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高積糧:兼具醫德仁心的帶頭人

劉樹科

1996年高積糧從河北醫科大學中醫系畢業, 被分配到華北油田中醫醫院。 由於工作突出, 2007年被任命為中醫醫院業務院長, 2010年12月晉升為中西醫結合副主任醫師, 2011年12月河北醫科大學在職中西醫結合臨床碩士研究生畢業, 2012年5月被河北省中醫藥管理局遴選為河北省第三批中醫優秀人才研修專案學員。 2014年, 被聘為河北省縣級中醫臨床技術骨幹傳承指導老師。 現為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三北地區風濕病協作專委會委員和中國民族醫藥學會風濕病專業委員會委員, 河北省中醫藥學會理事, 河北省老年病學會常務理事,

河北省張仲景學術思想專業委員會常委, 河北省風濕骨病專業委員會常委, 河北省中西醫結合學會風濕病分會常委。

多年來, 在國家和省級核心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12篇, 業務上擅長中西醫結合治療風濕病、骨關節病、肺系病和其它內科疑難雜症。 2014年獲得“首屆河北好中醫”稱號。 2014年初, 經個人自薦、醫院推薦、網上社會和同行評價、遴選入圍和最後的專家委員會的評選, 獲得“河北好中醫”稱號, 為醫院爭得了榮譽。

懸壺濟世之夢

懸壺濟世是每個中醫人的夢想, 而高積糧更是把濟世蒼生當做畢生的追求。 他崇尚經典, 上至內經、傷寒、金匱、溫病, 下至諸家學說, 他多有涉獵, 通過讀經典, 他對中醫理論的整體理解有了更高的提升。

他堅持跟隨名家出門診, 認真總結他們的經驗, 將這些老前輩的經驗與自己的知識相融合, 形成自己的思想和認識, 在臨床取得良好的效果。

高積糧常說:做臨床, 能“出真知”, 是“學以致用”。 俗有“師傅領進門, 修行在個人”之說,

更有“熟讀王叔和, 不如臨證多”之告誡, 所謂“實踐出真知”是也。 只有把學來的書面理論知識、老師的經驗之談, 通過不斷的臨床實踐, 不斷的臨床運用, 並不斷的驗證、修正, 不斷的總結、反思, 才能真正掌握其精華、悟出其真諦, 才能獲得靈感、求得昇華, 也才能做到“活學活用”、“學以致用”。 中醫是一門實踐性極強的學問, 要想成就“上工偉業”, 就必須學會在不斷實踐中領悟, 在反復臨證中昇華, 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尤其是當今面臨中西醫市場競爭的新形勢下, 我們中醫人更應“擅於實踐、勇於實踐”, “敢於探索、大膽創新”, 並不斷在臨證中進步, 不斷提高臨床療效, 才能學有所用, 學有所成。

成就來自仁心仁術

高積糧認為, 要想做一名好醫生,

首先有高尚的醫德, 必須要熱愛醫生這份職業, 其次要不斷提高醫療技術。 他常說患者是我們最好的老師。 在實踐中, 他常常進行換位思考, 盡可能體諒患者的困難和苦處。 他總是認真耐心傾聽患者的主訴和病情的介紹, 仔細查體, 望聞問切, 然後為病人確定幾套治療方案, 根據實際情況, 協商確定最佳治療方案。 對一些疑難危重病人, 他還將自己的電話告知患者, 囑其有什麼情況, 可隨時撥打, 在患者中樹立起了真誠、可親、值得信賴的良好形象。

工作20年來, 正因為這份執著, 他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的驕人業績。 首先是他自身學術的提高。 為了開闊思路, 更好運用中醫理論解決臨床疑難雜症, 為患者看好病, 他先後跟華北油田名老中醫、專家傅有執和華油總醫院老中醫專家張寬智出門診抄方,

學習他們的臨床經驗。 在渤海石油職業學院給臨床系大專班講授《中醫學》理論課中, 進一步夯實中醫理論基礎。 2007年, 又參加了全國名老中醫講習班, 不斷提高中醫理論素養。 他對大內科的常見病、多發病, 疑難病都積累了自己的心得,在某些中醫雜症方面更是有了一定技術特色, 如慢性鼻炎、喉源性咳嗽、胃病等。 先後將經驗體會發表在《中國中醫藥科技》等國家級核心期刊上。

勤學善用獲突破

具備了一定的中醫全科基礎以後,高積糧毫不滿足,又將主要精力放在尋求中醫專科突破上。他先後在中國十大骨傷流派之一鄭懷賢教授創建的國家體育總局運動創傷研究所進修中醫骨傷、西醫骨外,又在中日友好醫院跟隨全國著名風濕病學家焦樹德教授及其學術繼承人閻小萍教授學習中醫風濕病,並積極參加中西醫診治風濕病的全國高級研修班。由於踏實肯幹,專心深鑽業務和不斷地在骨關節病領域進修學習,他逐漸在中西醫結合治療強直性脊柱炎、類風濕性關節炎、股骨頭壞死、骨性關節炎、椎管狹窄症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特別是在強直性脊柱炎的治療上,他總結了焦樹德和閻小萍老師的學術經驗應用於臨床。

近些年來,他診治了大量強直性脊柱炎患者,臨床治癒和顯效率在80%以上。在膝骨性關節炎的治療上,他在總結分析現今各種治療方法的基礎上,運用中藥外洗療法為主治療,在臨床上取得了見效快、不良反應少,痛苦小,不易復發,花費少的良好效果,並將治療心得發表在2010年《現代中西醫結合雜誌》上。在風濕骨病診治方面的不懈追求, 2009年和2013年分別被聘為河北省風濕骨病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和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三北地區協作委員會委員。

2010年高積糧晉升中醫副主任醫師,2011年碩士研究生畢業。他在對中醫事業的追求上越來越執著,2012年通過了河北省中管局的遴選,順利成為河北省第三批優秀中醫臨床人才研修學員,跟師中日友好醫院閻小萍教授和李友林教授研修風濕病和肺病。

2009年高積糧作為第三主要完成人,參加了《中藥振元煎對慢性腎功能不全早期血肌酐的影響》技術專案,獲總醫院2009年度科技進步一等獎;2010年作為第二主要完成人,參加了《糖尿病足“蠶食清創”中西醫結合治療新技術推廣》技術專案,獲總醫院2010年度科技進步二等獎; 2014年老師主研的《中藥內服外治治療腎虛血瘀型膝骨性關節炎臨床療效觀察》通過了省中醫藥管理局科研立項。

2007年高積糧任中醫院副院長和學科帶頭人以來,負責組織協調醫院醫療方面的工作。他狠抓科室醫療品質,嚴格落實各項核心制度和技術考核,注重強化“三基三嚴”訓練,積極應對“問題奶粉”事件和“甲流”防控工作,督導該院中醫學科得到長足的建設和發展。在他的帶領下,2013年該院中醫肺病科被評為滄州市重點專科、腦病科被評為重點專科建設單位。

做傳幫帶領頭人

高積糧認為,進一步加強中醫院內涵建設,重中之重是實實在在的大力加強重點學科建設,尤其是加強重點學科帶頭人---這個高端中醫臨床人才的培養。

幾年來,醫院新增了一批專科病種治療力量。專科住院病人現已開始收治類風濕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痛風性關節炎等患者,病人範圍涉及油田和周邊縣市;形成了一套診療方案――中藥為主,內外兼治、中西醫結合、健康教育和體育醫療相結合的綜合強化序貫的中醫專科優勢病種治療方案;建立了一套雙向轉診模式。初步形成了和油田總醫院本部分級診療、雙向轉診的優勢互補醫療模式;2014年成功主辦了省中醫藥管理局繼續教育專案,組織開展了中醫藥健康大講堂活動月活動。在運輸供應社區共舉辦六場次健康講座。在衛生處主辦的社區慢病健康教育演講大賽中,醫院選手獲得了三等獎的好成績;立項了一個科研專案。2014年作為第一主研人,主研《中藥內服外治治療腎虛血瘀型膝骨性關節炎臨床療效觀察》,通過了河北省中醫藥管理局科研立項。

高積糧為了培養年輕一代中醫,多次開展中醫藥專家學術傳承和優秀中醫臨床人才研修活動,落實各層次人才培養和教育。

近期,滄州市第二期中醫藥專家學術傳承活動圓滿結束,第三批傳承活動也順利啟動。經過2年的時間,該院第二期師帶徒活動增加了帶教時間,將每週跟師一次變成兩次,增大了跟師學習力度,讓學員更好地體會帶教老師鮮活的臨床經驗和學術思想。終期考核時共完成跟師階段小結8篇,醫案30份,在核心期刊發表跟師論文2篇。

截止目前,高積糧已先後拜全國著名中醫風濕病學家,北京中日友好醫院閻小萍主任、天津中醫藥大學一附院劉維主任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研究室(慢性咳喘病)李友林主任學習風濕病和肺系病,並在國家級核心期刊發表跟師論文一篇。

現在,他完成10餘本中醫藥專著的審讀。參加國家中醫局組織四部經典培訓1次、省中醫局培訓1次、風濕病培訓班3次,收集整理指導老師帶教醫案30份,發表核心期刊論文2篇。申報河北省中醫繼續教育項目一項,順利完成中期考核和年度考核。此外,他還培養了一名學科帶頭人,參加了河北省第三批優秀中醫臨床人才的研修,提高了學科帶頭人業務能力。

高積糧為人謙和,學驗俱豐,慕名就醫的患者眾多。但是,不管多忙多累,他從不推諉病人,他已成為華北油田中醫學界一顆璀璨的明星。

勤學善用獲突破

具備了一定的中醫全科基礎以後,高積糧毫不滿足,又將主要精力放在尋求中醫專科突破上。他先後在中國十大骨傷流派之一鄭懷賢教授創建的國家體育總局運動創傷研究所進修中醫骨傷、西醫骨外,又在中日友好醫院跟隨全國著名風濕病學家焦樹德教授及其學術繼承人閻小萍教授學習中醫風濕病,並積極參加中西醫診治風濕病的全國高級研修班。由於踏實肯幹,專心深鑽業務和不斷地在骨關節病領域進修學習,他逐漸在中西醫結合治療強直性脊柱炎、類風濕性關節炎、股骨頭壞死、骨性關節炎、椎管狹窄症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特別是在強直性脊柱炎的治療上,他總結了焦樹德和閻小萍老師的學術經驗應用於臨床。

近些年來,他診治了大量強直性脊柱炎患者,臨床治癒和顯效率在80%以上。在膝骨性關節炎的治療上,他在總結分析現今各種治療方法的基礎上,運用中藥外洗療法為主治療,在臨床上取得了見效快、不良反應少,痛苦小,不易復發,花費少的良好效果,並將治療心得發表在2010年《現代中西醫結合雜誌》上。在風濕骨病診治方面的不懈追求, 2009年和2013年分別被聘為河北省風濕骨病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和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三北地區協作委員會委員。

2010年高積糧晉升中醫副主任醫師,2011年碩士研究生畢業。他在對中醫事業的追求上越來越執著,2012年通過了河北省中管局的遴選,順利成為河北省第三批優秀中醫臨床人才研修學員,跟師中日友好醫院閻小萍教授和李友林教授研修風濕病和肺病。

2009年高積糧作為第三主要完成人,參加了《中藥振元煎對慢性腎功能不全早期血肌酐的影響》技術專案,獲總醫院2009年度科技進步一等獎;2010年作為第二主要完成人,參加了《糖尿病足“蠶食清創”中西醫結合治療新技術推廣》技術專案,獲總醫院2010年度科技進步二等獎; 2014年老師主研的《中藥內服外治治療腎虛血瘀型膝骨性關節炎臨床療效觀察》通過了省中醫藥管理局科研立項。

2007年高積糧任中醫院副院長和學科帶頭人以來,負責組織協調醫院醫療方面的工作。他狠抓科室醫療品質,嚴格落實各項核心制度和技術考核,注重強化“三基三嚴”訓練,積極應對“問題奶粉”事件和“甲流”防控工作,督導該院中醫學科得到長足的建設和發展。在他的帶領下,2013年該院中醫肺病科被評為滄州市重點專科、腦病科被評為重點專科建設單位。

做傳幫帶領頭人

高積糧認為,進一步加強中醫院內涵建設,重中之重是實實在在的大力加強重點學科建設,尤其是加強重點學科帶頭人---這個高端中醫臨床人才的培養。

幾年來,醫院新增了一批專科病種治療力量。專科住院病人現已開始收治類風濕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痛風性關節炎等患者,病人範圍涉及油田和周邊縣市;形成了一套診療方案――中藥為主,內外兼治、中西醫結合、健康教育和體育醫療相結合的綜合強化序貫的中醫專科優勢病種治療方案;建立了一套雙向轉診模式。初步形成了和油田總醫院本部分級診療、雙向轉診的優勢互補醫療模式;2014年成功主辦了省中醫藥管理局繼續教育專案,組織開展了中醫藥健康大講堂活動月活動。在運輸供應社區共舉辦六場次健康講座。在衛生處主辦的社區慢病健康教育演講大賽中,醫院選手獲得了三等獎的好成績;立項了一個科研專案。2014年作為第一主研人,主研《中藥內服外治治療腎虛血瘀型膝骨性關節炎臨床療效觀察》,通過了河北省中醫藥管理局科研立項。

高積糧為了培養年輕一代中醫,多次開展中醫藥專家學術傳承和優秀中醫臨床人才研修活動,落實各層次人才培養和教育。

近期,滄州市第二期中醫藥專家學術傳承活動圓滿結束,第三批傳承活動也順利啟動。經過2年的時間,該院第二期師帶徒活動增加了帶教時間,將每週跟師一次變成兩次,增大了跟師學習力度,讓學員更好地體會帶教老師鮮活的臨床經驗和學術思想。終期考核時共完成跟師階段小結8篇,醫案30份,在核心期刊發表跟師論文2篇。

截止目前,高積糧已先後拜全國著名中醫風濕病學家,北京中日友好醫院閻小萍主任、天津中醫藥大學一附院劉維主任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研究室(慢性咳喘病)李友林主任學習風濕病和肺系病,並在國家級核心期刊發表跟師論文一篇。

現在,他完成10餘本中醫藥專著的審讀。參加國家中醫局組織四部經典培訓1次、省中醫局培訓1次、風濕病培訓班3次,收集整理指導老師帶教醫案30份,發表核心期刊論文2篇。申報河北省中醫繼續教育項目一項,順利完成中期考核和年度考核。此外,他還培養了一名學科帶頭人,參加了河北省第三批優秀中醫臨床人才的研修,提高了學科帶頭人業務能力。

高積糧為人謙和,學驗俱豐,慕名就醫的患者眾多。但是,不管多忙多累,他從不推諉病人,他已成為華北油田中醫學界一顆璀璨的明星。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