自認為的完美計畫, 一時無法反應過來而顯得驚慌失措。

其實, 無論是做提案還是在準備企劃案時, 應該先抱持著“後續還是得因應客戶反應或市場變化做修正”的心態, 告訴自己“先大概完成架構”, 提醒自己愈早先完成, 就愈早可以開始專注在補充不足之處, 最後反而能做出更高品質的成品。

三、捨棄與他人比較的心態

身邊比較要好的朋友都一一坐上經理的位子了,

只有我還在當主任…, 為什麼同事都換進口車了, 自己卻還開著國產小轎車…如此的比較心理, 若能讓你因此產生鬥志當然是好事, 但很多時候, 只會讓人的心情變得更暴躁甚至感受到挫折感, 而消極的心態會使人愈來愈瞧不起自己。 此時, 捨棄過於在意他人的心態, 懂得建立自我判斷的標準, 才能讓自己不要這麼容易被周遭的人所影響。

例如, 不要只看別人都在開高級車、住豪宅就覺得自己不如人, 說不定你對於物質需求的定義與他們不同, 你可能認為選擇燃料費和稅金相對便宜的小車、大小夠用的房子更好, 還能省下一筆費用去投資, 或是讓你有餘裕去做更多喜歡的事情。

請記住, 這些想法並不是用來安慰自己, 而是從自己的價值觀出發, 以合理的依據來判斷自己當下的處境及行為, 那麼別人的一舉一動就不能再輕易影響到你, 也就能淡化因比較而產生的自卑或負面情緒。

如果您願意與我們一起暢想職業發展, 請關注“工作者思維”訂閱號, 每天解析一個工作小妙招, 助您每天都有小進步。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