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最新研究更新認知:極端厄爾尼諾事件仍將顯著增加

厄爾尼諾現象(El Niño Phenomenon)又稱厄爾尼諾海流, 是太平洋赤道帶大範圍內海洋和大氣相互作用後失去平衡而產生的一種氣候現象。 正常情況下,

熱帶太平洋區域的季風洋流是從美洲走向亞洲, 使太平洋表面保持溫暖, 給印尼周圍帶來熱帶降雨。 但這種模式每2~7年被打亂一次, 使風向和洋流發生逆轉, 太平洋表層的熱流就轉而向東走向美洲, 隨之便帶走了熱帶降雨。 厄爾尼諾現象是發生在熱帶太平洋海溫異常增暖的一種氣候現象, 大範圍熱帶太平洋增暖, 會造成全球氣候的變化, 但這個狀態要維持3個月以上, 才認定是真正發生了厄爾尼諾事件。

在我國, 厄爾尼諾易導致南方出現暴雨洪澇, 北方出現高溫乾旱。 極端厄爾尼諾事件不僅對全球天氣形態具有嚴重破壞性, 更深刻影響著全球生態系統與農業生產。 全球變暖如何影響厄爾尼諾?全球變暖是否會導致厄爾尼諾事件頻發,

對地球帶來更大威脅?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以下簡稱“海洋國家實驗室”)的一項最新科研成果對這些問題作出了解答, 並更新了此前對厄爾尼諾現象的看法。 相關論文於7月24日線上發表于《自然氣候變化》雜誌。 該成果由海洋國家實驗室、中國海洋大學的多個團隊共同完成, 海洋國家實驗室主任委員會主任吳立新院士和“千人計畫”專家蔡文炬教授為聯合通訊作者。 根據已有研究, 全球增暖控制在1.5攝氏度可以使2攝氏度情境下的極端高溫事件發生頻率減小50%, 也會在一定程度上減小極區冰架融化。 然而厄爾尼諾事件卻不是這樣。 蔡文炬團隊利用第五次耦合模式比較計畫多氣候模式試驗資料研究發現,
即使全球增暖控制在1.5攝氏度, 極端厄爾尼諾事件的發生頻率仍會持續增加, 人類社會依然面臨氣候變化帶來的重大影響。 這篇最新發表的論文指出, 在全球氣溫1.5攝氏度增暖穩定後, 極端厄爾尼諾事件發生頻率仍至少持續增加40%。 即使在2050年以後的100年裡, 極端厄爾尼諾事件發生頻率依舊將呈現顯著的上升趨勢。 研究認為, 即使全球氣溫已經穩定, 赤道太平洋的溫樓中樓仍將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保持異常加深狀態, 造成赤道東太平洋的增暖大於赤道外區域, 造成海溫梯度減弱, 這恰恰是導致極端厄爾尼諾事件多發的主要機制之一。 放眼全球, 每一次厄爾尼諾現象的發生, 均對許多地區產生重大影響,
帶來災害與損失。 自2014年以來, 海洋國家實驗室研究團隊已在《自然》《自然氣候變化》《自然地球科學》雜誌發表了一系列有關全球變暖對於極端厄爾尼諾/南方濤動事件、極端印度洋偶極子事件影響的原創新成果, 在海洋與氣候變化研究領域形成了具有重大國際顯示度的理論體系, 進一步彰顯了海洋國家實驗室在該研究領域的國際前沿地位。 原標題:新研究更新認知:極端厄爾尼諾事件仍將顯著增加 。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