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奧數到底有沒有用?走進奧數的前生今世

作者 吳苡婷 (本文素材綜合自中國科學報、新京報)

學而思的秒殺行銷, 鋪天蓋地的奧數競賽, 對那些被奧數裹挾的家長們而言, 奧數讓人既期待又憎惡。

在奧數浪潮下, 很少有家長冷靜下來, 冷靜地看待奧數, 什麼是奧數?它因何出現, 又因何長驅直入, 滲透進中國基礎教育的骨髓?

大師的角逐

1934年和1935年, 蘇聯開始在列寧格勒和莫斯科舉辦中學數學競賽, 並冠以數學奧林匹克的名稱, 簡稱為“IMO”。 不過, 在此之後這項競賽並沒有連續每年舉辦。

直到1959年7月, 羅馬尼亞數學物理學會教授羅曼向東歐國家的中學生髮出邀請, 舉辦了第一屆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 當時, 來自保加利亞、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波蘭、羅馬尼亞和蘇聯等7個國家的52名中學生展開了一場智力的角逐。

從此, 這項競賽在每年7月舉辦一次, 只在1980年因東道主蒙古經費困難而間斷過一次。

比賽章程明確規定, 參賽者必須滿足“年齡在20歲以下”、“尚未接受過高等教育”、“中學生”等幾個條件。

IMO試題由國際數學教育專家命題, 涉及數論、多項式、幾何、博弈等板塊。 正式比賽分為兩天, 每天做3個題目, 共9小時。 出題範圍超過義務教育水準, 難度大大超過大學入學考試。 最終, 大約有8%的選手能獲得金牌。

後來, 事實證明, 獲得IMO金牌的學生有不少已成為數學大師。

2010年8月, 第26屆國際數學家大會將“數學諾獎”菲爾茨獎頒給了越南數學家吳寶珠。 早在1988年, 吳寶珠與俄羅斯的佩雷爾曼、澳大利亞的陶哲軒共同獲得了第29屆IMO金牌, 後來三人被譽為“當代數學三傑”。

據稱, 16歲的佩雷爾曼獲得滿分, 同齡的吳寶珠只被扣了一分。 而陶哲軒則由於最後一題沒有做出是金牌選手中分數最低的,

不過, 當時他還不到13歲。

上世紀70年代起, IMO參賽國開始從東歐擴展到西歐、亞洲、美洲。 當然, 中國也沒有成為例外。 1985年, 我國第一次派學生參加IMO, 兩名學生奔赴芬蘭。

崎嶇的中國奧數發展之路

其實, 中國與數學奧林匹克競賽的緣分早在上世紀40年代就開始了。

1945年, 我國數學家華羅庚完成了名著《堆壘素數論》。 一年後, 他應蘇聯科學院和蘇聯對外文化協會邀請, 從昆明前往蘇聯進行訪問。

其間, 華羅庚聆聽了蘇聯數學家柯爾莫哥洛夫和亞歷山大羅夫為參加數學競賽的師生所作的演講, 主題是關於對稱性和複虛數。 隨後, 在仔細地考察了蘇聯進行數學競賽的情況後, 他興奮異常, 認為這正是中國需要的。

從蘇聯回國後, 華羅庚開始構思未來中國數學發展的道路。 10年後, 他與數學家蘇步青按照IMO的形式, 開始宣導在中國開展數學競賽。

“半個世紀前, 華羅庚從蘇聯將奧數帶回中國時, 他的目的只是普及數學科學。 ”從事奧林匹克數學教育研發工作34年的周春荔說, 現今的奧數變味了。

1956年, 當時只有15歲的周春荔是北京的一名初二學生, 他在數學上的才智已初露端倪。 同年, 華羅庚首次嘗試將奧數引入中國。

1956年, 在華羅庚、蘇步青等老一輩數學家的宣導下, 由中國數學理事會發起, 舉行了首次中學生數學競賽。 這次只在北京、天津、上海、武漢四個城市試辦。

1962年, 北京、上海、成都等五個省市開始舉辦數學競賽, 這時的周春荔已經是北京師院(首都師大前身)數學系大二學生,

“競賽一結束, 試題題目就公佈在系辦公室黑板上供大家觀閱。 ”周春荔說, 當時複賽有道試題講的是“任意剪六個圓形紙片放在桌面上, 使得沒有一個紙片的中心落在另一紙片之上或被另一紙片蓋住。 然後用一枚針去紮這些紙片, 證明:不論針尖落在哪一點, 總是不能一次把六個紙片都紮中。 ”

此後的1963年、1964年, 北京又連續舉辦兩屆數學競賽, 1965年到1977年, 我國的數學競賽中斷了13年。

不過, “文革”開始後, 數學競賽因被冠以“封、資、修”的名號而取消。 1978年, 中國迎來“科學的春天”後, 首屆全國八省市數學競賽開賽。

1978年, 原國家教委和中國科協舉辦部分省市中學生數學競賽, 確定北京、上海等8省市為參賽省市, 全國20萬在校生參加。這一年,已經是首師大數學系老師的周春荔在廠橋的北京市電教禮堂聆聽了華羅庚教授給北京數學愛好者講解全國部分省市數學競賽試題。周春荔記得,那天,腿部有疾的華羅庚由其弟子裴定一攙扶上臺,講了九道試題。

1979年,8省市數學競賽擴展為全國數學競賽。誰也沒想到,第一次全國大賽成為雙刃劍。資料顯示,因人力物力消耗過大,上級批復決定在五年內不再舉辦類似的全國競賽。但從這年開始,全國各個省市都開始各自舉辦本地區的數學競賽。

1980年,全國數學競賽停辦,原國家教委和各省的教育行政部門不再組辦數學競賽。“停辦不是出路,只能由官辦轉為民辦。”周春荔記得,1981年,中國數學會普及工作委員會和北京數學會發起全國高中數學聯合競賽,25個省市參加;1982年由上海組辦,28個省市參加。以後各省市輪流組辦,由中國數學會普及工作委員會進行調節,直至今日都是採取這個模式。

中國學生數學競賽事業的快速發展引起了國際注意,隨後幾年,中國不斷接到IMO(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舉辦國的邀請。1985年,兩名學生被選拔出來遠赴芬蘭參加第26屆IMO。這次賽後,北京成立了“數學奧林匹克學校”,類似於當今的數學集訓班,“主要是為了選拔人才參加國際大賽。都是喜愛數學的學生自願報名的。”周春荔說。

1990年,第31屆IMO來到了中國,此後,奧數開始在中國興起。周春荔說,當時更多的人看到了商機,一些退休人員、離職人員紛紛辦起了“奧數”培訓班。

1998年,“小升初”取消統一考試,奧數走入火爆。周春荔說,小升初取消考試真正引爆的是數學會無法且無權控制的市場化培訓機構。這類培訓機構中與奧校最大的不同是,目標明確指向升學。

20多年來,隨著小升初就近入學、中高考加分保送等政策的出臺,奧數漸漸偏離了原有的軌道,淪為學生追求升學、學校擇優錄取的工具。

教育部的緊急刹車

奧數考試的弊端逐漸引起重視。2010年,教育部宣佈取消“奧數保送加分”,獲得全國中學生奧林匹克競賽相關獎項的高中生不再具備高校招生保送資格。全國各地教育部門也制定了政策,北京、廣東、河北、浙江等地紛紛出臺有關規定和措施,試圖降低奧數在升學中的決定性作用。

2004年,廣東省教育廳專門下發通知,規定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入學和轉學一律不得對學生進行任何形式的考試、測試或變相考試、測試,也不得以小學階段各類學科比賽、競賽(包括奧數競賽)成績作為入學和轉學的依據。通知明確要求,各類考試應與奧數脫鉤。

2011年,廣東取消了中考奧數加分專案。

同年,北京市教委發出通知,禁止區縣教委、學校等教育機構組織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參與學科競賽。

而2009年,成都市針對“瘋狂奧數”的措施在全國引發了一場風暴。當年,成都教育局出臺檔,擬“從‘五個禁止’入手徹底封殺奧數”。其中,包括禁止義務教育階段所有形式的奧數培訓和競賽、與入學掛鉤的選拔性考試、教師參與有償補習等。同時,還規定小學考試也一律實行無分數評價。

如何理性地看待奧數

有兩個寶寶的春秋君對於奧數也是比較好奇,不知道到底該如何面對火爆的奧數培訓。不過春秋君有幸參加了復旦大學62屆數學系的聚會,遇到了很多大牛。其中有中科院院士、曾經的上海市教委主任、曾經的上海市科協副主席、上海大學終身教授、曾經的中國奧數隊的教練等等。這次機會無比難得,春秋君問起他們對奧數比賽的看法。

他們的回答是,可以把奧數作為一種思維體操,可以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但是不要拘泥於必須參加各種比賽,也不必非常看重各種大賽的成績,提高能力才能最主要的。畢竟孩子們的路還很長。。。。

希望這個回答能解開家長們的疑慮和憂思。。。。

全國20萬在校生參加。這一年,已經是首師大數學系老師的周春荔在廠橋的北京市電教禮堂聆聽了華羅庚教授給北京數學愛好者講解全國部分省市數學競賽試題。周春荔記得,那天,腿部有疾的華羅庚由其弟子裴定一攙扶上臺,講了九道試題。

1979年,8省市數學競賽擴展為全國數學競賽。誰也沒想到,第一次全國大賽成為雙刃劍。資料顯示,因人力物力消耗過大,上級批復決定在五年內不再舉辦類似的全國競賽。但從這年開始,全國各個省市都開始各自舉辦本地區的數學競賽。

1980年,全國數學競賽停辦,原國家教委和各省的教育行政部門不再組辦數學競賽。“停辦不是出路,只能由官辦轉為民辦。”周春荔記得,1981年,中國數學會普及工作委員會和北京數學會發起全國高中數學聯合競賽,25個省市參加;1982年由上海組辦,28個省市參加。以後各省市輪流組辦,由中國數學會普及工作委員會進行調節,直至今日都是採取這個模式。

中國學生數學競賽事業的快速發展引起了國際注意,隨後幾年,中國不斷接到IMO(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舉辦國的邀請。1985年,兩名學生被選拔出來遠赴芬蘭參加第26屆IMO。這次賽後,北京成立了“數學奧林匹克學校”,類似於當今的數學集訓班,“主要是為了選拔人才參加國際大賽。都是喜愛數學的學生自願報名的。”周春荔說。

1990年,第31屆IMO來到了中國,此後,奧數開始在中國興起。周春荔說,當時更多的人看到了商機,一些退休人員、離職人員紛紛辦起了“奧數”培訓班。

1998年,“小升初”取消統一考試,奧數走入火爆。周春荔說,小升初取消考試真正引爆的是數學會無法且無權控制的市場化培訓機構。這類培訓機構中與奧校最大的不同是,目標明確指向升學。

20多年來,隨著小升初就近入學、中高考加分保送等政策的出臺,奧數漸漸偏離了原有的軌道,淪為學生追求升學、學校擇優錄取的工具。

教育部的緊急刹車

奧數考試的弊端逐漸引起重視。2010年,教育部宣佈取消“奧數保送加分”,獲得全國中學生奧林匹克競賽相關獎項的高中生不再具備高校招生保送資格。全國各地教育部門也制定了政策,北京、廣東、河北、浙江等地紛紛出臺有關規定和措施,試圖降低奧數在升學中的決定性作用。

2004年,廣東省教育廳專門下發通知,規定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入學和轉學一律不得對學生進行任何形式的考試、測試或變相考試、測試,也不得以小學階段各類學科比賽、競賽(包括奧數競賽)成績作為入學和轉學的依據。通知明確要求,各類考試應與奧數脫鉤。

2011年,廣東取消了中考奧數加分專案。

同年,北京市教委發出通知,禁止區縣教委、學校等教育機構組織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參與學科競賽。

而2009年,成都市針對“瘋狂奧數”的措施在全國引發了一場風暴。當年,成都教育局出臺檔,擬“從‘五個禁止’入手徹底封殺奧數”。其中,包括禁止義務教育階段所有形式的奧數培訓和競賽、與入學掛鉤的選拔性考試、教師參與有償補習等。同時,還規定小學考試也一律實行無分數評價。

如何理性地看待奧數

有兩個寶寶的春秋君對於奧數也是比較好奇,不知道到底該如何面對火爆的奧數培訓。不過春秋君有幸參加了復旦大學62屆數學系的聚會,遇到了很多大牛。其中有中科院院士、曾經的上海市教委主任、曾經的上海市科協副主席、上海大學終身教授、曾經的中國奧數隊的教練等等。這次機會無比難得,春秋君問起他們對奧數比賽的看法。

他們的回答是,可以把奧數作為一種思維體操,可以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但是不要拘泥於必須參加各種比賽,也不必非常看重各種大賽的成績,提高能力才能最主要的。畢竟孩子們的路還很長。。。。

希望這個回答能解開家長們的疑慮和憂思。。。。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