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惠州退休老人迷音樂自掏10多萬建藝術團

每週二上午, 市區橋西街道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活動室裡, 准會響起悠揚的樂曲聲, 這是炫舞之光藝術團成員們約定的排練時間。 別看名字青春時尚, 其實這是由一群退休老人組建的一個群眾性文藝社團。 成立短短3年多來, 已成為活躍社區文化的一股重要力量。 近日, 《惠州日報》記者現場觀摩了藝術團的表演, 並瞭解到這個“銀髮樂團”頑強成長的幕後故事。

普通的老齡業餘藝術團裡, 卻彙聚了不少專業人士。

幾位愛好文藝老人相約建團

炫舞之光藝術團的誕生, 始于現任團長張嘉祿。 他年輕時曾是一名解放軍戰士,

從部隊宣傳隊一直到文工團, 一直愛好文藝表演。 前些年到齡退休, 閒暇時間多了, 更嚮往那種玩音樂的氛圍。

“我這人喜歡大家在一塊熱鬧, 而且閒不住, 想找點事做, 所以老去找別人玩。 ”張嘉祿說, 他之前去別的樂團做過幾回指揮, 但發現跟團員之間缺乏瞭解和磨合還是不行, 形成不了默契。 他於是萌生了一個想法:乾脆自己牽頭也組建一個藝術團。 他找來現在擔任副團長的諶澄光等幾位愛好文藝的老人商量, 大家認為這個提議不錯, 可以試一試, 並都表示願意參與進來。

於是, 2013年9月, 經過一番籌備張羅後, 張嘉祿正式向民政部門申請, 並在次年1月9日得到批復同意。 大夥還為藝術團取了個年輕動感的名字——— 炫舞之光,

希望她能夠像小青年那樣蓬勃生長。

年齡最大的團員年近八旬。

無場地無資金缺人才, 困難重重

願望很美好, 現實卻很骨感。 藝術團成立後, 張嘉祿和幾位發起人才意識到, 擺在他們面前的, 首先是一大堆實際困難。

“我們團是白手起家, 起初除了幾個有共同愛好的夥伴, 其他可以說什麼都沒有。 所以這幾年一路走過來, 真是非常不容易。 ”藝術團首席二胡廖來華一開口就感慨萬千。

諸多難題中, 資金、人才和場地3大問題尤其緊要:資金方面, 由於是民間非盈利機構, 加上當時還毫無名聲, 沒點指望;人才方面, 光靠幾個退休老人, 還有很多角色不齊;場地方面, 更是短短3年3次“搬家”, 從江北街道文化站, 到金色年華公司,

再到橋西街道居家養老服務中心。

面對困難, 幾個老夥計沒有打退堂鼓, 而是決心自己克服所有困難, 共渡難關。 身為團長的張嘉祿更是不斷拿出養老積蓄, 解建團經費的燃眉之急, 前前後後已自掏腰包10多萬元。 至於人才招攬, 炫舞之光藝術團更是求賢若渴, 大家想了各種辦法, 利用自己的老關係, 把認識的有專長的朋友介紹過來。

藝術團陣容逐漸壯大, 如今還有演唱隊。

頻繁亮相公益演出, 獲街坊點贊

在部隊宣傳隊和文工團演出的經歷讓張嘉祿深知, 對一個藝術團來說, 必須不斷登臺表演, 反復接受觀眾的檢閱, 才能真正成長。 能為觀眾帶來好的表演, 才有存在的價值。

因此建團伊始, 炫舞之光藝術團就抓緊編排節目,

並且堅持所有樂曲不經配器絕不排練、所有演員不經考核不進團的標準。 利用各種機會參與對外公開的演出。 團隊角色還不齊也沒關係, 能者多勞, 演出時一個人頂幾個角。

就這樣在完全靠團員們自己努力的情況下, 這個“銀髮樂團”開始逐漸嶄露頭角, 進入公眾視野, 為越來越多的人所熟悉。 他們的表演, 也得到了廣泛的認可。

市中醫醫院、市衛生職業技術學院等單位, 都邀請他們去舉辦專場音樂會和聯歡晚會。 去年還參演了由市老齡委、市民政局等舉辦的全市老年迎春聯歡晚會。 藝術團還開始走出惠州範圍, 和外地同行開展交流。 去年10月底, 就跟龍川民間藝術團聯合演出了一場 “秋韻流芳”音樂沙龍晚會。

老人們常一起商討如何讓藝術團得到更好發展。

立志排演經典名著《紅樓夢》

“這3年一步步走來, 儘管依然困難, 但比以前已經好多了, 我們也更加有底氣有信心了!”採訪中, 張嘉祿對記者說。

他的底氣和信心, 來自於炫舞之光藝術團團隊陣容的壯大。 成立之初包括他在內, 全團僅僅18個人, 其中樂隊13人, 演唱隊5人, 還都是老人家。 而現在, 總共已有48人, 人數翻了好幾倍, 一些青壯年力量也被吸引了進來。

起初不光人少, 而且角色不齊, 所以也沒分什麼架構, 現在各個角色都有專人擔任了。 藝術團理事會下設了藝術團常務委員會, 內部還設置了華夢民族管弦樂團、華藝室內樂團、提琴室內樂團、演唱隊、女子舞蹈隊等架構, 已有專業藝術團的模樣了。

更讓人驚訝的是,這個普通的老齡業餘藝術團裡,卻彙聚了不少文藝“牛人”。藝術總監張華榮是市笛簫演奏家;首席二胡廖來華是全國二胡優秀教師;黃炳康曾在市文化藝術中心舉辦個人專場胡琴音樂會;馬建華是二胡碩士研究生;楊曉梅畢業于西安音樂學院;梁影兒畢業于北京古箏學院。而團長張嘉祿擅長指揮和配器,會配器的據悉目前全市也為數不多。

“我們這裡沒錢也沒啥名聲,但也沒有計較沒有等級,大家都志同道合,能夠緊緊聚在一塊,願意為樂團而付出。”今年已78歲高齡、二胡拉了70年的副團長諶澄光深情地說,只要身體還能撐得住,他就會一直是樂團的一份子。

一年一小步,三年一大步。懷抱“唱中華之夢想,奏時代之強音”這一崇高理想的炫舞之光藝術團,展望未來又樹立了新的目標:明年初,他們打算進市文化藝術中心,為市民奉獻一台精彩的《盛世惠州》迎春晚會。而完成這件事後,他們還準備全力以赴,花幾年時間把《紅樓夢》專場音樂會搬上舞臺!

已有專業藝術團的模樣了。

更讓人驚訝的是,這個普通的老齡業餘藝術團裡,卻彙聚了不少文藝“牛人”。藝術總監張華榮是市笛簫演奏家;首席二胡廖來華是全國二胡優秀教師;黃炳康曾在市文化藝術中心舉辦個人專場胡琴音樂會;馬建華是二胡碩士研究生;楊曉梅畢業于西安音樂學院;梁影兒畢業于北京古箏學院。而團長張嘉祿擅長指揮和配器,會配器的據悉目前全市也為數不多。

“我們這裡沒錢也沒啥名聲,但也沒有計較沒有等級,大家都志同道合,能夠緊緊聚在一塊,願意為樂團而付出。”今年已78歲高齡、二胡拉了70年的副團長諶澄光深情地說,只要身體還能撐得住,他就會一直是樂團的一份子。

一年一小步,三年一大步。懷抱“唱中華之夢想,奏時代之強音”這一崇高理想的炫舞之光藝術團,展望未來又樹立了新的目標:明年初,他們打算進市文化藝術中心,為市民奉獻一台精彩的《盛世惠州》迎春晚會。而完成這件事後,他們還準備全力以赴,花幾年時間把《紅樓夢》專場音樂會搬上舞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