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家鄉美味:清香青果 始澀後甘

【福州橄欖】清香青果 始澀後甘(家鄉美味·品味舌尖上的農村)

本報記者 鐘自煒

早春時節,充盈的水汽縈繞著山頭。 薄霧之中,陳賽仙已在鬱鬱蔥蔥的樹林間忙碌。 “我們得抓緊時間,眼下正是嫁接橄欖枝、培育良種的好時候。 ”陳賽仙是福建省福州市閩侯縣的橄欖種植大戶,早在20年前,她就成立了合作社種植橄欖。

橄欖是一種青綠色的橢圓形小果子,主要分佈在閩江下游兩岸,其中又以陳賽仙所在閩侯縣最多。 順手摘一顆橄欖放入口中,初始,味帶酸澀,甚至有點苦味。 細嚼後,舌尖卻能慢慢回甘,越吃越清甜。

“橄欖又名青果,因為從結果到成熟,始終保持青翠的果色。 ”陳賽仙說。 福州稱橄欖為“福果”,既表明是“有福之州”的特產,又賦予“幸福吉祥”的寓意。 橄欖還被叫做“諫果”,因為“始澀後甘,猶如忠言逆耳”。 有詩曾雲:“好處由來過後見,待郎回味自知甜。 ”

歷史上那些味蕾挑剔的吃貨認准“福州橄欖”這一金字招標。 據《新唐書》等記載,早在唐朝,閩侯就是橄欖的主要產地,彼時的橄欖已被列入土特產貢品。 到了明代,福建已是整個中國橄欖分佈最多的省份。 明萬曆年間的《福州府志》記載:“或雲移種異土則化為別物。 ”意思是非福州之地不可,種在別處就有“橘化為枳”的麻煩。

陳賽仙有屬於自己的橄欖記憶,“村裡到處都是橄欖樹,最老的一棵已有300多年歷史,我們小時候就把橄欖果當零嘴。

”談起橄欖的好,陳賽仙的話匣子閉不住,“橄欖還有很強的營養和藥用價值。 ”福建人喜歡吃海鮮,而據《本草綱目》記載,“橄欖果實味澀性溫,無毒,咀嚼咽汁,能解一切魚鱉毒。 ”此外,橄欖鈣含量為“百果之王”,果肉中的維生素C含量,也比獼猴桃高5至10倍。

傳承百年美味的青果子,還成了脫貧致富的“金果子”。 如今,陳賽仙的合作社已有社員155人,種植面積1720畝,年產量1800多噸,年產值2000多萬元。

在閩侯,像陳賽仙這樣靠著小小橄欖過上好日子的農民數不勝數。 目前閩侯縣橄欖種植面積6.2萬畝,產量3.2萬噸。 2010年,“閩侯橄欖”成功註冊國家地理標誌,品牌價值已超過12億元。

小貼士

如何吃:將橄欖洗淨泡入酒中,便能成就風味清香獨特的橄欖酒;橄欖冷凍後,加白糖、蜂蜜拌勻,更是夏日裡百吃不厭的一道涼拌菜。

如何去:從福州到閩侯縣可選擇騎行,約兩小時路程。 駕車出行,可選擇走洪甘路、濱江中大道等,路程約40分鐘。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