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合陽:讓產業扶貧托起群眾致富夢

“今年工作的重點是依託瑞軍設施農業園區、即將建成的村級光伏電站和櫻桃園等, 加大勞務輸出力度, 通過入股、投勞的方式實現持續增收。 確保已脫貧的67戶228人不返貧, 保留的8戶14人再脫貧1戶2人, 新增的5戶10人力爭在2018年脫貧”。 這是在2017年的黨員群眾大會上, 王家村兩委做出的鄭重承諾, 這承諾的背後是該村在產業扶貧上趟出的一條新路子。

去年10月份, 在合陽縣委宣傳部的支持和指導下, 駐村工作隊協調村上成立了王家瑞軍設施農業園區, 同時探索“支部+合作社+黨員+貧困戶”的發展模式, 引導帶動貧困戶以務工投勞、入股的形式參與園區發展。 目前園區已完成投資100萬元, 建成溫室冬棗大棚20座, 冷棚50畝, 鮮桃100畝, 解決勞動力50人,

為30戶貧困戶搭建了一條產業脫貧的新路子。

“我身體不太好, 沒有出去打工, 今年就在咱的冬棗大棚裡幹活, 一個月能有1000多的收入, 能在家門口掙上錢, 美著咧!”貧困戶王俊奇自豪的說。

在發展特色農業的同時, 該村兩委積極回應縣委、縣政府提倡的光伏電站項目, 採取“政府+企業+村委會+村級電站+貧困戶”的精准扶貧模式, 通過入戶走訪, 宣傳政策, 講解收益、召開座談會等方式, 按照承建企業和貧困戶分別承擔50%的出資方式, 投資850萬元建成王家村1兆瓦村級集中式扶貧電站, 帶動100戶建檔立卡貧困戶(本村62戶, 周邊村38戶)脫貧致富。 目前, 光伏電站即將竣工, 預計8月份可投入使用, 貧困戶每年可獲得3000元以上的“陽光收入”。

實現精准產業定位,

以精度來推動力度, 扶貧工作需要的不僅僅是智慧, 更是真心、細心、耐心與決心, 只有逐步轉變“輸血”模式, 增強貧困戶“造血”功能, 提升群眾增收致富的信心和決心, 才能在產業發展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為群眾的脫貧致富奠定堅實的基礎。

(陳剛 馮筱傑)

編輯:劉瑤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